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唯一打死恩師的人,不是丁春秋

今天要來談談金庸小說中的一段師徒之情,來自於金庸小說《連城訣》。

相比於《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這些皇皇鉅著,《連城訣》的名氣就要小很多了。

金庸小說中,唯一打死恩師的人,不是丁春秋

金庸先生自己曾經評價自己的小說好壞,說後期的要比前期的好,長篇的要比短篇的好。從整體上來看,金庸的自我評價大體上準確。《連城訣》篇幅不算很長,但在寫作時間上算是中後期作品,金庸到此階段的寫作功力已經爐火純青,所以,這部《連城訣》的藝術水準甚至還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大作之上。

《連城訣》這個名字從表面上來看是一套武功秘籍,實際乃是一個寶藏的口訣,取的是“價值連城”中的“連城”二字。

“連城訣”先是被江湖上著名的鐵骨墨萼梅念生所得到。梅念笙是一代大俠,練就了“神照經”的無上武功秘籍,武功自然是極為高強的,想從他的身上搶走或盜走“連城訣”都不容易。江湖豪客們想打這個主意的人不少,成功的沒有。

堡壘很難從外部攻破,那就只能從內部不攻自破了。

梅念笙有三個徒弟,分別是萬震山、言達平、戚長髮。這三位徒弟與一般的弟子大大不同。他們心術不正,覬覦師父的秘籍,居然聯起手來,突發偷襲,將師父打死江中。

梅念笙臨死前將連城訣的藏寶口訣告訴了救他的丁典,又將自己的最高武功秘籍神照經傳授給他。

梅念笙臨死前曾說過,連城訣雖然精妙,但又怎麼及得上神照經?

沒錯,連城訣中所蘊含的那套“連城劍法”根本算不得是什麼高明武功,而“神照經”則堪稱是正道武林的無上心法,有點類似於《射鵰英雄傳》中的“九陰真經”,《倚天屠龍記》中的“九陽真經”,少林寺的“易筋經”,練成後幾乎就是武林第一人。

只可惜三個徒弟肉眼凡胎、利慾薰心,捨本逐末,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終於錯失了從師父那裡得傳神照經的機會。

這三人得到“連城訣”後互相提防、胡不相信,於是將得到的東西鎖在一個鐵盒子裡,上面上了三把鎖,連上三根鐵鏈,師兄弟三人每人都拿著一根鐵鏈,手持一把鑰匙。鐵盒要三把鑰匙同開才能打開,而鐵鏈只要稍微一動,其他二人就立刻警覺。這種防備堪稱詭異之極。

不過後來,東西還是丟了,師兄弟三人之間展開極為激烈而又慘酷的鬥爭,直到最後三人都因“連城訣”而喪命。

萬震山等三人可能是金庸小說中唯一一例親手打死師父的案例了。

與之有相似之處的人是《天龍八部》中的丁春秋。丁春秋由於勾引師叔李秋水(無崖子的愛人、師妹)而與師父無崖子產生矛盾,最後下毒、突施殺手,將師父無崖子打成了活死人。

但無崖子擺下珍瓏棋局苦等三十年,終於還是覓到傳人,制住了丁春秋,也算是清理門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