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这两天三个月大女婴进行“趴睡训练”窒息身亡的消息让整个朋友圈都炸翻了天。

孩子妈因为参加了一个网红开办的婴儿睡眠付费训练营,引导3个月大的孩子进行分房睡眠训练。监视器中,孩子的一只脚卡在床帮里,脸朝下,感觉一直在挣扎哭喊,可妈妈却在门外一边看监视器一边群里求助。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这位妈妈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挣扎都没进去看看,从一点多一直到3点多,这中间将近2个小时,就只顾在群里求助。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这在常人看来不过就是推开门进去看一看抱一抱就能解决的事情,怎么会引发这么惨烈的结局?怎么会有这样的妈,看着孩子哭闹挣扎明显已经不舒服的时候还不上前去安抚呢?

明明作为人的本能已经在告诉她孩子要死了,她却还在跟群里的人聊天?甚至已经在考虑再生一个的事情?众人大呼想不通。荣妈一开始也想不通,但是,看了这个训练营里的群聊天记录和更多披露,我就能理解了。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看看群里你一言我一语,除了当事妈妈在着急,其他人都在云淡风轻的讨论解锁技能,一位妈妈在死亡直播,其他人却在业务学习,一个个都压根不把小生命的安危当回事儿吗?我真的很同情她们的孩子。

看完,我有一种很浓重的邪教或者传销组织的既视感。孩子训练的怎么样我不知道,起码这个机构把妈妈们训练得“极好”。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群里有妈妈实在看孩子不对劲的,帮忙给孩子翻了个身,“训教员”就会用恐吓、质问的方式来给妈妈洗脑。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群里不乏言辞犀利,“不是低级的哺乳动物”、“食物链顶端”就该有顶端的样子之类的话,会不断地淡化妈妈的母亲本能,洗脑她们遵从自己的训练手段去训练孩子。长时间浸淫在这样的组织里,不变态就肯定是退群了。


荣妈不想为这个妈妈辩驳什么,因为她已经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但同时也觉得,这样的洗脑组织存在在世间上简直是可怕到发指。我不奇怪为什么这个妈妈在最危急的关头,不是考虑母亲的直觉和本能做事,而是去不停的去群里寻找“专业人士”咨询了。因为洗脑下的妈妈已经把母亲本来的直觉被抹杀得太彻底了。

这样的新闻一出,舆论一边倒的在骂机构吃人血馒头还不承担责任,还有就是在骂入坑的妈妈愚蠢。趴睡极易导致猝死综合征这件事,美国儿科学会在很多很多年前就已经明确指出了,并呼吁1岁以前的孩子请让他“仰睡”。如果说十年前这样的咨询不好查的话,那么到了2020年,它几乎是唾手可得的资源,为什么不信权威专家?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这是因为与官方的育儿咨询一同崛起的,还有各种百家争鸣的育儿理论。“哭声免疫法”就是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大行其道,作为西方先进的育儿理论传到中国,不知道毒害了中国妈妈。大荣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人不停的给我灌输哭声免疫。

但可能是因为身而为人的本能吧,总觉得孩子哭却不抱是不人道的,后来间接查了好些资料才发现哭声免疫早都被哈利·哈洛的恒河猴实验的挑战批驳掉了。

女婴趴睡训练惨死,死亡直播多人围观竟无人伸把手?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哈利将两只不同的“妈妈”放在一起,一位像真正的猴子妈妈的绒布妈妈,它温暖、柔软而耐心,但却不提供食物;另一位是金属丝网妈妈,它裸露出金属丝,同时为小猴子们提供食物。在连续 165 天的测试中,哈洛发现,小猴子们虽然会去金属丝网妈妈那里获得食物,但更愿意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当它们受到惊吓时,也会立马冲过去紧紧地抱着绒布妈妈,慢慢安静下来。

这是因为金属丝网妈妈虽然能够从食物上「喂养」孩子,却缺乏绒布妈妈对孩子的接触、拥抱、抚摸。也就是说,如果只供给宝宝食物,那仅仅只是宝宝的食物提供者,而不是他信任喜爱的妈妈。

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件自然界中毫无疑问正确无误的事情,那就是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有奶就是娘的,比起实物,他们更需要的是妈妈的温暖和爱的抚摸。


而发明“宝宝哭了不要抱,孩子将来会更独立”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后来被曝出,他的理论体系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都心里有问题、冷血、孤僻、极端,约翰·华生本人的原生家庭中也出现了多位自杀行径的亲属。

人类,常常会自作聪明地发现某些“真理”,然后又有人大张旗鼓地去做实验推翻。这是寻求真理的一部分,但如果我们断章取义的话,就是歪理,而非真理了。

而这个网红组织恰恰是把哭声免疫更进一步妖魔化,要求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要跟父母分房睡,哭了喊了妈妈都不能去干涉,即使是趴着睡,也不能把孩子翻过来。何其狠毒!只会哭不会说话的孩子有什么错,要这么早去接受“独立”的培训?三个月的孩子,在感知世界中,他们甚至于连自己与这个世界都还没有区分开,自我意识都没有,何谈独立?

