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4月21日中午12點,安徽蕪湖市一居民小區。

12歲男孩懸掛在18樓陽臺外面,手抓在窗戶上,而腳下並未踩實,隨時都有掉落風險。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據悉,這名12歲男孩當天與寶媽發生了爭吵,不僅被寶媽痛批一頓,還捱了打,這也喚醒了男孩身體中叛逆的靈魂。

他把臥室反鎖後,就爬到窗戶外面,威脅媽媽欲輕生跳樓。

所幸的是,消防員及時趕到,他們觀察情況後來到17樓,通過保險繩掛在外面,這才慢慢地將男孩託進屋,最終得以施救。

雖然援救過程比較驚險,但還好只是虛驚一場。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不過,這個事件就這樣結束了嗎?並不是,它給全天下的寶媽、奶爸留下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①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有輕生想法?

②打罵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③親子矛盾如何化解?

中國家長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如何引導孩子?

自殺,這個詞彙看似簡單,實則意義沉重,它不僅牽涉著一個人,還有兩個家庭和無數個吃瓜群眾。

想自殺的人,連死都不害怕,那足以說明他們對生活已經失望透頂。

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餘虹曾說過一句話,“自殺不易,活著更難。”

想輕生自殺的人,多數都遭遇到了不幸的經歷,而這種經歷,很難出現在12歲的孩子身上。

所以,安徽蕪湖這名男孩想用輕生、自殺威脅媽媽,足以說明一件事,他不瞭解真正的死亡,也說明父母並沒有做好死亡教育!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提到死亡教育方式,大部分寶媽、奶爸都會用3句話來委婉地跟孩子介紹:

①奶奶去了天堂,那是一個很美的地方。

②奶奶只是走了,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③奶奶只是睡著了,而且要睡很久很久。

這3句話很美好、很夢幻,說得兜媽都有點期待“死亡”。

可是,父母用這3句話跟孩子搪塞過去,他們並不會懂得真正的死亡!

①他們會覺得死亡很美好,從而變得嚮往死亡!

②他們會沒有安全感,擔心父母也會走很遠很遠!

③他們會混淆睡覺和死亡,甚至會變得懼怕睡覺,少部分寶寶也會輕視死亡。

日劇《深夜食堂》中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生如尼羅河中沉浮,不要輕視人生啊。”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父母如何正確引導死亡教育?

1.聯繫“生命教育”引導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孩子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通過“生命教育”提醒孩子認識到死亡的危險性,培養安全意識。

2.藉助繪本、動畫引導死亡教育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好看的兒童繪本,這些繪本不乏有比較優秀的死亡教育題材,例如:《爺爺變成了幽靈》。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父母通過給孩子看繪本,再根據孩子的提問慢慢講解,這種方式會更輕鬆一些。

至於死亡題材的動畫,那就必須提到2018年奧斯卡最佳動畫影片《尋夢環遊記》。

這部電影給我們詮釋了一個美麗的死後世界,用溫暖的基調向世人宣告——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重要之人遺忘。

3.科技館、博物館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疫情過後的節假日,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參觀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通過觀看動物/人的出生、長大、老去、死亡過程,告訴孩子死亡是什麼,這更容易培養孩子對死亡的認知。

打罵教育是無能,聰明父母都會說這7句話

中國有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說明我們的老祖宗認可打罵教育!

然而時代在進步,現在是21世紀了,寶媽、奶爸的教育意識不能停留在荒蠻時代,那隻能證明你們停滯不前,Out了!

尹建莉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中提過,“棍棒教育不過是一種精神底層的認識,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登不了大雅之堂。”

換言之,尹建莉老師認為,打罵孩子是無能教育和無恥教育。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的打罵教育迫害。

①因經常被父親打罵,湖南10歲孩子離家出走

10歲的常常經常被父親打罵,特別是考試成績下來時,肯定會被父親預定一波狠揍。

於是,難忍父親打罵式教育的常常在某天早上離家出走。

②12歲男孩“聽話”,舉槍自殺

泰國一名12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寶媽、奶爸應該都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有所瞭解,他們正處於一生中“最中二”的時期,可能叛逆、可能自閉、可能寂寞等等。

這名男孩就整天悶悶不樂,爸爸看到後非常生氣,就大罵男孩一頓,同時從櫃檯裡掏出一把手槍,喊道:

“不想活了就去死。”

然而,父親剛轉身,男孩就拿著手槍對向自己,槍響人亡。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打罵是父母無能的表現,聰明的父母都會對孩子說這7句話

①發生什麼事情了?

②你現在覺得怎麼樣?

③你有什麼想法嗎?

④你覺得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

⑤那你決定怎麼做?

⑥你希望我怎麼做?

⑦結果是你想得那樣嗎?

簡而言之,通過詢問這7句話,父母就能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並教育好孩子。

事情起因→瞭解孩子目前情緒心理狀態→瞭解孩子對事件的看法→讓孩子檢驗自己想法是否可行→讓孩子決定下次遇到同樣事情時,應該怎麼做→引導孩子內心想法,探究父母存在的意義→引導孩子得到期待的正確結果。

如何有效化解親子矛盾?3種方式輕鬆解決

說起來,這位安徽蕪湖的12歲男孩就是被母親暴揍一頓後覺得委屈,對媽媽產生了極大的意見,所以才用跳樓威脅寶媽。

男孩跳樓的根本原因就是跟媽媽產生了矛盾,而媽媽又不懂得如何化解,這才驚動了消防員叔叔。

那麼,親子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孩子小時候都會把父母當做“超人”,父母在他們心中無所不能。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從“依賴”走向“獨立”,同時也發現父母不是“超人”的事實,慢慢地他們就有了追求自我獨立的意識。

在歷史上,我國發生過無數次追求自由民主的農民起義,孩子就是“農民”,想反抗父母,走自己的道路。

而父母一直把孩子當成“孩子”,沒有認識到隨著孩子成長,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模式與看法。

他們並沒有問過孩子的看法,也不理會,這勢必會導致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親子矛盾由此而來。

想要解決親子矛盾,就要學會親子溝通,3種方法輕鬆應對

1.理解孩子

男孩18樓威脅母親欲跳樓:避而不談的死亡教育,別再用3句話搪塞

父母要學會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同理孩子的感受。

譬如,孩子說不想寫作業時,父母要聯繫孩子的情況,若是他們剛吃完飯或者剛剛玩累了回家,可以說道:

“那我們休息1小時,1小時後你的身體恢復過來,我們再寫好不好。”

2.說出自己的感受

父母要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向孩子表達你們的心痛與擔憂。

3.控制情緒與傾聽讚美

父母生氣時,要理智、理智、再理智,孩子又沒有搶劫偷盜,至於發那麼大火打罵孩子嗎?

只要不是原則問題,父母都要控制好情緒,理性地跟孩子溝通,並傾聽孩子的想法,互相溝通交流。

若是孩子說得對,父母要及時給予表揚,若是孩子說得錯,父母要幫孩子糾正過來,指出細節問題。

兜媽寄語

各位寶媽、奶爸,別讓你們的無能教育毀了娃,這3點教育方法你們做到了嗎?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