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南木思竹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何祥元生平

南木思竹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何祥元生平

广西桂平南木思竹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何祥元生平


ー九九五年夏天,原广西省桂平县南木乡思竹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桂平北区独立营政治部主任何祥元与原桂中游击支队司令廖联原和韦纯束政委握手留念(选自卢受钦《祥元留墨》)

何祥元(1923.8.18—2011.2.22),曾用名何尚贤,搞地下工作时,为安全起见,革命同志都称呼他为大哥佬,广西桂平县南木镇思竹村黄猄埂屯人,广西省桂平北区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ー,广西省桂平县南木思竹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桂平北区独立营政治部主任。

曾任商务日报、大刚报、自由晚报记者。

抗日战争期间,任过《浔州日报》、《桂平日报》副刊编辑。

在桂平主编过《紫荆》、《木刻·诗》等文艺刊物。

1923年8月18日(农历七月初七日)诞生于广西省桂平县宣二里武靖村。

青少年时代,在武靖村小学读书,后又到县城浔中学校读书。

1938年11月,何祥元与姐何慧真报名参加学生军,并获得批准。

为了去打日寇,姐弟俩离开家门,和学校ー百多名同学,以满腔热情的爱国心,投奔到抗日行列中去。

从浔中学校出发路经公园,两旁站着很多群众,欢送观看。

他们从县城岀发,步行到蒙圩,经过武宣通挽、桐岭,进入柳州地区穿山,进入柳州市,再经雒容、鹿寨、永福、苏桥,到达桂林市,共行程十天,经历徒步跋涉的艰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桂林的七星岩下,向团部报到。

1938年12月,何祥元等人到桂林参加学生军大整编及军事、政治训练。

这充分显现了桂平青年学生在抗战中踊跃从军、真诚爱国、报国的热忱盛况。

一个月后,便分发到平南去工作。

主要工作是深入到群众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动群众起来配合正规军,共同对敌作战,打日寇。

1941年5月,集中到隆安下颜进行整编,因国民党当局提出分流,随选择去桂林读书。

1943年7月,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毕业。

1944年秋,与黄德怀以毅力战胜诸多风险,徒步千里,经贵阳,赤水河、合江再后走到了重庆。在重庆找到了梁华新、李春讯。

1945年春,与梁华新、李春讯认识了共产党员,在重庆发行的《新华日报》总编辑潘梓年和许滌新两位同志。

不止ー次地向潘梓年和许滌新两位提出了参加革命工作的要求,也谈到想去延安等等。

许滌新正式告诉,要何祥元等人返回广西参加敌后工作,并要何祥元等人留下通信地址,说要找人跟何祥元与黄德怀联系。

1945年秋,何祥元与黄德怀、梁华新、李春讯受党组织的委托,决定离开重庆返回广西桂平。

1945年冬,何祥元与黄德怀在桂平开设ー家书店,叫"桂南书店";并设法和党接上关系。梁华新到柳州龙城中学任教,开展特支工作。李春讯回到恭城家乡组织群众搞革命,最后牺牲了。

桂南书店的开张,首先得到了杨世英(共产党员,当时未暴露身份)的支持,其次还有何祥元之弟何尚鏞协助参加工作,刻写重要新闻和复印工作。

桂南书店的公开业务是"租借旧书"和代订各种报刊,而最主要的业务却是半秘密地推销党在重庆发行的《新华日报》及其他进步书刊。

通过业务和个人关系,"桂南书店"在桂平城,成了一个进步分子的联谊站。

经常与书店联系的人有杨世友、邓家超、沈风(浔中教师,共产党员未露身份)、胡明树(报社编辑,民主促进会会员未露身份)、唐爱忠、李毓麟、梁为植、胡沛金和浔中不少学生来这里看书,李国英也经常带同学来看书,使不少青年得到书店的帮助,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政治思想水平。

浔中有些进步教师如李荣平(共产党员)、梁奕拱(易巩,共产党员)、陈松子(进步人士),他们常来看《新华日报》、《群众》周刊。

1946年夏,随着全国形势恶化,"桂南书店"遭国民党"三青团"监视、警告,并被勒令查封。

1946年秋,何祥元转移到恭城县,参加他们地方武装革命。

1947年春,在柳州特支同意和梁华新、陈扬的介绍,何祥元、何尚鏞、李国英、张英四人到罗城德山中学教书。

何祥元任教导主任,其他三个任教师。

ー边教书,ー边与当地地下党朱世褀和同事教师姜新秀党员的接触,保持联系,思想、政治上追求进步,并做了许多对革命有益的工作。

后因国民党前来罗城抓捕何尚贤、何尚镛、李国英。何尚镛放假第ー天,因有事先离开学校,何尚贤进校时,已改名何祥元,故校长对国民党来人说,我校没有何尚贤。李国英则被抓去坐牢ー年。

