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頻遭投訴,騙賣理財致用戶鉅虧:浦發銀行服務質量存疑

信用卡頻遭投訴,騙賣理財致用戶鉅虧:浦發銀行服務質量存疑


近日,據媒體報道,浦發銀行(600000.SH)因代銷私募產品存“五宗罪”,遭銀保監會點名。浦發銀行被捲入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資料顯示,浦發銀行是1992年8月2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1993年1月9日開業、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商業觀察發現,浦發銀行信用卡業務屢屢被投訴,理財出現鉅虧,其服務水平讓人質疑。


信用卡頻遭投訴


2020年4月22日,有消費者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反映,浦發信用卡無故給他降額,而他一直都是正常消費,也按時還款從未逾期。在全額還款後直接降額至1000元,沒有提前通知。而這位消費者打電話到客服詢問,客服稱綜合評分不足,具體細節也無法解釋清楚。


信用卡頻遭投訴,騙賣理財致用戶鉅虧:浦發銀行服務質量存疑


此外,4月21日,還有消費者在該平臺反映,過年期間申請了浦發銀行信用卡備用金9萬元之後,當天就打電話給銀行想取消備用金,但電話一直沒有人工服務,之後他也沒有開通消費。而隨後銀行打電話給他,要求他每月還款三千多,分36期還。

該消費者在4月21日再次反映,稱之前浦發銀行信用卡工作人員說不開通就不用還錢,現在又說無論是否開通都要還錢。


信用卡頻遭投訴,騙賣理財致用戶鉅虧:浦發銀行服務質量存疑


值得一提的是,浦發銀行為了讓消費者還錢,甚至採用涉嫌暴力的催收方法。據瞭解,有的浦發銀行用戶一天之內接到過二三十個銀行催收電話,有的電話甚至打給其親戚朋友。

聚投訴平臺顯示,截至2020年4月22日,該平臺針上對浦發信用卡中心的投訴量已高達7519件。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浦發信用卡的投訴數量同樣也是不斷攀升。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4月22日,針對浦發銀行的投訴量為4641件,投訴完成率為70.72%,投訴幾乎都與浦發銀行信用卡有關,投訴問題集中在浦發信用卡捆綁服務、私自扣費、私自降額、涉嫌暴力催收等問題。


騙賣理財致鉅虧


銀保監會這次點名浦發銀行存“五宗罪”,主要原因是2018年9月浦發銀行代理銷售的私募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的問題,引發多起消費者投訴。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次浦發銀行客服通過欺騙銷售理財產品來侵害消費者。


信用卡頻遭投訴,騙賣理財致用戶鉅虧:浦發銀行服務質量存疑


2018年11月,長春市民翟女士反映,她之前買的浦發銀行人民大街支行理財經理推薦的理財產品,一年虧十多萬。據瞭解,翟女士在浦發銀行人民大街支行購買了一份理財產品,當時銷售經理承諾這款產品風險低,可以達到5.5%的回報率。聽了理財經理的承諾,翟女士就投資了一百萬元,但到期後這款理財產品已經賠了十多萬元。

同年,浦發銀行商丘分行的行長何凱因累計非法集資高達108.46億元被曝,一場震驚世人的假理財案浮出水面。其中近4億元無法兌付,3800多萬完全被他個人揮霍;45名投資人被迫申報債權,35名投資人損失高達4.54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7月,因購買的理財產品到期後無法兌付,4名客戶將浦發銀行西安高新區支行告上法庭,涉及的金額達到635萬元。據瞭解,劉女士因浦發銀行高新區支行戚某推薦的一項涉及棚戶區改造的理財項目,當即購買了一年期、兩年期產品各100萬元。然而,一年期的產品到期後仍未收到錢,戚某一直以各種理由往後推。

信用卡業務無故扣費降額,暴力催收頻發等問題被消費者投訴,理財經理銷售理財業務不規範、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現以及出現鉅虧,浦發銀行的服務難以讓消費者放心。

至於浦發銀行未來將走向何方,商業觀察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