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狀元縣教師張銳:科創應該成為現階段基層教育的習慣


西北狀元縣教師張銳:科創應該成為現階段基層教育的習慣

張銳,會寧第五中學生物教師、科創骨幹。

當素質教育和高校課堂改革縱深貫徹開展的今天,張銳一直秉承的“激發學生科創興趣,學生科創養成意識的培養是現階段(中學教育)的重頭戲。”他是這樣認識的,也是這樣率先垂範的,他以科創帶頭人的擔當贏得了諸多國家、省、市級科創領域榮譽。


他的學生說:“張老師‘點子’很多,他的課生動、輕鬆,能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

他的同事說“張銳是會寧五中甚至是會寧青年教師隊伍中的模範,尤其在科創方面,做出了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2013年以來,張銳以學校科創工作室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平臺,以各類科創比賽為契機,走出了在科創教學、研究和創新層面的“張銳模式”。

西北狀元縣教師張銳:科創應該成為現階段基層教育的習慣

一、提升思想覺悟,教育價值觀不能錯


2013年,張銳潛心投入到科創的時候,十八大的清風已經吹綠了整個大江南北。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是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


以張銳敏銳的感覺來說,他認為科創將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點。科教興國,首先是基層教育的振興,作為西北貧困縣的教育來說,學生科創素養並不是很高,基礎還很薄弱,要改變學生觀念,加強動手能力,首先需要教師自身的改變。


為了從自身做起,起到表率引領作用,張銳積極學習有關科創的國家大政方針,鑽研科普知識,深入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及各級政府關於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及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切實圍繞基於青少年科普科技活動的師生服務指導工作,為學校的科普和科技創新教育發展服務,為提高青少年科技素養服務,有效推動學校科普工作的開展。

西北狀元縣教師張銳:科創應該成為現階段基層教育的習慣

二、讓科創政策,真正落地實際教學


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名普通的科普科技工作者,張銳積極加大科普宣傳工作,通過開展科普知識講座、開設校本課程、撰寫稿件、指導開辦科普知識宣傳手抄報專欄等形式,向師生傳遞科普和科技創新信息等內容,大力宣傳科普科技知識,為我校師生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兩項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指導。

在科創政策逐漸與教育教學接軌的過程中,張銳積極推動《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精神在學校師生中的宣傳和貫徹。

他還積極為學校師生開展輔導及設計、申報等的動員指導工作,當好推動科普知識的宣傳員和參謀員,推進學校和青少年科普科技工作的發展。同時認真研讀上級有關科協工作文件及政策精神,結合學校學生實際主動思考,讓上級精神在學校教學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西北狀元縣教師張銳:科創應該成為現階段基層教育的習慣

三、科普活動提升科創素養


張銳作為會寧縣優秀科技輔導員,牢記職責使命,全力以赴助推會寧科創工作買上新臺階。並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創宣傳級培訓指導。


如以每年5月份學校組織的“校園科技節”活動為契機,組織全校師生通過“校園科技節”進行科普講座、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科技作品展覽等開展基於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科普知識宣傳教育。


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張銳分別於2010年及2014年獲得會寧縣創新實驗教學優質課及高效課堂優質課一等獎。指導學生數次獲得省、市奧林匹克競賽省、市一等獎(馮雷獲得2012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甘肅賽區一等獎),申請並通過專利2項(攝像頭數影儀成像裝置,授權公告號:CN202996069U;攝像頭顯微數碼成像裝置,授權公告號:CN20299615OU)。

西北狀元縣教師張銳:科創應該成為現階段基層教育的習慣


他的科創作品“普通光學電子顯微鏡”獲第28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並獲市長提名獎、獲會寧縣縣政府頒發的第28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先進個人”稱號;作品“一種溺水警示、製氧裝置”獲第31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作品“一種街道智能標線裝置”獲第32屆白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甘肅省三等獎;作品“普通光學顯微鏡電子投影儀”獲第34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等。

在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教育方面,他指導學生多次參加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第34屆甘肅省、白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指導多件作品獲獎:“用激光模擬磁感線的交流發電機簡易模型”獲省三等、市一等獎;“簡易染色體模型演示裝置”獲市三等獎;“蛋白質合成演示裝置”獲市三等獎;“一種紅外電子捕鼠籠”獲省二等獎。三是積極推動開展青少年科教活動。

西北狀元縣教師張銳:科創應該成為現階段基層教育的習慣


2019年,張銳作為專家被邀請參加了2019年會寧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培訓班的培訓工作,此次講座有效提高了全縣師生參賽的積極性。


在他眼裡,科創就是他的教學生命,所有的榮譽只是一個肩膀,要走的更遠,需要持續的學習和鑽研,這條路很長,要做好長跑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