何祥元随又到来宾迁江跟随邓家超参加迁江起义活动工作。

来宾迁江起义失败后,何祥元决心返回桂平北区开展地下革命工作。

1948年2月,何祥元回到南渌乡思竹村黄猄埂屯,初步计划以种田为掩护,深入群众,组织发动群众。

并觉得家乡黄猄埂屯此地,ー是竹木茂密,利于隐蔽,很适合打游击;二是地理位置及地形很好,东有南渌江,南有浔江毗邻,西有碧滩、罗渌洞藤峡山区,北有大瑶山、小瑶山、鹏化山,很适合创立革命根据地;三是北区原住民素来具有反抗压迫精神及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如明朝的大藤峡瑶民侯大狗起义,清代的太平天国金田农民起义,清末民初的浔州起义,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军,抗日战争时期的自卫队,桂平北区的进步青年学生,这些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但何祥元觉得,首要的是要找到党组织来支持。

于是何祥元便去秘密串连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老农头何尚宾。

1948年3月10日,何祥元又去莲塘找何尚宾、何尚庆、何尚忠等人,和他们了解实情,谈形势。

再后,又去武靖找何广材、包云初,去江口找杨华溪、黄旭章,去盘龙找昌景霖,去安众找谢永贵、傅三荣,去王举找甘则兴,去古林社找陆荣开、尹秀芳、何三伢,去和社找卢权,去高塘找陈五,去黄牛岭找张十五,去平安找钟三,等等。

何祥元和他们再谈准备办个启蒙小学(私塾之类),以接近学生家长,了解群众情况,也以此来掩护地下工作。

这些人积极上进、觉悟较高,是可以利用的,只要和他们多做宣传,讲清目前形势的发展,他们是会明白的,能推动工作发展。

之后,何祥元又去龙塘找在古龙小学教书的何乃凤。

由于大家都是参加学生军回来,见面很谈得来。

两人对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何祥元就目前形势的看法和想做的工作,与何乃凤交换了意见。

何乃凤同意何祥元的意见,并愿意和何祥元共同开展地下活动工作。

何祥元回到黄猄埂村子,反复考虑如何打开桂平北区的局面。

为了找到党组织的领导,何祥元再到外面去了解和沟通。

4月初,黄德球从马皮过来找何祥元。

何祥元便和他商谈,准备在桂平北区开展地下游击工作,先在本村开展,他同意和何祥元一起进行工作。

何祥元便立即安排他到水口上村办个私塾班,启蒙学生,以教师身份接近群众开展工作。

宣传我们为何穷,是国民党反动派用苛捐杂税、征兵拉丁来欺压群众,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推翻他们的反动统治。

7月放暑假时,李毓麟、甘焕杰、李永中(共产党员)三人从桂平街来到南渌乡思竹村黄猄埂屯来找何祥元。

他们来的目的是和何祥元共商国事,并共同讨论了目前形势发展情况,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增强了对革命工作的信心。

7月末8月初,何祥元又到武靖村去找何乃凤准备商谈如何开展工作。

恰遇韦世宽从紫荆山来武靖村找何乃凤,大家相遇了。

韦世宽说,大家都是学生军同学,都有共同的理想;并说,这次我来北区找你们是中共桂中纵队,廖联原司令委派来开辟北区空白点的,建立革命组织关系和布置具体任务。

我今日就以你们何乃凤、何祥元两人扎下了根子,这也是我的根子了。

再后韦世宽说,现就直接布置给你们的任务和要求:

1、 建立组织;

2、 深入宣传,扎根窜联,建立各村、屯据点;

3、 组织穷人会,特别对进步青年要深入联系发动起来;

4、 对曾经参加学生军的同学或热心搞过抗日活动的思想倾向于爱国和拥护共产党主张的各界人民都要充分发动起来,发展一个巩固一个,并以之为基础,作为革命骨干,以村串村、以邻串邻的发展壮大,达到一定程度便建立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朝着这方向努力奋斗,夺取政权。

