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虛擬信用卡嗎?真實情況是這個樣子的

聽說過虛擬信用卡嗎?最早大力發行虛擬信用卡的是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得益於交通銀行強大而快速的審核機制,據說90%以上的申請人做到了秒批妙用。交通銀行勾勒了一個美好場景,出門逛街沒帶錢怎麼辦,找超市擺攤的交行業務員申請一張信用卡,三分鐘錄資料,兩分鐘批卡,一分鐘激活,放心大膽的進去買買買吧,付款還能打折哦!

聽說過虛擬信用卡嗎?真實情況是這個樣子的

後來是農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等也推出了虛擬信用卡,不過是基於實體信用卡而開通的,實際意義不大,類似於無卡支付或手機支付。

近來,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開始做虛擬信用卡,還有不少平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比如百度、京東、阿里、美團等等。

在各家科技公司看來,這是一個低獲客成本、搭建自身場景、增加用戶粘性、利潤又很高的的信貸產品,未來市場巨大且發展前景非常好。

為什麼這些科技公司要發行虛擬信用卡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策限制,在中國,央行規定只有銀行才能發行信用卡,科技公司頂多是和銀行合作發行一個聯名卡,收益歸銀行,優惠由科技公司來出。

虛擬信用卡的發展;

聽說過虛擬信用卡嗎?真實情況是這個樣子的

首先是銀行為了爭搶用戶,應對支付寶和微信在無卡支付市場的進攻,推出了基於實體卡的虛擬信用卡。

在2017年的時候,馬上消費金融推出了“安逸花”。

2018年360金融的無卡支付,小贏錢包與上海銀行合作推出的虛擬信用卡“小贏卡”等,都是各家公司在虛擬信用卡方面的嘗試。

大多數金融公司都集中在做一些貸款、現金貸類信貸產品。業內有名的就是百度的有錢花,京東的白條金條,支付寶的花唄借唄,蘇寧的任性付任性貸等。

後來很多p2p網貸公司風起雲湧,引來了監管。

2017年底監管在當時出臺的現金貸監管細則中,要求現金貸產品要有支付場景。最主要的意圖就是控制用戶的資金流向。

聽說過虛擬信用卡嗎?真實情況是這個樣子的

因此,不管是主動亦或被動,各家金融公司都開始將眼光放到信用卡產品上。

大家都知道百度、美團、蘇寧、支付寶等科技公司最強大的地方,就是依靠自身龐大的用戶基數導流獲客,雙方合作開發“虛擬信用卡”是雙贏。

信用卡的盈利方面很多,用戶粘性也非常強,雖然央行嚴格限制非銀行系參與到信用卡業務,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有利益,多如牛毛的公司和遍地開花的銀行總歸是有一些會想出辦法避開監管的辦法的。

各位看官,你有虛擬信用卡嗎?額度怎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