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的。”——大仲马(法国大作家)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大仲马 | 画像


高考,常被称为是每个青年人都需经历的一次人生大考。顺利通过高考,那么,将会获得进入大学校园的“入场券”,获得深造的机会;高考失败的人,那么,将会面临“回炉再造”,选择复读或者另寻出路。



☞由此可见,高考关怀每个青年人的命运,它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也许,正是因为把高考当作“人生的转折点”,经不起十年苦读的失败,因此在考前就出现了考前焦虑症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考试焦虑


正如,法国大作家大仲马道出的真理,焦虑与达观是相对的,那就要看应试者的心态。心态好,成就好人生。固然,当焦虑心理出现时,转变备考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国家教育部已官方发布,2020年夏季高考将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调整为7月7日——8日,目前已进入高考倒计时冲刺阶段。每当提及高考,广大考生在这紧要关头,或多或少都会普遍存在考前焦虑的问题,这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

为了便于让考生及家长,在考前焦虑的问题上有清晰的认知,从而有效应对考前焦虑,助力高考

下面将从:何为考前焦虑症分析导致考前焦虑的原因追溯古人解决考试焦虑问题,以史为鉴,寻求有效方法逐一展开论述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什么是考前焦虑症?

考前焦虑,被认为是困扰人类的重大情绪之一。因而在考前焦虑症的研究上,古今中外学者,对此从不同的角度都进行了有效深入研究。往往看待问题角度不同,会使问题更全面,更有意义。

一、驱力倾向模型

50年代——60年代,学者沙拉松(Salason)和曼德勒(Mandle),从考试焦虑者的驱力倾向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了第一个对考试焦虑的经验性报告。

考试焦虑者在考试焦虑期间,他们所经历的情绪反应,会引起相关的生理,以及生物化学变化。——沙拉松(Salason)和曼德勒(Mandle)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驱力角度分析


☞可见,沙拉松和曼德勒的驱力倾向模型,是从考试焦虑者的情绪反应作为视角,得出了应试者的情绪会因为考试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考试焦虑

二、“认知——注意”模型

70年代早期,心理学家Wine提出了一个从“认知——注意”角度进行细致研究,提出了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考试焦虑模型,即“认知——注意”模型。



心理学家强调认知改变对考试成绩所起的作用,从而引起考试焦虑。——Wine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认知——注意”角度分析


☞可见,Wine的“认知——注意”模型,是从应试者的认知、注意两个纬度作为分析的角度,也会引起考试焦虑

三、当代心理学角度定义

在当代,随着学者们对考试焦虑的深入研究,从心理学角度,也有了新的定义。

考试焦虑指青年在学习考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心理学角度分析


☞可见,考试焦虑从当代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它是应试者内心的一种紧张体验

小结

☞由此可见,在古今中外,不同的学者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会有不同的角度。它会引起应试者情绪的变化,认知的变化,也是应试者由于考试引起的一种紧张心理。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考前焦虑产生的原因

在分析考生产生考试考试焦虑的上,原因有很多。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难免有些观点在分析上仿佛有道理,但缺乏论据。



☞因此,为了让分析更有理有据,这里选择的立意也就更新颖。



一、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教授,曾经为全球大多数的世界500强公司做过管理,例如曾在大名鼎鼎的Microsoft公司做过管理咨询。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维克托·弗鲁姆|画像


☞因而,他在研究员工的行为和动机上,提出了著名的期望理论。

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维克托·弗鲁姆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期望理论


☞其实,在分析考试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上,期望理论具有借鉴意义。

为了,让道理解释的更直白。我们不妨把理论中提到的激励力,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以及预期达到结果的可能性估计与考试焦虑的因素进行合理转化

把激励力当作考试的动力(也就是在分析上述驱力倾向模型中提到的驱动力),记作A

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当作对考试成绩的奖励,记作B

预期达到结果的可能性当作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记作C

☞由此,根据布鲁姆的期望理论得出

A=B×C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期望理论图解


◆具体来说,就是考试动力取决于对考试成绩的奖励以及自己对考试期望值之间的综合影响



  • ●如果,B得到了↑,也就是说,考试出成绩后得到到家长的及时奖励;C也得到了↑,也就是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因而,学生就会有更强的学习动力(驱动力),达到“2×2>4”的效果。因而,就不会产生考试焦虑的问题

  • ●反之,如果B得到了↓,也就是说,考试成绩没有收到奖励;而C得到了↑,也就是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那么,就会出现通过考试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心目中要考到的分数)得到了满足,却没有得到家长的奖励。
    就会造成自己的学习动力不足,持续下去,就会造成学习焦虑

  • ●再者,如果自己的期望值没有达到,C出现↓;家长也没有及时鼓励,B也出现↓,由此这也是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学生会更加自卑,情绪紧张,必然导致更严重的考试焦虑

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著名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从研究人的心理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


☞从耶克斯——多得森定律,我们不难发现:业绩(工作效率)会随着动机强度(动机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呈现先逐渐上升,达到最佳水平后,再逐渐下降的趋势


