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貝殼的公眾形象有兩個版本

一勺言|貝殼的公眾形象有兩個版本

半日光景,貝殼2020新居住峰會,討論一些形而上的「關於居住的那些事兒」,近90萬人在線,送出近170萬個贊。

這一屆經紀人很鹹,還是,這一屆經紀人很渴?

幸虧,有左暉與彭永東壓陣的大會,從來不缺金句。

老左的金句如下:

1,貴行業的基尼係數很大,人均GMV平均300萬元,經紀人平均年薪5萬元。

2,貝殼對貴行業最核心的影響是,今天,終於有人開始以門店為基礎核心來運營整個產業鏈,門店從未像今天這樣處在整個產業鏈軸心的位置。

3,門店的溫飽線是,年均GMV達到5000萬元,中產線是,年均GMV達到1億元。可是,2019年,只有佔比12%、不足4400家門店達到了中產線,佔比25%、不足10000家門店達到了溫飽線。

4,未來經紀行業的競爭是長期主義與短期主義基因的競爭。

5,長期主義的背後是ACN文化與倫理基礎,它包含,真實的數據,對客戶與經紀人好,高度協作與高度武裝。

彭永東的金句如下:

1,科技是存在價值觀的。

2,新居住,有兩條內涵。一條是工具與科技,另一條是服務者與人。這兩條主軸,永遠交錯,相互迭代,相互定義。

3,大家都在談要有更好的體驗,體驗這個增量從哪兒來呢?沒有長期的付出與努力,體驗不會憑空出來。

4,房產交易正因為低頻,才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行業。它意味著,消費者的決策是重決策,本身需要外界的幫助。低頻行業,通常都是走三步退兩步,它特別需要耐心,不是以年為時間尺度,而是以五年、十年為單位。

5,貝殼最大的護城河是,我們這撥人一定要有定力。

你看,兩位焦點人物,喊話的對象都是行業與同仁。

過去兩年,貝殼建立一個令人生畏與令人尊敬於一身的的B端形象,這隻神奇的貝殼,出道兩年,對它的評價,有時甚至能像其他公眾話題一樣,撕裂你的朋友圈。

那麼,很少有人問一句,它在C端的公眾形象呢?

我一個人說了不算。

於是,我隨機問了辦公室裡的五位同事,並提前囑咐,只要第一印象,最好是關鍵詞,無論褒貶,但求真實。

五位同事,均為90後。結論很有意思。

同事子謙說,專業,房源透明。

同事研伯說,信息比較全,APP產品不錯,交互還行。

同事奇奇說,正規軍的感覺,朋友找房,自己會推薦,感謝對優質信息有需求、素質比較高的人更適用。

同事鍾奕說,剛工作,還沒用過,租房用的是自如app。

同事文月說,安心,比較相信它。她補充說,刷新自己認知的是,貝殼經紀人的態度。一般印象是,經紀人都會爭搶的厲害,但貝殼的人,比較團結,全程是一個人負責對接,也帶自己去看別的經紀人的房源,也不會信息騷擾。

上述同事,可以確保沒有受到我的「威逼利誘」,因此,觀點相當可信。一經本文發佈,它們就會成為貝殼公眾形象無數碎片化民間敘事的一部分。

對未來躊躇滿志的貝殼,如果僅僅重視一個版本的公眾形象,不僅是一個巨大的缺憾,而且也是一個危險的隱患。

因為,今天的貝殼,本質上有兩類用戶。第一類是超過30萬的經紀人B,另一類是數千萬的大眾用戶C。貝殼的未來,同時根植於兩類用戶的操作體驗,不可偏廢,缺一不可。

我把這個棘手的問題,同時拋給了貝殼的CEO彭永東。他的回答,部分構成了貝殼公眾形象的官方敘事。

彭回答說:

「高頻行業,你發力C端就可以了。但是,在我們這種低頻行業,如果在B端沒有根本性的改變,C端的體驗也不會有更大的改變。產業互聯網,最大的難點是供給側。沒有供給側的改變,需求側不會有真正的變化,這是根本之道。至於C端用戶,他其實沒有多大興趣,去了解你到底在技術上做了哪些努力,他要的只是一種挺棒的感覺,不想太操心,但是,我們自己必須明白,這件事情的背後是,每一個服務者必須有更好的操守與更好的能力。」

在這樣的解釋面前,貝殼公眾形象的B版本與C版本,便成為一個硬幣的兩面。

正如我們過去24個月看到的那樣,貝殼一路走來,其成長策略呈現了一個清晰的供給側改革的特徵:更率先著重對行業自我的批判,改進,迭代與升級。

從樓盤字典到樓盤字典Live;

從真房源到VR技術的引入;

從VR技術到VR售樓部的迭代;

從交易型經紀人到顧問型經紀人的升級;

從單打獨鬥到ACN經紀人協作網絡的搭建;

從經紀人培訓到花橋學堂;

從租賃崛起到服務崛起;

從服務崛起到服務者崛起。

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官方敘事, 你可以試著聽聽我用民間敘事的方式來表達:

「2週歲的貝殼一路走來,與這個行業的其他玩家,共享它的房源,技術,規則與客戶,最後,我們突然發現,貝殼找房成為了居住服務領域一個共享概念最強烈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美好的事情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自動到來,一定是有人負重前行。

但是,很公平的局面是,剛剛2週歲的貝殼,在B端領域的深耕與投入,換來在C端巨大的回報——貝殼已經具備對中國居住服務市場進行改造的影響力投射能力,即使對於貝殼的批評者與對手而言,它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總體三觀很正、同化能力極強、富有攻擊性的超級物種,更令它們不安的是,越來越多的C端用戶,發自內心地歡迎它出現在自己的手機屏幕上。

貝殼是敏感的,它當然也注意到自己的受歡迎指數。事實上,它已經做好了準備,來迎接用戶對它更多的場景需求。

今天上午,彭永東站在巨大的藍色屏幕下,面向數十萬在線觀眾,發佈了貝殼找房的下一個場景產品:被窩家裝。

這個富含貝殼基因的APP,有足夠多的理由,令家裝市場上的眾多玩家產生危機感。與房屋租售市場一樣,家裝市場,被無數痛點與高濃度怨氣所包圍。那裡的人們早就等不及一個有勇氣的挑戰者出現了。

但是,對我而言,一勺言看到的是另一番場景:

居住服務領域的邊界,正在擴張。它的租售產品,固然是低頻的。但是,當數千萬真實的大眾用戶,都形成了瀏覽、使用貝殼的習慣時,房地產交易的低頻特徵,就不再是貝殼的障礙,居住服務的長鏈條與無邊界特徵,反而會凸顯,更多的消費場景會陸續出現。

用彭永東的話來說,「中國商業裡最重要的是客戶的信任,客戶如果信任你,就可以給你做很多的事情,選擇你就是大概率。」

而用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說,「有了你的心,錢自然是我的。」

在這樣的邏輯下,被窩家裝,不過是貝殼與C端共同創造的又一個消費場景而已。未來,貝殼的服務清單上,社區場景

貝殼對行業的價值,過去兩年,被敘述的很多,而它對於公眾的價值,相對低調了許多。

但是,沒有任何聰明的投資人、敏感的競爭對手與小夥伴,願意承受低估它的代價。

歡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