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墓室中神祕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在宋代墓室裝飾中我覺得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有關“婦人啟門”的雕塑和圖畫,這類雕塑或圖畫以女性為獨立對象予以塑造描繪,常常引起研究者的興趣。

宋代墓室中神秘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婦人啟門

“婦人啟門”形象的淵源

“婦人啟門”形象之淵源,至少可以遠溯至漢代,在當時的畫像石及墓葬石館中已有許多女子倚門而立的類似畫面出現。建於東漢末期建安十七年(212)的四川蘆山王暉墓內石棺:棺前額(相當於門區)刻一門,半掩。一女子,雙丫,探頭出來;門上有題銘;石棺左側蒼龍,右側白虎,後方刻玄武。

宋代墓室中神秘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蘆山王暉墓內石棺上的“婦人啟門”形象

此類形象經長期衰竭之後,唐代後期又較多見,兩宋更為流行,主要出現於墓室壁畫、磚雕或佛塔、經幢作為裝飾。目前所知較早的樣例,分別出現在陝西長安竹園村唐塔和山東長清靈巖寺唐塔。葬於五代後周末年的朔方軍節度使馮暉墓,發現於陝西彬縣底店鄉前家嘴村,是一主三側、多墓室的大型墓葬,其磚雕彩繪門樓有“婦人啟門”浮雕。

宋代墓室中神秘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山東長清靈巖寺唐塔中的“婦人啟門”形象

北宋中期的“婦人啟門”形象

北宋中期,“婦人啟門”形象開始較多地出現於墓葬之中。僅河南地區,除白沙北宋一號墓後室北壁彩繪磚雕、二號墓後室北壁彩繪磚雕外,洛陽耐火材料廠十三號北宋晚期墓墓室北壁磚雕也有該形象出現。洛陽北宋崇寧五年(1106)張君墓畫像石棺棺身前檔正中浮雕上,亦有類似畫面,發掘《簡報》中說:

“門扉半掩,一近乎圓雕的女侍似欲啟門而出,猶半遮面”。

宋代墓室中神秘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門扉半掩,一近乎圓雕的女侍似欲啟門而出,猶半遮面

此外,林縣城關宋墓,彩繪雕磚,墓室北壁正中砌假門,假門立一“頭梳高,身著寬衣大袖長裙”的女子,“半身露於門外”。陝縣化纖廠一號、三號宋墓北壁都砌有假門,一號墓為夫妻合葬墓,假門東扇緊閉,西扉微啟,一高囂婦人身穿深色長裙,自門縫內向外探身做觀望狀。

宋代墓室中神秘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婦人身穿深色長裙,自門縫內向外探身做觀望狀

宋代墓葬中“婦人啟門”形象的特點

婦人啟門形象在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物中屢屢再現。其“門”之形制不似軒敞的門闕,而多似家居或內院、內室之版門;“啟門”方式,有啟左扉、啟右扉、雙扉半開,彼此各不相同。

宋代墓葬中的“婦人啟門”形象雖然存在著諸多差異,但有一幾乎共同的特點,即多位於墓中正對墓道的牆壁(通常是墓室的北壁),而在多室墓中,則居於後室後壁。以位置關係較為清楚的墓葬佈局為例,位於內室後壁的假門實際上是指代通向內院的“中門”,則隱現於其後的人物,無疑是居處於中門之內的。而終日活動於其內,“無故不窺中門”的,正是宅院中的女性;代表內院之人在門側顯露身影的,當然也應該是女性。女性“倚門”之所以“幽美動人”,正是因為處於深宅大院之中、行動優雅幽秘的女性(主要是上層女性)很少跨出家門,甚至不常得到自門戶中露面的機會。這種若隱若現,正是吸引無數文人墨客之處。

宋代墓室中神秘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墓道中的婦人啟門

在婦人“啟門”“閉門”“倚門”的藝術形象中,年輕嬌好的女性身不離“門”,被“門”限制約束,正是具有宣示女性活動於門牆之內的意味。

“婦人啟門”形象映射的現實意義

所謂“婦人啟門”形象,其“啟”與“閉”,事實上無從絕對區分。從墓室格局來看,她們所開啟的,顯然不是通向外部世界之門;她們相對於內門的“走出”,實際上是相對於墓室的“進入”。無論是“啟門”還是“闔扉”,似乎都是旨在刻畫謹守禮制、不逾內外之限的女性。

婦人啟門形象在藝術世界中的多樣化,是現實社會生活牽動的結果。事實上,在中國傳統社會中,門戶的“內”與“外”的界限難以簡單斷截,“內”“外”空間歷來密切關聯而非彼此絕對排斥。對於傳統社會中的女性(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婦女們)來說,重重門戶雖然標誌清楚,卻並非不可逾越。

宋代墓室中神秘的“婦人啟門”是怎麼一回事?它有著怎樣的寓意?

婦人啟門圖

結語

對於婦人啟門的寓意,歷來有著多種解釋。作為一種藝術形象,“婦人啟門”實際上是多種源頭、多種寄寓滲透而成的綜合體。世間的彼界想象、漢畫像石和畫像磚的題材風格、晚唐以來墓葬裝飾的流行圖樣、當代文學藝術作品中對於優雅女性形象的喜好、該時期女性內外規範的意念,與現實生活的情景及需求發生融會對接,久而久之,成為流行的圖樣符號。對此人們各自有著自己的理解和欣賞方式,而很少會有人再去追問其原始內涵。正是因為多種解釋的可能,才使得這一圖像在一段時間中如此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