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陽春三月,河邊柳樹展開了葉芽,榆樹的花苞也鼓了起來,迎春花迫不及待地綻放,又到了挖野菜的時節。4對“雙胞胎”野菜,3月路邊隨處可見,價值卻很高,勿忽視。

野菜在地裡自然生長看似平淡無華,不過相對於栽培蔬菜來說,卻有著無可比擬的營養及保健等功能。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及結構也發生了改變,老一輩人用來度荒的野菜,如今被髮掘出更好的價值,走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春天很多人喜歡到農村地裡挖野菜,既放鬆了心情還豐富了飯桌,不過野菜種類非常之多有些長得還非常相近,猶如是“雙胞胎”,挖野菜時常誤認是同一種植物。農村4對“雙胞胎”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卻少人識。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地黃菜與荔枝草

一、地黃、荔枝草

圖中的兩種植物,左邊的是地黃菜,右邊是荔枝草(癩蛤蟆草),它們的葉子形狀都是長卵形,葉面上均勻褶皺及凸起,幼苗期葉子都貼在地面上,像一對雙胞胎。地黃菜俗稱土地黃,卵形葉面上有絨毛,花朵像小喇叭,又叫“小雞喝酒”、餑餑酒子。

荔枝草(癩蛤蟆草)又叫雪見草、皺皮草、野薄荷草。葉面光滑,為輪生花絮,花朵是灰綠色,地下根鬚細長。荔枝草可以當菜吃,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的作用。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地黃菜根

地黃菜根肉質外形像紅薯,外皮黃白色因而得名“地黃”,地黃菜的莖葉及根莖均可以食用。有著安神補虛的作用,是一種傳統藥草。《本草綱目》記載有“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蕨菜、猴腿菜

二、蕨菜、猴腿菜

蕨菜與猴腿菜這是兩種不同的食用蕨類,其中,蕨菜莖光滑直立頂部蜷曲,因此又稱“龍頭菜”,主要分佈於南方氣候溼潤的淺山區。初春時採摘蕨菜未展開的嫩葉芽,口感滑潤清香,蕨菜炒臘肉是常見的一種吃法,還可以醃漬成鹹菜食用。蕨菜含有胡蘿蔔素、氨基酸、維生素、鉀、鈣、鎂等十幾種微量元素,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排毒的作用。

猴腿菜是“猴腿蹄蓋蕨”的俗稱,與常見蕨菜不同的是,此類蕨菜莖幹上有一層絨毛,主要分佈於長白山一帶針闊混交林及灌木叢中。味道鮮美而獨特,是一種東北著名山野菜。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麥瓶草與田紫草

三、麵條菜、毛妮菜

麵條菜和毛妮菜,是北方農村麥地裡常見的兩種野生植物,冬季開始萌芽,初春時隨麥苗一起成長。幼苗採集後可當蔬菜食用,這兩種野菜外形上葉片細長,形似綠色麵條,常誤認為是同一種植物。

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植物,麵條菜又叫“麥瓶草”,葉面油亮光滑,植株少有分枝,可長到一米多高。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田紫草

毛妮菜又名田紫草,幼年期植株低矮,葉面有一層灰白色絨毛,植株多分枝成簇生長於麥田或荒地裡。麵條菜和毛妮菜均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維生素、鈣、鐵及纖維素,有著清熱解毒,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麥瓶草與田紫草

麵條菜與田紫草幼苗期外形上像是一對“雙胞胎”,而成株卻有很大不同,麵條菜植株高大,花朵頂生形似油瓶,為淡紫色。田紫草多分枝,根為紫紅色,腋生花朵小巧呈藍紫色或粉紅色。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薺菜、辣蒿

四、薺菜、辣蒿

薺菜,辣蒿也是一對容易混淆的野菜。薺菜俗稱“地米菜”,是初春時節常見的一種野菜,薺菜葉片柔嫩含大量的維生素C、鈣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鈣含量特別高是同等質量牛奶的4倍,有“天然鈣菜”的美譽。

辣蒿俗稱“辣辣罐”,雖然外形上與薺菜相似,不過辣蒿有辛辣味,吃起來沒有薺菜鮮嫩可口。

農村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長在路旁常有人認錯

薺菜

怎麼來分辨這兩種野菜呢?薺菜莖葉呈灰綠色,匍匐在地面上,根肉質細長味清香。辣蒿葉片是青綠色,葉柄是淺紅色,葉莖微上翹,根有辛辣味。以上4對“孿生”野菜,營養高無公害,挖野菜時有沒有認錯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