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丨呂曉晨

部分攝影丨程玲

丨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


3小時飛行後,飛機落地重慶江北機場;再經過3小時車程,翻山越嶺終於到達了位於重慶西南部的武隆區。如果不是因為有天坑這樣名聲在外的景點,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偏僻的小鎮。

經過四年籌備,當首屆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在此亮相,當波爾坦斯基、羅中立、龐茂琨、向京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在這裡落戶,這個當代藝術根基為零的鄉村邁出了前行的第一步。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首屆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現場


一顆武隆山中的明珠

在此之前,我關於“武隆”的印象,更多是從幾檔真人秀節目中得知的武隆天坑。結束大半天的舟車勞頓後,滿眼望去,均是夏日裡蔥蔥郁郁的綠樹和奇峰險壑。因此,主辦方還貼心地準備了防蚊貼和藿香正氣水。滑動手機地圖,出現頻率最多的是“風景區”“旅遊區”“農家樂”等幾個字眼。坐落在此的、被群山環繞的仙女山懶壩禪境藝術小鎮,正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懶壩禪境藝術小鎮航拍


如果說懶壩禪境藝術小鎮是武隆的一顆明珠,那麼這顆明珠上的高光點則是首屆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懶壩的英文Lab,正是來自於Life、Art、Believe,代表了懶壩的三個關鍵詞:生活、藝術、相信。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陳勇 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發起人、海南錦鴻集團董事長


在開幕式上,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發起人、海南錦鴻集團董事長陳勇表示:“對於懶壩的建設我從不著急,經過了8年的慢慢打磨,懶壩今天有了一個雛形。目前大地藝術花園、懶人村落和文化園都還在不斷建設和完善之中。在中國,鋪路架橋修房子都可以很快,都可以在一夜之間完成。但四年前,我去到日本瀨戶內,和北川富朗先生一見如故,看到他們的大地藝術建設的時候我更加明確,文化和藝術才是建築的內核,而文化和藝術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今天僅僅是我們大地藝術季的開始,我要用下一個八年,甚至再下一個八年,把懶壩建設為一個真正具有親民性、在地性、生長性、邏輯性的藝術季。”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獲獎作品頒獎現場


藝術和鄉村,不是拯救與被拯救

關於藝術與村鎮之間的關係,我們此前早已看過的大地藝術祭之於越後妻有、瀨戶內,攝影節之於廣東連州等案例,均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大型的、週期性的、國際化的藝術活動,對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鎮有怎樣的作用。

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雖然強調聚焦藝術與自然,用藝術的手法介入鄉村,但並不是用藝術的主觀視角干預鄉村的發展。“當藝術與鄉村相遇,並不是拯救與被拯救的關係,只是藝術遇到了鄉村,而鄉村也遇見了藝術。”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收好這份園區地圖,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的最全指南(點擊放大查看)


本屆大地藝術季主題為“把藝術還給人民”, 參展藝術家以邀請為主,徵集為輔。展覽分為三個板塊:“我從山中來”“大地的聲音”和“村落共生計劃”,共有39位/組國內外藝術家參展。為保證其專業性、學術性與國際性,特設學術委員會機制,由孫振華擔任輪值主席,馮博一、韓晶、焦興濤、藍慶偉、呂澎、盧徵遠、隋建國、汪大偉、楊小彥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 《心跳博物館》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2019


從山中來,也在山中

其中,“我從山中來”展出了6位國際藝術家的作品,藝術家分別為松本秋則(Akinori Matsumoto,日本)、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法國)、吉爾斯·斯圖薩特(Gilles Stassart,法國)、盧克·傑拉姆(Luke Jerram,英國)、托馬斯·丹博(Thomas Dambo,丹麥)、淺井裕介(Yusuke Asai,日本),展出的作品以大型裝置及藝術家項目為主。也正因為這些作品,仙女山懶壩禪境藝術小鎮的地圖上增加了多個永久性地標。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藝術家波爾坦斯基(右)在開幕式現場


