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鳳鄉“真心”幫扶暖人心

“這種應用題,你要先把方程式列出來,然後再計算,按照先括號內再括號外”,“哦哦,我記起來了,上次你說過的”,“老師說過的你要記著啊”。這是趾鳳鄉扶貧站站長張健健在幫扶對象戶家中經常能聽到的對話,一名幫扶幹部成了“可愛”的老師,帶著真心來幫扶,開啟決戰決勝脫貧“加速度”。

該戶是2020年擬脫貧戶,現在上六年級,原本是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天有不測風雲,父親於2017年患腦溢血去世,母親改嫁,家境遭遇不幸,原本活潑開朗的小男孩變得沉默不語,學習一直難以跟上節奏。張健健看到他學習情況不樂觀,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他學習,自幫扶該戶以來,每週會抽空來輔導他。

重操“舊業”真心幫扶

張健健以前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每天都“混”在成群的孩子中,教書育人是他的天職。自從事脫貧攻堅工作以後,張健健工作繁忙了起來,但是他無論多麼繁忙,每次有學生問他的問題,他都會把問題講通講透,以前的學生們都很喜歡他。

不僅僅是這樣,他把以前的堅韌、務實的工作作風帶到現在的幫扶工作中來,把歡聲笑語去幫扶他,去感動他,去激勵他。張健健發揮自己教師的特長,重操“舊業”抽空輔導他學習,讓他在教育脫貧上不落下,永遠告別貧困,吹響了脫貧攻堅的勝利“吹鋒號”。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扶志就是扶信心、扶思想、扶觀念。扶智就要重視教育,教育是脫貧的重要根本途徑。“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要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讓他們學有所成,我能夠幫助一點讓他成績提上來,我是非常開心的。”張健健如是說。

正是這樣,從思想上轉變孩子們的觀念,從小接受扶智教育,從小拔掉貧困的“窮根”,才能永遠告別貧困,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這也是每個幫扶人希望看到的,我們也才能在脫貧攻堅戰這場戰役中贏得最終的勝利。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總書記習近平曾說過:“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下一代要過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這樣將來他們的發展就完全不同。義務教育一定要搞好,讓孩子們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然而,張健健做了他的幫扶人後,經常抽空到他家輔導他學習,就算是每次抽不開身,也會打電話給村幹部,幫他去看看小孩的學習情況。

古人有“家貧子讀書”的傳統。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確實如此,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要貧困地區幹部群眾激發走出貧困的志向和內生動力,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們就能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吳啟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