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4月21日中午12点,安徽芜湖市一居民小区。

12岁男孩悬挂在18楼阳台外面,手抓在窗户上,而脚下并未踩实,随时都有掉落风险。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据悉,这名12岁男孩当天与宝妈发生了争吵,不仅被宝妈痛批一顿,还挨了打,这也唤醒了男孩身体中叛逆的灵魂。

他把卧室反锁后,就爬到窗户外面,威胁妈妈欲轻生跳楼。

所幸的是,消防员及时赶到,他们观察情况后来到17楼,通过保险绳挂在外面,这才慢慢地将男孩托进屋,最终得以施救。

虽然援救过程比较惊险,但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不过,这个事件就这样结束了吗?并不是,它给全天下的宝妈、奶爸留下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①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有轻生想法?

②打骂孩子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吗?

③亲子矛盾如何化解?

中国家长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如何引导孩子?

自杀,这个词汇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沉重,它不仅牵涉着一个人,还有两个家庭和无数个吃瓜群众。

想自杀的人,连死都不害怕,那足以说明他们对生活已经失望透顶。

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余虹曾说过一句话,“自杀不易,活着更难。”

想轻生自杀的人,多数都遭遇到了不幸的经历,而这种经历,很难出现在12岁的孩子身上。

所以,安徽芜湖这名男孩想用轻生、自杀威胁妈妈,足以说明一件事,他不了解真正的死亡,也说明父母并没有做好死亡教育!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提到死亡教育方式,大部分宝妈、奶爸都会用3句话来委婉地跟孩子介绍:

①奶奶去了天堂,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②奶奶只是走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③奶奶只是睡着了,而且要睡很久很久。

这3句话很美好、很梦幻,说得兜妈都有点期待“死亡”。

可是,父母用这3句话跟孩子搪塞过去,他们并不会懂得真正的死亡!

①他们会觉得死亡很美好,从而变得向往死亡!

②他们会没有安全感,担心父母也会走很远很远!

③他们会混淆睡觉和死亡,甚至会变得惧怕睡觉,少部分宝宝也会轻视死亡。

日剧《深夜食堂》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如尼罗河中沉浮,不要轻视人生啊。”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死亡教育?

1.联系“生命教育”引导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孩子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通过“生命教育”提醒孩子认识到死亡的危险性,培养安全意识。

2.借助绘本、动画引导死亡教育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好看的儿童绘本,这些绘本不乏有比较优秀的死亡教育题材,例如:《爷爷变成了幽灵》。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父母通过给孩子看绘本,再根据孩子的提问慢慢讲解,这种方式会更轻松一些。

至于死亡题材的动画,那就必须提到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影片《寻梦环游记》。

这部电影给我们诠释了一个美丽的死后世界,用温暖的基调向世人宣告——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重要之人遗忘。

3.科技馆、博物馆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疫情过后的节假日,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参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通过观看动物/人的出生、长大、老去、死亡过程,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这更容易培养孩子对死亡的认知。

打骂教育是无能,聪明父母都会说这7句话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这说明我们的老祖宗认可打骂教育!

然而时代在进步,现在是21世纪了,宝妈、奶爸的教育意识不能停留在荒蛮时代,那只能证明你们停滞不前,Out了!

尹建莉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提过,“棍棒教育不过是一种精神底层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登不了大雅之堂。”

换言之,尹建莉老师认为,打骂孩子是无能教育和无耻教育。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被父母的打骂教育迫害。

①因经常被父亲打骂,湖南10岁孩子离家出走

10岁的常常经常被父亲打骂,特别是考试成绩下来时,肯定会被父亲预定一波狠揍。

于是,难忍父亲打骂式教育的常常在某天早上离家出走。

②12岁男孩“听话”,举枪自杀

泰国一名12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宝妈、奶爸应该都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所了解,他们正处于一生中“最中二”的时期,可能叛逆、可能自闭、可能寂寞等等。

这名男孩就整天闷闷不乐,爸爸看到后非常生气,就大骂男孩一顿,同时从柜台里掏出一把手枪,喊道:

“不想活了就去死。”

然而,父亲刚转身,男孩就拿着手枪对向自己,枪响人亡。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打骂是父母无能的表现,聪明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说这7句话

①发生什么事情了?

②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③你有什么想法吗?

④你觉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⑤那你决定怎么做?

⑥你希望我怎么做?

⑦结果是你想得那样吗?

简而言之,通过询问这7句话,父母就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教育好孩子。

事情起因→了解孩子目前情绪心理状态→了解孩子对事件的看法→让孩子检验自己想法是否可行→让孩子决定下次遇到同样事情时,应该怎么做→引导孩子内心想法,探究父母存在的意义→引导孩子得到期待的正确结果。

如何有效化解亲子矛盾?3种方式轻松解决

说起来,这位安徽芜湖的12岁男孩就是被母亲暴揍一顿后觉得委屈,对妈妈产生了极大的意见,所以才用跳楼威胁宝妈。

男孩跳楼的根本原因就是跟妈妈产生了矛盾,而妈妈又不懂得如何化解,这才惊动了消防员叔叔。

那么,亲子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孩子小时候都会把父母当做“超人”,父母在他们心中无所不能。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从“依赖”走向“独立”,同时也发现父母不是“超人”的事实,慢慢地他们就有了追求自我独立的意识。

在历史上,我国发生过无数次追求自由民主的农民起义,孩子就是“农民”,想反抗父母,走自己的道路。

而父母一直把孩子当成“孩子”,没有认识到随着孩子成长,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看法。

他们并没有问过孩子的看法,也不理会,这势必会导致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也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亲子矛盾由此而来。

想要解决亲子矛盾,就要学会亲子沟通,3种方法轻松应对

1.理解孩子

男孩18楼威胁母亲欲跳楼:避而不谈的死亡教育,别再用3句话搪塞

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同理孩子的感受。

譬如,孩子说不想写作业时,父母要联系孩子的情况,若是他们刚吃完饭或者刚刚玩累了回家,可以说道:

“那我们休息1小时,1小时后你的身体恢复过来,我们再写好不好。”

2.说出自己的感受

父母要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向孩子表达你们的心痛与担忧。

3.控制情绪与倾听赞美

父母生气时,要理智、理智、再理智,孩子又没有抢劫偷盗,至于发那么大火打骂孩子吗?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父母都要控制好情绪,理性地跟孩子沟通,并倾听孩子的想法,互相沟通交流。

若是孩子说得对,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若是孩子说得错,父母要帮孩子纠正过来,指出细节问题。

兜妈寄语

各位宝妈、奶爸,别让你们的无能教育毁了娃,这3点教育方法你们做到了吗?

我是兜妈,一位母婴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亲,每天记录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儿经验与趣谈,为您提供科学靠谱的育儿干货!如果您有感兴趣或想了解的话题,欢迎留言或评论区告诉我们,也欢迎来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期待参与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