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解读——“1296”工作布局是什么?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解读——“1296”工作布局是什么?

4月24日,在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光辉将2020年工作概括为“1296”工作布局,详述如下:

“1”是“抓住一条主线”

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实施“文旅兴市”工程为主线,编制《聊城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围绕“济南的(西)庭园、京津的(后)花园”定位,抓好100个左右重点文旅项目实施,特别是结合高铁新城建设,谋划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建设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

“2”是“把握两河战略机遇”

一是把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机遇。聊城运河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聊城文化旅游的精华围绕运河,文旅大发展的希望系于运河。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有关要求,聊城文旅将对接国家及省出台的相关规划和要求部署,将运河聊城段规划的“两城七镇百村”纳入国家、省规划大盘,推动运河经济带文化带旅游带建设,实现大运河聊城段成为“文化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

二是牢牢把握国家黄河生态带发展重大战略。配合省里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围绕聊城特色黄河文化编制相关规划,谋划建设黄河鱼山艾山文化保护开发项目、景阳冈大型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

“9”是“抓好九项重点工作”

一是文旅行业复苏:聚焦全面自救工作,着力抓好疫后行业复苏;二是城市文旅品牌落地:聚焦“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文旅品牌落地,着力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三是公共服务提升:聚焦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四是繁荣艺术创作:聚焦文艺精品创作,着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五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水平;六是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七是开展创意营销:聚焦产品打造,着力提高专业化营销实效;八是强化市场监管:聚焦市场监管,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九是抓好党建引领。聚焦党建服务创品牌,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

“6”是“落实六项措施”

一是抓基层,强基础。针对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推动优质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一线,大力开展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抓机制,促效能。对全市公共文化旅游设施利用情况、公共服务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纳入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绩效考核,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让公共设施“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做到惠及民众。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全社会关注、支持文化旅游,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由“文旅+”到“+文旅”的转变,形成特色鲜明的聊城城市文化和旅游功能。

三是抓活动,促创新。要围绕重大节点、重点任务,如抗击疫情、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双招双引等举办一些有带动作用的大型活动。继续办好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举办网红大会等各类不同层次的特色文旅活动,搭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平台,形成文旅热点,增强工作的影响力。积极争办明年全省旅发大会举办权。

四是抓培训,强队伍。围绕文旅融合发展,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拓展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与聊城大学多方面务实合作,创新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机制。邀请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专家、学者参与,与聊城大学合作成立聊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研究院。

五是抓考核,促落实。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突出实绩考核评价的导向性作用。针对目标责任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明确责任,抓好调度,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不断激发干部干事热情。

六是抓改革,促发展。深化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职能转变、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利于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抓好文化和旅游事业部门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能。抓好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提升综合执法能力。

◆ ◆ ◆ ◆ ◆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解读——“1296”工作布局是什么?

政策方向|资讯服务

来这里,找到做聊城人的全部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