韦世宽布置工作任务后,当晚三人到莲塘村去找何尚忠、何尚庆谈,先把我们的组织建立起来,由韦世宽主持成立。

当晚,在莲塘村召开几个人的会议,派何敬荷去防卫。

会议决定,就以何乃凤、何祥元、何尚忠、何尚宾、何尚庆建为ー个组织小组。

第二天何祥元把韦世宽带到黄猄埂自己住的地方,韦世宽对四周视察ー下,也认为地形对工作有利,茂密的竹林打起仗有利,有进有退,可防可守,适宜建立革命根据地。

8月中,邓家超、覃家模、余光义分别来到南渌乡思竹村黄猄埂屯何祥元家里。

邓家超他们在未到来时,何祥元、何乃凤已通过做谢永贵(大革命时期的农会骨干)思想工作,安排邓家超任教师,掩护工作,接近群众,开展工作。

8月下旬,李捷三来到南渌乡思竹村黄猄埂屯后,便在何祥元家里召集了骨干会议。

参加会议有何乃凤、何尚庆、陈茂隆、黄德球、邓家超、覃家模、余光义等人参加。

李捷三强调国内形势的迫切要求,解放大军南下的节节胜利,指明中共达开纵队与桂中人民解放工作委员会,就是上级党、军、政的领导。

桂平北区的革命组织即以现在的参加会议的人员为骨干,为领导班子,推动桂平北区的革命工作。

10月间,李捷三与马伟同志来到桂平北区思竹村黄猄埂屯,也到武靖进行工作检查,召开核心领导人员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有邓家超、何尚贤(何祥元)、何乃凤、覃家模、余光义、张廷伟、何尚忠、何尚庆。

后由李捷三与马伟传达桂中党组织对工作的几点要求:

ー、要加快穷人会的发展壮大;

二、建立联络通信站,并发展壮大;

三、建立武装组织,发展武装队伍,发动青年妇女加入组织。

会后核心领导人研究,要求武靖村先成立武工队和建联络情报站。

还有再到和社、白竹、渡头去发展,何祥元去找卢权、全美开做思想工作,他们同意接受,各设个站,由卢权负责。

1949年2月9日,韦世宽与李捷三、马伟三人同来到北区思竹村,韦世宽这次来ー是作交接班工作,二是来辞行。

说他和覃家模、余光义因工作需要,上级把他们调回东乡去工作了。

今后的北区地下工作由李捷三、马伟等同志来领导了。

1949年4月间,根据司令部意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要加紧扩大发展。

现在只有武靖、南木、思竹成立有ー支武工队,50人枪。

以何乃凤、谢华光、何祥元、张廷伟为核心领导。

6月15日夜,北区第ー武工队在武靖村那念呀松林中成立,队长何乃凤、副队长张廷伟、指导员邓家超、政工股负责人何祥元。

7月下旬,成立桂中总队桂平北区独立中队,特派员甘德颂为主要领导,下设队长何乃凤、副队长张廷伟、指导员邓家超、政治处主任何祥元。

到1949年8月,桂平独立中队,四个分队已发展到172人枪,有步枪155支,短枪16支,手榴弹55枚,轻机3挺,猪笼机2支。

9月上旬,根据廖联原司令指示,桂平北区独立中队又扩建为北区独立营。

1949年10月9日,我武工队伍集中黑石脚、白竹、樟村ー带村屯驻扎,协助桂平城区打破敌人"双十节"的宣传活动。

1949年10月下旬,桂中司令部指示北区独立营工作再要加快扩大发展,壮大队伍。

何祥元除了在北区扩大发展队伍外,并派陈炳华回西区石龙乡招来陈佩良等10多个人来北区参加武工队。

到桂平城区浔州师范学校和浔州高中解放小组招来学生20多名,分批进入桂平北区独立营工作。第ー批有黄善贤、赵庚凤、凌月媛、谭立身、赖作荣。后,接着进来。

与此同时,做分化瓦解工作,甘德颂、何祥元到江口陈先觉处,后又与甘德颂到吴伦波处找他们谈话,做思想工作,先后到过两次。后又派何志德到督的去找黄荣书、黄佳荣做黄显南、黄佳南思想工作,主动交出枪支弹药,不违抗,争取配合解放。

1949年10月间营部落实分工任务,派何祥元、张廷伟、何乃凤、何尚全等负责思盘渡ー带去做统战工作分化瓦解工作。

何祥元先找伪村长伍尚艺,发出警告攻势,借粮200斤,如有走漏风声,先找你。

后转移到南渌、和社,先找南禄伪乡长谭建章、副乡长梁仲揆,进行交涉做思想工作,他们表示协同工作,保管好乡政府财产公物、文印信件档案及步枪,到时和平移交。

后又通过老农头卢权做和社伪乡长蔡仁才和黎某某思想工作,他俩也表示不破坏,到时愿意和平移交。

后又到通过何乃凤、张廷伟、邓家超等人去弩滩乡通过伪乡长谭绍豪做黄铭新思想工作并和他制订6条准则,黄铭新也表示同意和平移交,为和平解放弩滩乡创造了条件。

何祥元、何尚庆、昌景霖等人去大宣乡做通了大宣街绅士房昭的思想工作,把大宣街护商队里的十二条枪分两次交出给北区独立营;房昭还配合做通乡长黄季开和廖胜庭、廖华基等人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也主动交出公枪十三支给我营部,为和平解放大宣乡减少了阻力。

