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破烂”父亲家庭文化,人间百味辛酸经历,负重前行路还有多远

十七岁那年,正是我上高三的时候,父亲失业了,原本是在一家煤矿打工,从事井下一线生产工作,母亲在家务农,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也勉强能支撑这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眼看着我们兄妹三人都是要上大学,升初中的,正是在花钱的时候,父亲却突遭工伤,左腿被挤压骨折,不得已回到家中修养,也能打帮母亲一起种地。由于我老家是山区,地理条件不怎么好,那几年天气常年不下雨,干旱的土地上也种不出多少粮食,靠种地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老小的生活消费,不得已父亲带着我们再次来到城里打工,试图重新找份工作,可是到了城里,很多单位因为父亲的腿脚不便,都被拒之门外,母亲无奈之下选择回家继续种地,就算没有钱,至少种地也能让全家人吃上口饭,留下父亲一个人在城里继续谋生。

“捡破烂”父亲家庭文化,人间百味辛酸经历,负重前行路还有多远

父亲记忆

经过和前几年煤矿工友的联系帮助下,父亲又找了份电厂上班的工作,就是往炉子里加煤,工资虽然不高,但工作时间短也比煤矿上入井的工作轻省了很多,父亲是个很能吃苦的人,这点苦力对他来说不算个事。电厂是三班工作制,一个班是六个小时,干满三个月允许工人领第一笔工资,积压工人两个月的工资,这对我们当初的家庭来言确实是一种考验,生活本来就拮据,还不能及时领取收入,可是一时也找不到更好的营生做。每次从电厂下班后父亲就闲不住,从沿路的垃圾堆里看到还能继续使用的物品,就都捡回家里,能卖出的就去变卖成现金,卖不出去的他也舍不得扔掉,在那段时间,家里简直成了废品收购站,本就是租的一间小房子,现在堆满了垃圾,快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

“捡破烂”父亲家庭文化,人间百味辛酸经历,负重前行路还有多远

父爱如山

我就是在那种原生态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校假期里,同学间提出要来我家玩的时候,我总是以各种借口回绝,他们只知道我们在城里居住,对父亲“捡破烂”一事却无从知晓,为了改变家里环境,我曾几次和父亲说过,干什么不行,非要选择这个,搞的家不像家,父亲却用他的思想,振振有词的告诉我们,说这城里人太不知节俭,很多东西还崭新着甚至有的包装还在,就被丢弃了,若不捡回来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捡破烂也能增加一点收入,觉得没什么不妥,父亲也是个很执拗的人,面对他“捡破烂”的这种想法,我们做儿女的根本阻挡不了什么,更改变不了什么也只好任由他去做,但对那个堆满垃圾废品的家,我们充满排斥,内心责备着父母的劣势和没本事,经常逃避回家,路上也总是躲着众人的目光,深怕更多人知道我们是一家人,问起我们话来,伤及了自己的体面。

“捡破烂”父亲家庭文化,人间百味辛酸经历,负重前行路还有多远

负重前行

在父亲“捡破烂”那段时间,我们感悟到的都是自己的私心,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现实的无奈,总觉得父亲是在给我们脸上抹黑,给整个家庭丢脸,却从来没有想过父母遭受的罪苦是为了应付我们的生活所逼,也不曾努力报效父母对儿女的期待和厚望,更没有懂得可以通过自己优越的成绩能让他人刮目相看,值得他们骄傲。只有心灵扭曲的思想和愤世嫉俗的抱怨,对出生的厌恶。直到步入社会才逐渐的明白,有些体面不是靠别人来赠与,而是需要自己去争取和打拼,没有辛酸的经历,就不会有安逸的生活,更不会懂得感恩亲人的付出,也不曾珍惜与他们陪伴在一起的日子,时光总是匆匆数年,不经意间就消耗了整个半生,放纵任性的贪婪自私,只会让自己追悔莫及。

“捡破烂”父亲家庭文化,人间百味辛酸经历,负重前行路还有多远

岁月之印

现如今,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沉思和懊悔的心,一个完整的家庭要走完一生是要经过很多变故,中途的起起落落是必经之路,一帆风顺的能有几个?做为儿女的又有多少能理解父母的无奈和忧虑,总是习惯拿来攀比和附势,却从没有认真反思过自己的青春是否无悔。当我们孕育了下一代,切身感受了做父母的艰难和现实里人生旅途煎熬的遥远,彷徨和无奈,回头领悟生命的意义,才知道生活就是由岁月在人生刻上一道道伤疤,留下擦不去的印迹,遭遇挫折被揭开然后在经历愈合的过程,有些痛楚和伤心是永远留在记忆里无法抹去,有些眼泪是透过心底流出来的,让人钻心的疼痛难耐。。。

充满焦虑的未来,和憧憬的明天,负重前行的路还要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