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情感的開始,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需要懂得這一點

凡事一旦有個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愛情也是一樣。很多人,並不準確地知道,在與異性朋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是毫不掩飾地自然點好?還是儘可能努力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

網上最近一些“正能量 ”小視頻特別火,都是一個很成功的男生或女生,他們非常低調地去參加老同學的聚會,那些“小人得志”的同學們,只記得他們學生時代的平凡,所以看見今天他們“依然寒酸”,於是幸災樂禍,百般羞辱,炫自己的富貴或成功。結果最後得知,眼前被他們看不起的老同學,正是他們崇拜的某某集團老總或知名企業的老闆。於是又羞愧難當,追悔莫及,自嘆有眼無珠。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是必然還是偶然?原來這裡有一個理論叫“首因效應”。

一段好情感的開始,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需要懂得這一點

與人相處的科學,“首因效應”真實存在,想穩操勝算,必須掌握它。

首因效應:是指在人際知覺中,人對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不管正確與否,總是鮮明、牢固的,往往左右著對對方的評價。一般人通常根據第一印象將他人歸類,然後再根據這一類別系統的特點對此人加以推論與作出判斷。通常所說的“先入為主",便是這個意思。

洛欽斯實驗: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A. S. Lochins)1957年以實驗證明了首因效應的存在。他用兩段杜撰的故事做實驗材料,描寫的是一個叫詹姆的學生生活片斷。一段故事中把詹姆描寫成一個熱情並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則把他寫成一個冷淡而內向的人。

洛欽斯把這兩段故事進行了排列組合:

1、將描述詹姆性格熱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內向的材料放在後面;

2、將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內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描寫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後面;

3、只出示那段描寫熱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4、只出示那段描寫冷淡內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欽斯將組合不同的材料,分別讓水平相當的中學生閱讀,並讓他們對詹姆的性格進行評價。結果表明,第一組被試中有7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比較熱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組被試只有18%的人認為詹姆是個外向的人;第三組被試中有95%的人認為詹姆是外向的人;第四組只有3%的人認為詹姆是外向的人。

研究證明了第一印象對認知的深刻影響。

引言中我們看到的網絡上視頻的例子,也是因為老同學對於學生時代的平凡印象深刻,再相會的第一感覺還是樸素無華,於是得出“果然沒有出息”的判斷,再次證明“首因效應”的存在和影響。

一段好情感的開始,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需要懂得這一點

正確運用科學理論,給感情生活一個良好開端,並擦亮眼睛區分真偽,找一份真誠的愛

“首因效應”既然對人的情感認知有這麼重要的影響,那麼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於感情生活,以便幫助我們得到美好的愛情或者開啟幸福的生活呢?這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1、強化“首因效應”為自己的第一印象加分

戀愛是美好感情的開始,而初次見面又是戀愛的開端,如何處理好這個“第一次”呢?為了給對方一個好印象,為了讓“首因效應”為自己加分,粗次見面除了必須注重外觀儀表的修飾外,在交往中通常可以使用社會心理學家艾根SOLER模式來表現自己,就能夠明顯增強他人的接納性,從而在他人心中確定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S表示坐姿或站姿,初次見面,無論坐著或者站著,都要保持正面對向他人,以示尊重、正式。O展示出來的姿態自然開放,包容接納。L代表身體微微前傾。E表示要有目光的接觸,R代表情緒及表情的放鬆。

SOLER整體表達的意思就是“我很尊重你,我對你很感興趣,我的內心是接納你的,你可以輕鬆與我交流”。

要達到初次見面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目的,最簡單的注意要點就是:真誠地對對方感興趣;保持微笑;交談中多提對方的名字;鼓勵他人談他們自己,並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儘量談符合別人興趣的話題;讓別人感覺到他自己對於你很重要。

在正確對待他人的同時,保持自己的儀表風度、衣著整潔大方;言辭幽默、侃侃而談;舉止優雅、不卑不亢,都會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弱化“首因效應”讓自己看見一個真實的對方

“首因效應”具有先入性,使人根據第一印象來判斷這個人的全部,這樣就會有誤導的可能,使對一個人的判斷有失偏頗,陷入被表面現象矇蔽的窘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