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

4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成都市“老公园新活力”三年提升行动计划( 2020-2022 )》(以下简称《计划》)已于近期发布。《计划》提出,要在成都市现有公园开展为期三年的“景观提升、治理提升、业态提升”行动。

据《计划》,到2022年,成都将完成100个城市公园景观提升及场景营造工作,提升公园品质与服务水平;创建省重点公园6个、国家重点公园2个,提升公园管理水平;促进公园治理与社区发展治理有机融合,与周边社区联合开展文化、体育、科普、文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示范公园28个,全面推广共建共治共享做法;促进“公园+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塑造30个公园特色品牌,打造90个“红点”“奇点”景观,促进全市公园经济年总体收益持续增长,基本实现公园商业场景、生活场景收益与生态场景日常维护费用之间的平衡。

拆围透绿、治理体系建设、融入新消费业态

促进公园景观、治理、业态全面提升

根据《计划》,成都市将在三年内在现有公园开展“景观提升、治理提升、业态提升”行动。

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

百花潭公园改造前后对比

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

人民公园改造前后对比

在景观方面,成都将通过拆围、透绿、增花、添彩、筑景等开放式提升改造,拓展“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敞空间,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无界融合。2020年,将实施人民公园、苏坡公园、塔子山公园、新华公园的拆围增景工作,共拆除围墙、绿篱2000米以上,提升改造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营造绿色开敞空间。同时,成都将对全市公园坚持能拆尽拆的原则,完成公园拆围增景工作,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无界融合,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公园景观提升及场景营造工作。

在治理方面,成都将深化公园治理体系建设,开展公园管理运营机制改革试点,实现运管分离;坚持将公园改造提升纳入社区发展治理整体规划,提升公园服务功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2020年,成都将选聘市民园长、市民监督员参与公园治理、监督;与周边社区联合开展文化、体育、科普、文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示范公园6个;同时,启动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望江楼公园、苏坡公园、双桂公园6个市属公园管理运营机制改革试点。到2022年,成都将持续推进全市公园管理运营机制改革,构建适应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公园治理体系。

在业态方面,成都将依托公园美学载体,深挖公园文化内涵,有机植入文创、音乐、休闲等新消费业态,发展公园经济;引入“周末经济”“夜间经济”,着力打造公园生态游憩、熊猫野趣度假等新消费场景,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公园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同时,促进“公园+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人民公园“鹤鸣茶社”、文化公园“蜀风雅韵”、新华公园“城市记忆”等多个公园特色品牌。

改造绿化、构建植物景观……

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等已完成一期改造工程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围绕“老公园·新活力”三年提升计划,人民公园已于近期实施了公园正大门北入口区域景观提升工作。

4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人民公园,还未入园,便已经感受到人、城、园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新场景。得益于拆围增景工程,人民公园形成了与周边无界相融的开敞空间环境,打造出多个色彩缤纷、季相分明的多样性植物群落景观,有力提升了景观观赏性,实现公园内部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

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
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

沿着街边花境一路蜿蜒向前,便来到了公园正大门北入口区域。一进入大门,记者便被花台中姹紫嫣红的花吸引。以前北入口区域植物群落存在郁闭性强,空间通透性不够。经过对现场植物群落进行重新布局,梳理枯树、杂树,将长势过高,遮挡视线的乔灌木替换成长势低矮的植篱后,人民公园正大门北入口空间更为更为通透,植物景观也更加鲜艳明丽。据悉,下一步,人民公园将对咏诗廊、人工湖环湖沿线、东山秋季彩叶林等三个区域进行景观提升。

百花潭公园也已完成第一阶段改造工程,对公园南大门至银杏广场、慧园片区(广玉兰林、雅竹园)进行了景观提升改造。公园通过增加开花彩色植物,在主道路沿线摆放景观石及盆景,对主干道过密树枝进行修剪,清理林下灌草层,增加耐阴花境,丰富景观性、层次性等方式进行景观提升。据悉,此次总体提升范围达6000㎡。下一步,百花潭公园将继续通过拆围、透绿、增花、添彩、筑景等开放式提升改造,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

接下来,成都将对全市公园持续进行景观提升、治理提升、业态提升行动,强化筑景聚人、创新公园治理、打造多元业态,促进公园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全面彰显公园蜀都味、国际范的美学魅力和生活活力。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惊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提供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

人民公园、百花潭公园……成都人,你熟悉的老公园要变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