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人竟然和切格瓦拉撞脸?速来围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青少年们穿着印着切格瓦拉的T恤衫,抽烟、酗酒、嗑药、滥交;21世纪,中国的青少年们看着以窃格瓦拉为素材的鬼畜,吃鸡、蹦迪、约炮、堕胎。同样是一头飘逸中长发的不羁男子,却都成为了两个不同国家同龄人的精神领袖。他们究竟是截然不同,还是内涵相通?



这个中国人竟然和切格瓦拉撞脸?速来围观!



切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格瓦拉,出生于1928年的阿根廷。那个时候的阿根廷是GDP排名全球第8的发达国家,国家极其富裕。而格瓦拉出生在这个富裕国家的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格瓦拉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胡安庇隆夫妇掌权的阿根廷。胡安和其夫人奉行民粹主义,左派的思想从小就深深扎根在小格瓦拉的心中。

格瓦拉是一名医生,毕业于南美名校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热爱足球、喜好飙车。曾和好友骑着摩托车环游了整个南美洲,可比拟当今天朝京城二环十三郎。正是在这次环游中,一个坚定的信仰根植在了格瓦拉的心中,那就是革命!

于是格瓦拉有了“切”这个外号。切格瓦拉辗转拉美各国,最后在墨西哥认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兄弟。于是跟着卡斯特罗哥俩在美国的眼皮底下干了一大票,成功引导古巴走向革命成功。革命成功后切格瓦拉成为古巴领导人,但他不满现状,带着一颗狂热革命的心,走上了对抗全世界的道路。他先后辗转刚果金和玻利维亚,结果喋血玻利维亚,牺牲时年仅39岁。他虽然身死,却留下了那张柯达拍摄风靡全球的照片《英勇的游击队员》和那颗向往自由无比狂热的心,成为当时年轻人们心中的偶像。无论是在法国的街垒,还是在华盛顿的游行队伍,年轻人们追求自由的狂热,一刻也没有停歇。

于是美国的年轻人们,听着摇滚磕着药,举着印着切格瓦拉头像的旗帜,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之中,有比尔盖茨,也有史蒂夫乔布斯,更有千千万万那些被批评堕落不堪却又在多年之后改变世界的人……或许在冥冥之中,切格瓦拉这位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正在悄悄着为他们指明方向,为了自由,为了革命,必须坚持,不可放弃,即使身丧异国他乡,也要坚持信念永不动摇!

这个中国人竟然和切格瓦拉撞脸?速来围观!


而就在切格瓦拉去世后50年,在中国的广西南宁,出了一位窃格瓦拉。他们同样留着飘逸的发行,同样是展现在镜头前的不羁姿态,可是不同的是他没有切格瓦拉锐利而又坚定的眼神,他的脸上只带着一丝无法言喻的笑容。


这个中国人竟然和切格瓦拉撞脸?速来围观!

窃格瓦拉,原名周某,出生年月不详,中国广西南宁人。家境一般,从来游手好闲,一贯厚颜无耻。在盗窃电动车时被抓获,因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走红中国网络,成为当代中国部分年轻人的精神领袖。因外表酷似切格瓦拉而被中国网友冠名为“窃格瓦拉”。如今已刑满释放,正在南宁某处打工。

这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引起无数年轻人的感慨,这句话中所包含着追求自由的精神,也与革命者切格瓦拉相似,都不为命运所屈服,不为生活所羁绊。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不仅要面临着国家老龄化,还要顶着高房价、高物价、低收入等巨大压力。几乎没有年轻人能放下手中砖去追求所谓的“诗和远方”。年轻人们只能在晚上睡前一两个小时的吃鸡游戏中释放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只能在休息日夜晚酒吧光怪陆离的舞池中挣扎徘徊;只能在没有感情的肉体交流中寻求那几十秒的欢愉,谁又能摆脱生活的束缚,义无反顾地去寻求自由的真谛呢?

或许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说出了许多年轻人想说却又不敢说的,但即使是大放厥词的精神领袖,却也拗不过生活还是走上了打工的道路。这不正是广大青年的真实写照吗?无数次想一句告辞离开自己的老板离开自己的小格子间,背上吉他唱着歌去寻找自己的远方。就像五十年前美国的那些青年一样,追寻切格瓦拉的足迹。但是最后也只能是在网络上吐槽几句,骂骂网上的绿茶婊和直男癌,然后放下手机接着熬夜加班,吃着火锅喝着枸杞,用着霸王防脱,用佛系的养生来抓住自己青春的最后一丝痕迹……

或许,在多年之后,我们之中也有着改变世界的人。他们就会像那是的美国人说着“为了革命”一样,说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也或许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革命者切格瓦拉最终身死,自由人窃格瓦拉最终打工,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坚持,还是屈服

这个中国人竟然和切格瓦拉撞脸?速来围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