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國曆史上兩個最行之有效的宗室管理制度

宗室,即皇室宗親,它是封建社會世襲皇權體制下的產物,在我國曆史上一直作為一個特殊的階層而存在。由於其與皇帝之間天然的血緣紐帶,宗室問題常常牽涉到政權的存亡和王朝的興替,而且宗室的地位與權力又相當突出,政治影響也舉足輕重。因此,宗室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政治焦點,為了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宗室,更為了自己的國家能夠長治久安,歷代皇帝都制定過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用來規範宗室這一特權階層,這便是宗室的管理制度。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歷史上,兩個最行之有效的宗室管理制度。


聊一聊我國曆史上兩個最行之有效的宗室管理制度

漢武帝

第一,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漢朝剛建國時,漢高祖劉邦將周朝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相結合,創立郡國並行制度,並認為此制度結合了兩種制度的優點,可以使國家長治久安。可惜事與願違,其後諸侯王的不斷髮展嚴重威脅到了朝廷中央的安全,在漢景帝想要削藩時,還一度引起“七國之亂”,雖然順利被周亞夫平定,但根本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到漢武帝時,“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意思是現在的諸侯有的連城數十座,封地方圓千里,朝廷控制較寬時,他們就驕橫奢侈,容易做出淫亂的事情,朝廷控制一緊時,他們就會憑藉自身的強大而聯合起來反叛朝廷。這種情況嚴重威脅漢朝的中央集權。


聊一聊我國曆史上兩個最行之有效的宗室管理制度

推恩令

因此,在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的時候,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景帝“七國之亂”的教訓,不再強硬削藩,而是規定各諸侯除王世子可以繼承王位以外,其餘諸子也可以在本封國內封為列侯,新封的侯國不再受王國的管轄,直接由地方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這使得諸侯王被變相削藩,有效避免了諸侯反抗的可能。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候矣”,導致封國越來越小,諸侯的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國不過十餘里”。


聊一聊我國曆史上兩個最行之有效的宗室管理制度

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第二,清朝時期的降爵襲位制度。清朝建立後,為了防止如明朝一樣出現宗室爵位氾濫的情況,制定了降爵襲位制度和一部分世襲罔替制度並行。清軍入關時,戰功卓著的幾個親王和郡王,擁有世襲罔替的權利,即不必降爵承襲,分別是禮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鄭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這八個宗室嫡系後裔享有世襲罔替的王爵。後來又有四位親王因輔佐皇帝、太后有功而得到這樣的待遇,分別是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這十二人就是俗稱的“鐵帽子王”。但是即便這樣,除了嫡子以外,他們其餘的子孫仍然要和其他宗室一樣,降爵襲位,即爵位每承襲一次就要降一級,具體降級程序為: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這樣一級一級的降,直到奉恩將軍為止,以該爵一直承襲下去。當然,這種制度下,也會出現一些無爵可封的宗室,被稱為閒散宗室。


聊一聊我國曆史上兩個最行之有效的宗室管理制度

清朝宗室爵位列表

通過爵位降襲制度的實施,使清朝把宗室裡能夠獲得爵位的人員比例控制在一個較低的程度,一方面減輕了國家財政的負擔,另一方面,也使宗室的政治野心進一步的壓縮,對皇權的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