提到對武隆的印象,波爾坦斯基認為這是一個風景漂亮、且應當得到保護的地方。這位早已蜚聲國際的藝術家,擁有大型裝置、繪畫、影像等不同媒介的作品。但在波爾坦斯基看來,《心跳博物館》是一件能將當地居民聯繫起來的作品,是一件最具公共性的作品。“人文關懷”一直以來都是波爾坦斯基作品的關鍵詞,在武隆的這座《心跳博物館》的甬道中,播放著修建博物館工人的心跳,在開幕式的致辭中,波爾坦斯基也特地感謝了這些建築工人。“我希望每個來到這裡的人能夠面對自己,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以及關於自身存在的各方面的思考。”同時波爾坦斯基也期待,這間博物館未來能成為人們緬懷想記住的人的方式,變成一個大家來朝聖的地方。波爾坦斯基本人的心跳也被收錄在武隆,編號為000001。伴隨著建築者、志願者們的心跳永遠留在這裡。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托馬斯·丹博 藝術家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托馬斯·丹博 《愛的小徑》 尺寸可變 廢棄木頭 2019

與波爾坦斯基相同,其他幾位參展的國際藝術家也“因地制宜”,為武隆留下了兼具國際化與地域性的作品。丹麥藝術家托馬斯·丹博及其團隊對當地的廢舊木材進行回收利用,打造了一條曲徑通幽的《愛的小徑》,並且沿線隱藏了兩個“巨人”和一個破壞森林的“怪獸”。丹博表示:“我喜歡將我的雕塑作品藏匿在自然環境之中,我的作品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我希望觀眾可以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比較懶的,我要給人們一個理由走出去,崎嶇的小徑讓人們有動力 去尋找另外的雕塑,並且在尋找的途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松本秋則藝術家


日本藝術家松本秋則認為“空間是首要的,作品是次要的”,他在一座當地五十多年的老房子裡,帶來了一百多件用竹子做的小樂器。每當清風吹來,便傳來清脆竹音。“有錢有閒的人在大城市中可能會更加關注現代藝術,但對於大地藝術來說,沒有美術素養基礎的人們也能夠參與其中,與作品進行互動。曾經人們對於藝術的認識更多地停留在繪畫層面 ,到後來雕刻也被納入其中,整個藝術範圍處於不斷擴大的狀態。希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能通過我的作品再次感受和親近大自然。”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松本秋則 《竹音劇院》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2019

藝術家帶來了一百多件用竹子做的小樂器,與武隆當地村民合作,將樂器放置在當地一所五十多年的老房子裡,由此誕生了《竹音劇院》。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淺井裕介 藝術家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淺井裕介 《大地從天而降》 尺寸可變 泥土、水、丙烯樹脂、鉛筆、紙、模板 2019

提到大地藝術季的案例,不少人會首先想到日本。在參展藝術家淺井裕介看來,“日本有很多這樣的大地藝術季,我的作品本身和這種在村落裡展開的大地藝術有不謀而合的點。但大地藝術季好像更多的是一些雕塑類的作品,我覺得多一點繪畫類的作品會更好。”淺井裕介的作品,也是本次參展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唯一的繪畫。在苔蘚館內,他率領志願者和當地村民一起,使用武隆不同顏色的泥土創造了巨型壁畫《大地從天而降》。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吉爾斯·斯圖薩特 《漂浮的島嶼》 尺寸可變 食材 2019高端藝術餐廳,只接受雙數預訂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吉爾斯·斯圖薩特 《老虎機餐廳》 尺寸可變 裝置與食材 2019

相比於《漂浮的島嶼》,《老虎機餐廳》更為親民:人們通過啟動具有點餐功能的老虎機來獲得隨機分配的食材,以及與所有食材相對應的九道配菜將組合成前菜、主菜、甜點三部分的完整套餐。這兩間餐廳的所有食物,均來自使用法餐烹調方式處理的武隆當地食材。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盧克·傑拉姆 《月球博物館》 直徑700cm 尼龍織物 2016

