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前两天看过一篇新闻:

在重庆的一位男孩打着赤脚跑到重庆沙区歌乐山派出所报警,说爸爸打了他,让他觉得很委屈,希望民警们去管一下自己的爸爸。

后来,民警询问得知,这个小男孩叫小宇,今年11岁,读小学5年级,在当天中午11点左右,孩子正在用手机上网课,在一旁的父亲张先生认为孩子在偷玩游戏,和孩子争论了几句,便一怒之下,对孩子动了手。

小宇越想越委屈,便称爸爸不在,从家里跑到了歌乐山派出所。

跑出来的时候,他只穿了一双拖鞋,家里到派出所约有1公里的距离,在半路上,把拖鞋都跑丢了。

小宇告诉民警说自己虽然喜欢打游戏,但当时他的确是在上网课。父亲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了自己的头和屁股。以前父亲因为一些事情,也打过他,但这次动手比较重。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记者听闻消息后,找到了孩子的父亲张先生,父亲承认当时因为喝了点酒,看着孩子摆弄手机,以为又在打游戏,他本意是想提醒孩子认真学习。但当时他根本听不进孩子的辩解,于是动了手。他说自己是搞机械的工人,手劲比较大,下手有时候没个轻重。

后来,记者也向周围邻居了解了一下情况,他们说,张先生一家平时还是挺和睦的,父子两人因为学习等一些小问题,偶尔有过争执,但孩子的母亲一般都会从中调解,后来他们都平复下来。

这次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母亲在上班,父子两人因为没有沟通好,结果出了这种事情。

张先生被民警说教后,向民警表示,,自己今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会多注意方式方法,多和孩子沟通,后来他们的矛盾便解除了。

很多父亲因为脾气,性格在教育孩子时都不会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从而只是用行动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和教育。因此长此以往,父亲和孩子之间的矛盾都会越来越大。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很多父亲和孩子有矛盾也只是因为孩子平时在自己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带有偏见性的印象,以后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不在会相信孩子,从而矛盾进一步激化。

孩子和父母在语言上常见的偏见有哪些?

1. 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孩子的前程着想

"妈妈让你学琴,是想让你以后有个才艺能够在别人面前骄傲一下,你怎么不明白","妈妈让你好好学习,努力读书,是想让你以后有一个好的前程","我给你报辅导班,是想让你把成绩在提高一点,这样你才能有机会考上好的大学了"。

这些话我们已经听父母说过无数次,在饭桌前,在回家后,在出门时,在自己对父母说想玩一会儿时。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有这个思想,他们认为,他们爱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必须听自己的,以后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他们都以为孩子还小,没有思想,只能靠自己给孩子去铺路。如果孩子不听,或者做不到,孩子就是不知好歹,不明白自己的苦衷。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2. 孩子必须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

很多父母在训斥孩子时都会说:你是我的孩子,你就该听我的。或者说,爸妈都是为你好,你不听我的听谁的。在他们的眼里,孩子不论多大,思想都不成熟,孩子就该完全听自己的。

我们都知道之前那个自杀的北大高材生,他从小就是按照父母给他铺好的路来走的。小时候该上什么班,该学什么专业,该和谁玩,该去哪里玩,每一天要干什么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

虽然他很优秀,他成了所有人羡慕的样子,因此他给父母的回报就是他活成了父母要求的样子。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但是,我们仔细看看,他从小到大,没有一件事是自己主动想去做的,他曾经说过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想做一次没有父母参与的决定。

3. 语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对话的全部

最近在去医院的时候,看到过一对母子,妈妈在医院窗口上为孩子办理手续,孩子耸拉着脑袋,两只手整齐的放在膝盖上,双脚勾在一起,看着自己开了的鞋带。妈妈喊了他一句,他回头看妈妈,妈妈瞪着眼睛示意给他做这个检查。

孩子好像不情愿,紧咬着嘴唇摇了摇头,妈妈想说话,又没说,只是抬了下胳膊看了他一眼。孩子立马站了起来,不安的走向妈妈,妈妈不再看孩子。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从这个我可以看出来,他的妈妈平时在家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孩子因为妈妈的一句暗示就改变了孩子的所有想法,这个语言上的偏见,已经夺走了孩子的自我意识。

父母们应如何消除与孩子在语言上的偏见?

1. 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

很多大人在孩子面前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或者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因而无论孩子说的对错与否,对父母而言都只是一句童言,可真可假。

我想说的是,在孩子们面前撑着所谓的架子只会更加加深对孩子的偏见。

之前看过7号房的礼物,里面的那个"傻爸爸",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大人,每一天与孩子的日常都是让女儿做主的。吃什么,穿什么,毛衣破了怎么办?贴纸该买什么颜色,爸爸从来都不会自己决定,他都是让女儿来选择。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孩子更像是自己的伴侣,自己活得轻松,孩子也更加成熟懂事,超出了她那个年龄的成熟,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父母都希望拥有的孩子吧。

2. 相信,尊重孩子

我们都听过,眼见为实这个道理吧,但是它是建立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我想父母如果懂自己的孩子,就应该相信孩子,肯定孩子。

我们可以在《妈妈是超人》中看到明星霍思燕在对待自己的孩子嗯哼时的表现。有一次,嗯哼和妈妈出去逛街,霍思燕让嗯哼给她点一杯冰美式,嗯哼却点了热美式。很多人第一直觉就是孩子点错了,也许还会说一句:"我要的是冰的,你是不是记错了?"

可是,霍思燕的第一反应却是去问嗯哼"为什么这么点"。嗯哼说:"因为我怕妈妈会感冒。"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霍思燕没有自以为的评判,而是用心去询问孩子原因。是基于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因因为父母发自内心的信任,既给了孩子基本的尊重,父母也会得到孩子给父母的关爱和幸福。

3. 转换对孩子的语言方式

我们身边很多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都是一种命令式,控制式的说话方式。因此父母需要改变这种说话方式,比如可以采取建议式,反问式的方法。

当孩子不听自己话时,不要着急训斥,要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听,问他想干什么,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才能让孩子真正愿意去听。

11岁男孩跑去报案,只因上网课被打,你还在对孩子抱有偏见吗?

当孩子因为一些事与父母产生分歧时,你可以建议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强行的要求孩子怎么做,这样也能给孩子长一些新知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偏见都是言语偏见,因为沟通不畅,因为父母们没有做到与孩子平等的语言交流,不理解孩子的内心。

希望各位爸妈,能够耐心一点,多听孩子说话,多陪陪孩子,多去观察孩子生活,不要让自己固执的偏见,阻断与孩子的情感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