这个悲剧,我觉得如果单纯只归咎于妈妈蠢、机构毒是不够的。

近几年,育儿产业肉眼可见的在膨胀扩大化,荣妈自己写公众号就特别有体会。我生李大荣的2014年,想要获取一些育儿知识和护理技巧,只能通过云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百度。到了2020年的时候,不论是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还是其他新媒体,我们有太多手段去获得育儿资讯,同时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育儿机构。

这种爆炸式的信息充斥和2014年信息闭塞都是可怕的。以前的妈妈,是苦于没有途径去获取知识,现在的妈妈是苦于途径太多,又粉饰包装的太漂亮,实在无法分辨那个是真李逵,哪个是假李鬼。

设想一下,如果这个妈妈没有去参加这个训导营,孩子趴着哭她一定会上前去哄,悲剧就不会出现。这说明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就是教条的“照书养”已经越过了界限,蒙蔽了当妈的本能和直觉,这一点太可怕。

荣妈养育了两个孩子,我必须得说,养孩子真的让妈妈焦虑,不同时期不同的焦虑,不同的孩子焦虑也是各不相同,不会因为你多生几个就不焦虑,不可能的。但所幸的是,两个孩子也教会了我很多。

李大荣小时候,因为第一次当妈嘛,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直觉和本能是不是对的,于是就会特别希望去求助有经验的人。但那时信息闭塞,好些时候都要靠我自己去摸索,但也恰好是因为我自己摸索的,所以就特别能体会孩子的情况与书里的指导,常常是有出入的。

那个时候,我时常会陷入到到底是听书里说的,还是听自己心里想的的抉择当中。这二者互有胜负,李大荣就这样长大了。

到了依姐这里,更多的时候我会更加听凭于自己的内心,对于大荣小时候的一些矫枉过正,我就释然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戒夜奶”的时候。大荣小时候,我就非要按照指导给他戒夜奶,也有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哭累了睡着了的情况。但即使是狠心,也并没有成功借掉夜奶,还影响了李大荣的夜间睡眠,最终还是听凭自己的内心,顺其自然了,直至他11个月断奶。

而到了依姐这里,我自然知道夜奶是对孩子的牙齿和睡眠都不好的,但有什么关系,只要她睡得好,好好的刷牙,这不是非要一定解决的事情。这让我开始明白,光靠那些冷冰冰的理论是不能当好一个孩子的妈妈的,它需要妈妈的直觉和对孩子的爱去包容尖锐的理论,这才是健康的母子关系。

于是,依姐在我不断夜奶的政策下,每晚其实只吃一两次,而且睡眠和身体长的都好,我的睡眠也得到了保证,不再像大荣小时候那样,每晚都心力交瘁。知道依姐2岁多断奶,我们的夜奶也都没有停止,依姐的牙齿好好的,长的也好好的,从断奶之后,就一直是不起夜睡整觉,也从没有让人不省心。


孩子养的久了我就越发觉得,,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很多能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比起唬人的“某学说”,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和孩子的本能需求,爱和陪伴应该凌驾于所有的理论之上。

很可惜的是,这个道理,初为人母的时候不懂,我们会纠结会担忧自己的菜鸟身份养不好一个孩子,这样的担忧不是不好 ,但有时往往就会一叶障目,看不到母子之间最本源的内在联系。

养育孩子是心与心的交流,他不是条条框框的体系和知识,了解的更多能够帮助我们去更好的理解孩子,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跟宝宝成为心意相通的家人。

我们身处在一个科技爆炸、无限沟通的世界,却往往会让人感受到史无前例的孤独无助。因为当全世界都可社交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妈妈,都能够在海量信息的时代里,保持着本心去养育孩子。我们的孩子,不是机器人,单凭通过训练是不能健全一个孩子的人格和性格的。当我们在焦虑的育儿道路上迷茫不前,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多想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依靠“专家意见”。

希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不再发生。我们的确是食物链中最高端的哺乳动物,但这个高级区别于低级不是因为我们训练幼崽的手段有多么先进,而是因为我们对于幼崽的爱与理解,比其他动物更先进。

不要让冷冰冰的育儿理论剥夺了当妈的直觉与悲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十年,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什么?你的育儿理论是不是又被推翻了。我唯一知道的是,用爱浇灌的孩子,才有对抗这个世界阴暗面的能力。

有些人用一辈子的遗憾去弥补童年的那点美好,而有些人用童年的那点美好就能弥补一辈子遗憾,我的孩子是哪一种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荣荣妈养儿记】,更多育儿好文和超低价团购等着你。看一个普通二胎妈如何哭着笑着跟带大孩子,最接地气的育儿干货,保证不同于一般的妖艳货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