傑拉姆在山頂建立了一個《月球博物館》,在距離月亮最近的地方,還能看到一個按照1:500000比例縮小的“月球”。


不缺展廳的懶壩,新增了一座美術館

“大地的聲音”展出了19位/組國內藝術家的作品,名單包括:陳文令、鄧筱、戴丹丹、傅中望、高孝午、黃玉龍、景育民、羅中立、劉洋、柳青、時子媛、臨時小組(丁雪薇、位昂、徐子薇)、龐茂琨、唐勇、田禾、向京、於凡、展望、張超。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傅中望 《面鏡》 200×130× 120cm 不鏽鋼 2013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於凡 《包裹的馬1》 270×270×60cm 銅著色 2012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戴丹丹 《矩陣之禱告室》 300×300×300cm 彈力帶、鐵網、鋁合金 2019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黃玉龍 《天地》 300×150×150cm 不鏽鋼 2018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展望 《浮石》 410×209×280cm 2017


或許對於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而言,最不缺的就是展廳:一間土屋、一方水面、一片樹林、一座巨石,以及目之所及的漫山遍野都可能成為作品的棲身之所,但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國際大地藝術季也標誌著一座新美術館的落成:懶壩美術館。美術館的落地窗外,正是禪境藝術小鎮的綠樹青山。而這19位藝術家的作品,除了“佔領”了懶壩美術館內空間,也“佔領”了館外的山頭、水域、樹林。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懶壩美術館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唐勇 《土地》 380×300× 300cm 樹、工業纖維X光片、黑線、樹脂 2016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張超 《呼喚》 直徑850cm、高450cm 竹子、聲音裝置、水泥、白石子、鋼絲線 2019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羅中立 《過河》玻璃鋼、 《擁抱》 青銅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龐茂琨 《存在的樣式》 84×159×86cm 玻璃、電線、電子 芯片 2019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向京 《異境——白銀時代》 205×590× 290cm 玻璃鋼著色 2011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柳青 《G4472 新世界》 600×250×220cm 玻璃鋼、鋼鐵、綜合材料 2014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劉洋 《鋤頭》 340×1300cm 木材 2019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田禾 《水》 100×100×100cm×4 不鏽鋼 2014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臨時小組(丁雪薇 位昂 徐子薇) 《透明荒野》 420×340×340cm 竹子 2019


輪值主席孫振華表示,四川美術學院正和懶壩美術館現合作“村落共生計劃”,向全球徵集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懶壩。本屆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自4月26日起面向社會公開徵集作品,工作組以不計名投票方式從全球的海量來稿中,初選出具有在地性思考的74位/組藝術家、99個方案提交給學術委員。耗時3個月,最終14位/組徵集藝術家的作品入圍“村落共生計劃”:戴月悅、鄧丹、樊俊言、胡人戈、 龍豔芳、易蘭星(一組)、羅舒寧、劉偉、斯蒂文斯·沃恩(Stevens Vaughn,美國)、宋陳、王苡沫、許毅博團隊、尹代波、張曉影、張釗瀛。這也呼應了藝術季執委會總負責李娟的總結:“藝術並不是和人距離遙遠的東西,我們希望向大眾展開最有誠意的邀請,讓最好的作品最好的展陳打動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讓藝術家和村民、志願者最單純的情感流露在作品中,讓人們覺得,原來藝術其實這麼有意思,原來這就是藝術。”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張曉穎 《拾II》 尺寸可變 鵝卵石、油漆 2019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斯蒂文斯表演行為藝術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張釗瀛 《懶壩娃娃機》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2019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宋陳 《大地之子》 直徑250cm 泥土裝置 2019

從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尚未開幕前,懶壩高速路兩側的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來看,從1000張開幕日門票一經發售便在網上被一搶而空的情形來看,這個藝術季已經打響了品牌戰的第一槍。而關於“除了川美之外,武隆藝術季是否會成為重慶的另外一張藝術名片”,或許可以試試,從兩年後的下一屆藝術季來尋找初步答案。

「Hi話題」大地藝術季新秀,武隆懶壩的一次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