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说:多么伟大啊,舜和禹虽然拥有天下,却从不谋取一己私利。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对舜和禹的赞美,按照儒家构建出来的传说故事,当他们成为天下共主时,与他们居陋巷、嚼草根、穿粗衣时并没有显得有什么两样,说明他们没有私心,不以权力、地位、名誉为意。
说到赞美,我倒是想起孟子说过的一句话:“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焉。”什么意思呢?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但不包括拥有天下这件事情。
那么,是哪三种快乐呢?一是父母健在,兄弟平安,和谐相处过日子,也就是阖家欢乐。二是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也就是坦荡生活。三是得天下良才而育之,也就是教书育人。
但是作为君子,不会欲望膨胀,去干夺皇位、得天下的事情,即使坐拥天下,快乐也不来自于皇位,而在于前面说的三类事情。
在这里,孔子只说了舜和禹,但我们都知道他对尧、舜、禹三代圣王都非常崇敬,那么他会如何评价另一位圣王——尧呢?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孔子说:尧作为一代君王,真是伟大崇高啊!只有上天是至高至大的,也只有尧能做到一切都向上天学习。他的恩惠真是广博啊,人民都没有办法以言辞来赞美他了。他的事业如此成功,功绩真是伟大啊;他的礼制典章真是美好啊。
在这里,孔子发出了对心目中的圣王尧的最高赞美,认为他的德行甚至能够被称为“效法”上天。他的伟大、崇高、广大、灿烂,有史以来只此一人,不作他想。
这句话,包括上一句对大禹和舜的赞美,字面意思都不难理解。但是我要提醒你注意,儒家对圣王塑造的历史。
孔子之后,在《史记》里司马迁同样也歌颂了尧的伟大功绩。从天上到地下,四海之内、四岳九川乃至万邦万民万物,尧创造了一个被后人继承的天下秩序——天地人和的大格局。
从文化人类学的眼光来看,传说中对尧、舜、禹的描述,都是最高等级大巫师的形象。他们能够沟通天地,协和万邦,是上天的代言人。
但到了周公时期,特别是经过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这个神话的历史传统其实进行了改造整理。三代圣王作为巫王的特色减褪,人格里神的因素不断去魅,天的含义也渐渐地被理性化解释为各种客观性的道,形成了规律法则。这又一次呼应了“子不语怪、力、乱、神”。
除了三代圣王之外,孔子还特别尊崇周朝。接下来这一章,就是谈论周朝的两位王了——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矣已。”
舜有五位能臣而天下太平。武王说:我有能臣十人。孔子根据这些故事说:人才难得啊,难道不是这样吗?自唐尧到虞舜之间,这个时候人才最多了,(周武王说的十人中)还有一位是妇女,实际上就是九位能臣而已。
到了周文王时,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仍然能称臣服事于殷王朝。(就从这一点来看)周文王的道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致啊。
在这里你得先搞明白一个字词的障碍:周武王说的“乱臣十人”的“乱”字,实际上是“治”的意思。所以,句子里的“乱臣”不是乱臣贼子的意思,而是帮助武王治理天下的贤臣。
十人中的这位女贤,有人说是指文母太姒,也有人说是武王之妻邑姜。按当时的习惯,妇女不能上朝堂,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在此不多做讨论。
孔子是比较真诚地相信,历史上的圣王们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具体到传说的细节,舜是不是真的有那样五个能臣,武王怎么样、文王怎么样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那句“周之德,其可谓至德”,重点落在“德”字上。
回到这句话,对于文王、武王的评价,你明显可以看出孔子对文王的评价更高一筹。这是为什么呢?
我理解,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和百姓都跟随周文王,但文王还是带着各国诸侯去事奉纣王,没有马上推翻他,还是在做一个臣子的本分。但是到了周武王的时候,纣王变本加厉,天下百姓也最终忍无可忍,周武王才把他推翻,但毕竟是动了武,于礼稍微有亏。
孔子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有一句特别经典的解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大概可以解释孔子的这么说的理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中的差别和选择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经验有关。
孔子这里的赞美恐怕是有所指而发,是针对当时子弑父、弟弑兄、臣弑君的血淋淋现实而发的。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ú)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孔子说: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可议论的了。自己饮食简单,在礼敬鬼神时,祭品却置办得丰盛;自己穿戴粗鄙,却把祭典时的礼服装饰得华美;自己的居所简陋,却致力于农田水利。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可以议论的了。
夏商周的末代天子,比如夏朝的桀、商朝的纣、西周的周幽王,一个个都纸醉金迷、骄奢淫逸还暴虐成性,比起来禹是怎样的清廉节俭啊。这里对禹的赞美,是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描述,事情都非常具体可观。
孔子一直强调俭以养德,在当时的环境下,孔子感叹过去圣王的功绩,其实还是针对现实而言,希望当时的统治者们不要重蹈覆辙。
而孔子之后,随着儒家在汉代以后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大禹的形象也通过儒家的不断强调和发挥,成为了“天下为公”的典范,千百年来被中国人不断传颂。
在《泰伯篇》里,我带你读到了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还读到了孔子对三代圣王尧舜禹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评价。
--摘自靳大成《论语通读》
閱讀更多 guoruitao2012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