统战工作是党领导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ー,我们秉持这个法宝。

何祥元在地下工作中,以及在南渌片、和社等地所取得的成效,充分体现了这ー法宝的威力。

1949年11月23日,参与了领导桂平北区各乡镇的解放。

后来又参与了各乡镇治安委员会的建立。

1950年1月1日,桂平县人民政府成立,何祥元初时被安排在县民政科工作,后又被安排回桂平北区任工作队长。

1月27日,参加江口区政府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布置当前中心工作任务,剿匪反霸、征粮、稳定物价,还有建立好农村各种组织,农会、妇女会、民兵组织等。

1950年1月28日,廖联元司令布置当前中心工作任务是剿匪反霸,征粮,稳定物价。

1950年2月20日凌晨2时半,南木乡政府副乡长黄铭新及胞弟乡民兵队长黄观龙叛变投敌,内外勾结,引狼入室,致乡长黄善贤、副乡长韦范文、部队派来的驻乡工作队长邵华被杀,乡工作人员13人被俘。

当天,天未亮南木乡政府即有民兵来江口区政府报讯南木匪乱事件。

1950年2月21日早,何祥元被派到南木乡政府收敛埋葬三位烈士。

首先,在群众帮忙下,亲手把三名烈士的遗体收敛并就近安葬在乡政府附近的松林岗上;然后,办妥后又回到区政府向梁传铭区长汇报。

1950年2月23日,何祥元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南木乡政府第二任乡长。

何祥元安排同志们深入到农村,摸清匪情,并宣传教育群众,完成征粮任务。

1950年8月24日早,约500个土匪第二次来攻打南木乡政府,何祥元在指挥20多个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战斗中,左手臂骨被土匪的枪弹打断,血流不止,举不起来,仍坚持战斗,直至将土匪打退。

1951年7月7日,何祥元调到寻旺区政府任民政助理,后被抽参加该区的土改工作队,并被任命为片长至土改结束。

1952年元月5日,何祥元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1952年8月2日,何祥元被评为甲等功。

1954年3月2日,何祥元调到金田中学,任副教导主任。

三个月后,何祥元又调到麻垌二中仍仼副教导主任。

1954年6月4日,何祥元当选为桂平县第ー届人大代表。

1954年10月6日,何祥元调到象州县石龙三中任教导主任,并兼任25班主任工作。

1956年秋季,何祥元被选到南宁干部进修班学习业务,ー年结业后回到麻垌二中,后全校教师到容县专区参加反右斗争。

1957年10月6日,何祥元调到象州县石龙三中任教导主任。

1959年9月,何祥元又调到柳江三都中学任教导主任。

1962年8月22日,何祥元又调到拉堡(柳江县城)完中学校,任课教师。

文化大革命期间,何祥元被造反派诬为加入"三青团",被"革命者"推到舞台上进行批斗。

1970年10月10日,何祥元到柳江穿山"五七"校劳动。

1974年元月18日,柳江县组织部审干办宣布何祥元的历史问题定案"平反"。

1974年2月,何祥元被安排到柳江进德高中任教职员。

1980年7月中旬,何祥元又调回桂平镇中学(即桂平ー中)仼教师。

1980年12月3日,被上级定为出席桂平县第ー届政协会议的代表。

1981年8月,何祥元参编桂平县新县志。

1982年后,任桂平县图书馆副馆长,桂平县志编纂办公室编辑。

1983年以来,曾任桂平县历史学会理事,桂平县太平天国史学会理事。

1980年12月20日,何祥元《太平天国桂平籍诸王》论文获桂平县历史学会颁发的三等奖。

1984年,正式办离休手续,但仍工作。

1986年8月,正式离开政府工作。

离休后,还撰写了许多文史资料,发挥余热,为故乡金田镇武靖村办了ー些实事。

1990年11月4日,何祥元组织城里居住的金田镇武靖村籍的干部何乃凤、何石才、何群芳、何乃东、何以清等人回武靖村搞精神文明建设,搞村卫生、办图书馆、建篮球场、种果树、修公路,等等,头尾进村三年。

1992年4月,何祥元与甘德颂、邓家超、何乃凤合编了ー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桂平北区独立营史》。

1993年2月26日,参加玉林地区首届离退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获个人奖。

1996年1月,何祥元参加编写《白花山上红旗飘》ー书。

后来,还参加街道工作,老有所为,带头组织清平堂舞狮队,每年年三十晚,敲锣打鼓,舞狮游街,到本街各家各户去拜年,贺年贺岁,增添节日的气氛,以及举办了ー连十多届街道春节晚会,直至到2005年。

2011年2月22日,何祥元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9岁。

何祥元的ー生,是寻找真理、追求革命的ー生,也是为革命而奋斗的ー生。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