◆还是同样的思路,为了让结论有理有据,我们

把考试焦虑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相结合,进行细致分析。我们不妨把动机水平与考试焦虑程度,学习效率(成绩)与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转化

把动机水平当作考试焦虑程度

把工作业绩当作学习效率(成绩)

☞于是,得到了学习效率(成绩)与考试焦虑程度的关系。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学习效率与考试焦虑,也符合“倒U型曲线”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效率(成绩)与考试焦虑程度之间,也存在“倒U型曲线”,并且也符合实际


  • ●如果,考试焦虑程度太低,也就是在学习上没有动力,自然学习效率就不高,学习成绩也就提不上去。对于高考而言,也是如此。

  • ●反之,如果,考试焦虑程度太高,超过了最佳水平,也会致使学习效率逐渐下降,对学习成绩也不利。

小结

◆1.通过把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与考试焦虑相结合,我们分析得出:考试动力与对取得考试的奖励和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存在关系。如何没有及时的奖励(B),自己的期望值(C)达不到,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学习动力(A)不足,持续下去,就出现考试焦虑。


◆2. 通过把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与考试焦虑相结合,我们分析得出:过高或过低的考试焦虑,都会影响学习效率(成绩)


◆3.由此可见,在分析了什么是考试焦虑,以及导致考试焦虑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总结有效解决考试焦虑的方法。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以史为鉴,追溯古人解决考试焦虑问题,寻求有效方法

历史上,我们了解到的科举考试,下设县试、院试……经过层层选拔,最后通过殿试,才能成为最后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科举考试图解


☞通过分析科举考试的详细过程,我们发现:

古代的科举考试,或许比我们的高考难度还要大,都需要考生们认真备考。因此,在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也会产生考试焦虑。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考试经验上,寻求解决考试焦虑更有意义


一、唐代诗人朱庆馀,“适度焦虑”,成功过科举

▲诗人朱庆馀,平时喜好诗文写作,才华横溢。如果,时空穿越,放到现代来说,应该属于高考班里的尖子生,对于科举考试,对他来说不成问题。可是,在他在去京都长安应试科举时,还是产生了考试焦虑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朱庆馀|画像


▲由于考试焦虑,于是,他把自己所作百篇诗文中用心挑选出精华的几篇,推荐给张籍(著名词人)赐教。几天后,张籍依旧没有回信,眼看就要考试了,于是作诗询问张籍。古代以诗或词,最为信息交互的工具。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小注

起先,张籍以为是朱庆馀写错了,诗中怎会出现“洞房”“夫婿”等,后来明白了他的真实用意。实际上,在这里朱庆馀把自己当作新娘,把张籍当作新郎,“拜姑舅”是指考官。因为自己对科举考试就要即将到来,感到考试焦虑,就是想问一下张籍,自己的作品怎么样



▲紧接着,张籍作诗回复了朱庆馀。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意思是说,其实朱庆馀知道自己能力十足,但依旧还是保持了“适度焦虑”,最后顺利通过了科举考试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朱庆馀虽然有能力,有才华,但还是保持了“适度焦虑”这与我们分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不谋而合
  • ☞给我们的借鉴:只有保持最佳焦虑程度,达到“倒U”型的最高点,持续保持下去,或让学习效率下降的时间点往后推移,才能有最优的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最优的成绩

二、李鸿章,调整期望值,自信而中举

▲一般而言,由于科举考试的难度之高,犹如众人过“独木桥”,必然会给不少考生带来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从而造成过度的考试焦虑。相反,李鸿章,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正如他在《附试途中有感》写的那样,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保持自己的自信。最终,跟他预想的一样,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值,顺利中举。

《赴试途中有感》

李鸿章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通过分析李鸿章,在考试途中

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让自己对科举考试充满信心,最终顺利中举的故事。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分析,他的做法与我们上述所分析的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不谋而合

  • ☞给我们的借鉴:在考试前,考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这就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评判和分析。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考试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我们上述分析的C),如果考试结果与自己的期望值一致,会大大增强自己的学习动力(我们上述分析的A),从而有效降低考试焦虑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总结

  • ◆高考延期一个月考试,目前正处于高考冲刺阶段,不少考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


  • ◆什么是考试焦虑?从不用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沙拉松和曼德勒驱力倾向模型,认为考试焦虑会影响学习驱动力;心理学家Wine提出的“认知——注意”模型,认为考试焦虑会影响情绪、认知;以及当代心理学角度,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紧张的心理活动


  • ◆在分析考试焦虑的原因上,我们借助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分析得出考试焦虑来自于自己对考试的期望值和对考试结果的奖励的综合影响
    ;我们借助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分析得出,考试也需要适度的焦虑,才能使学习效率最优


  • ◆以史为鉴,历史案例为我们解决考试焦虑,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朱庆馀保持了“适度焦虑”,这与我们分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相一致李鸿章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保持自己的自信,顺利中举与我们上述所分析的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相一致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高考考前焦虑怎么办?以史为鉴,且看古人解惑之道



长篇图文,一字一句的码字完成创作,实属不易。

如果您认可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我吧。如果您身边有正经历高考考前焦虑问题的家长朋友,您不妨转给他。谢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关注 |丰富知识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