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當今國家、地區、城市之間的競爭力已經從“硬實力”的較量發展到科技、人才等“軟實力”的競爭。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人口總量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人口素質顯著提升。整個經濟社會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

勞動力人口紅利因素逐漸減弱的同時,由人口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提升帶來的“人才紅利”正在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強大活力。金燦榮教授說:中國的勞動力紅利轉向“工程師紅利”“機器人紅利”。其實說的也是單純的勞動力優勢向人才優勢轉變。


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城市吸引力


多年以來我們注重城市的外殼硬件,以高樓大廈的PK為主。不太注重城市的內涵文化和圍繞城市是人的城市來發展。十八大以來更多的城市注重招商引資的同時,更加註重人才的引進。地方省會政府打造城市首位度,重要的就是堅定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著力強化“人才第一資源”核心意識,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開發力度,營造優質人才發展環境。城市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城市群首位度影響力體現在: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人才梯次結構不斷優化,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持續增強,在人才規模、人才素質、人才投入、人才平臺、人才生活環境、人才創新貢獻等方面競爭力強。


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深圳人才吸引力淨流入第一位


四大城市群人才吸引力可以分析判斷出經濟活躍度


2019年,中國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和天津,但GDP排名並非就是人才吸引力排名。脈脈平臺大數據顯示,杭州替代廣州,與深圳、上海、北京共同站穩人才流入第一陣營,廣州與成都組成第二陣營,其他諸如西安、長沙、鄭州、武漢等等新一線城市共同組成第三陣營。人才向一線大都市流入的趨勢仍然明顯,比較流入數量可見,排名前十的城市中,處於第三陣營的城市,人口流入量顯著低於第一、二陣營。


北京優勢仍然明顯,分析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人才流出目的地前三名可見,北京“掐尖式”吸引人才最為明顯,上海、深圳、廣州的人才流出目的地中,北京均佔有一席之地。


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廣州、深圳與上海的人才與所在城市群的融合更為緊密,長三角的蘇州杭州、珠三角的東莞,都有效承接了中心一線城市的人才溢出。而北京周邊的城市群的人才承接能力則較弱。離開北京的人才,以南下為主,上海、深圳和杭州成為前三的去處。杭州正毫無疑問成為吸引人才的“機遇之城”。


人才流動,是經濟活力的源泉,也是個人成就職業夢想的路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城市經濟更以抱團形式參與世界的競爭。城市群,都市圈,大灣區,憑藉交通運輸,區位優勢和各具特色個體城市合力,把聚集輻射的抓手,伸向世界各方,彙集資金流,信息流,人財物,科技創新等資源,強化本區域城市經濟建設。同時也為各地提供能力所及的服務。具有群中特色城市更有競爭力。2020年初,疫情影響之下,人才流動出現阻滯局面,但我們相信,疫情之上,人才流動與遷徙的大勢仍在。多中心人才格局深化,城市群內流動加速,行業與崗位間的跨界求變破圈求生仍將成為2020年的機遇所在。


職場人的離與去,背後是產業變遷與機遇變化,高端產業吸引高端人才,但是高房價帶來高的成家壓力。城市要能吸引並留住人才,僅靠城市的繁榮度還不夠,還需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公共的居住住房、完善的產業支撐、過硬的城市軟實力以及較高的政務服務水平等綜合因素,培養適宜人才長期發展的環境和土壤,從而形成有效的人才黏性,促進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這才是搶人大戰制勝的關鍵。

注意這些城市人才流失嚴重,怎麼回事?上哪去了


本文資料來源:參考《脈脈人才流動與遷徙趨勢報告2020》,其揭示人才流動現象背後的驅動因素,探尋職場機遇的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