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直播帶貨“卡成rapper” 一季度格力損失了300億

  撰文| 8號樓工作室 梁超

  “太卡了。”

  這是董明珠直播帶貨首秀後收到的最多的評價,至於她賣了什麼貨也沒多少人關心。

  4月24日,董明珠在抖音開啟了直播帶貨,十天前,她還在採訪中表示“我堅持線下”。

  在直播中,她坦言,一季度格力損失了300億元,發給員工的工資有20億。或許這就是她快速轉變的重要原因。

董明珠直播帶貨“卡成rapper” 一季度格力損失了300億

與羅永浩同平臺同時段pk 網絡太卡成rapper

  24日晚上8點,抖音平臺上的“猜你想搜”前兩位是“羅永浩”和“董明珠直播首秀”。

  首次直播帶貨的董明珠,很有自信地選擇了與羅永浩同平臺、同時段PK。

  相比於第四次坐在鏡頭前直播的羅永浩,董明珠將直播地點定在了格力科技展廳、以“走播”的方式介紹格力的特色電器。

  或許也是因為移動走播的直播方式,導致整個流程給網友最大的感受就是“卡”,董明珠的直播帶貨時常會被卡頓成“復讀機”,而貫穿整場直播的實時評論大多是“太卡了”、“一直卡”、“格力沒錢交網費”,“董小姐都成rapper了”。

  與其他直播帶貨不同,董明珠此次直播,還配有一名抖音網紅主播,整個流程都是由這名主播來把控,董明珠更像是在接受採訪,依次介紹產品、回答主播的問題,但自始至終董明珠都沒有提到任何一款產品的價格。而網友熟悉的“買它”、“加貨”等直播話術,都沒有出現。

  甚至在直播最後,董明珠還回答起了“剛進職場的小白,在求職時應該是看平臺還是看收入?”的問題。

  據8號樓觀察,董明珠的這場直播最高觀看人數達到過21萬,其他時候多在15-17萬之間。而羅永浩的直播間基本在50到60萬。

  董明珠的這場直播,共上架了38件商品,最便宜的為一款充電寶價值139元,最貴的是一款空調,達到了16999元。

董明珠直播帶貨“卡成rapper” 一季度格力損失了300億

 十天前還在“堅持線下銷售”

  十天前,也就是4月14日,董明珠在與央視財經《對話》欄目連線時談到了直播帶貨。

  當時她的態度還是,認可這是一種新模式,但依舊強調“大家都往這個方向走的時候,我依然還是堅持做線下,隨著疫情轉好,線下還是要把它做起來。 ”董明珠的給出的解釋是,線下門店是格力員工的飯碗,“不能讓格力五六十萬線下門店的銷售人員的失業。”

  不想讓銷售人員失業,但是格力的業績也讓董明珠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她表示格力在二月、三月空調銷售幾乎為零,僅二月就虧了200億元。同時員工的工資還要照發,按照每名員工每月平均7000元錢計算,格力9萬員工,每個月就要支出6.3億元。

  根據格力電器發佈的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淨利潤預計為13.3億元~17.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0%~77%。空調終端需求因疫情萎縮,線下銷售和安裝基本不能實現,企業及上下游不能及時復產復工。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二季度開啟,白色家電將迎來每年的傳統銷售旺季,家電市場可能也將回溫。多方面因素的疊加,或許促使董明珠下決心要依靠自身所帶的流量,來助推一把格力。

  事實上,銷售出身的董明珠,對於線上渠道並不排斥。

  去年2月,格力電器就啟動全員銷售活動,董明珠自己也開了微店,店名叫做“董明珠的店”。

  2019年3月,董明珠在海南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會利用各種間隙向身邊的人推薦自己的微店。當時的參會嘉賓告訴8號樓,他在會議期的一天晚上,層遇到了董明珠,聊了幾句之後,董明珠就拿出了手機讓圍著她的人掃碼關注微店,並且還幫這位嘉賓下了幾單,“一共3000多塊錢吧”。

董明珠直播帶貨“卡成rapper” 一季度格力損失了300億

 “混改”壓力下的頻繁跨界

  格力和董明珠面臨的,不僅僅是疫情衝擊帶來的銷售壓力,還有混改之後的業績壓力。

  去年4月1日,格力電器發佈公告,控股股東格力集團擬轉讓公司總股本的15%股票。9月2日,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向格力集團提交受讓申請,並足額繳納締約保證金。12月2日公司發佈臨時停牌公告,與最終受讓方珠海明駿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珠海明駿成為公司單一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格力集團持股比例降為3.22%。

  而本月早些時候,格力電器公佈了2019年業績快報,這也是混改完成後的首份年報。數據顯示,營業總收入2005.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6.7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84%。這是繼2015年後格力第二次淨利潤下滑,也是上市以來首次“增收不增利”。

  8號樓查詢格力電器2019年的三季度報發現,格力電器2019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550.39億元,淨利潤為221.17億元,算下來其2019年第四季度為454.69億元,淨利潤為25.55億元。而2019年前三個季度的淨利潤分別是56.72億元、80.78億元和83.67億元。

  早在疫情之前,格力電器在2019年第四季度就已經遭遇了下滑了。

  而這幾年,為了擺脫業績對空調的依賴,格力電器也在頻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從簽字筆筆芯到手機,新能源汽車到芯片,董明珠一直在試圖帶領格力進行多元化發展,但是這些努力在尚未見到成效。

  今年的格力,也再次抓住新冠疫情帶來的醫療器械“新風口”。

  2月18日,格力電器便斥資2000萬元成立了醫療科技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第Ⅱ類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紫外線消毒設備、生理參數分析測量設備、手術室感染控制用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3月9日,格力口罩在“董明珠的店”上線開售。4月8日,董明珠新成立了成都格力新鷺醫療裝備有限公司,

  對於進軍醫療產業的佈局,董明珠曾在採訪中表示,是因為疫情發現,格力在醫療領域還有很多短板,“我準備投10個億進去。”

  在混改落地、疫情衝擊之下,董小姐轉戰線上、頻繁跨界的舉動,是否能夠突破業績增長的困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