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贴都可以临

帖有千种,人有万般。

帖有数种不可临。一曰劣帖。版本不精,印刷粗劣,细节难辨且形象失准者;二曰后人所临之帖。欧体如黄自元、姚孟起、王澍等临本。欧阳询亲书原迹尚在,犹如真佛之真经,为求些许细节之清晰而临后人之临本,虽得枝节,却失精神。此乃因小而失大,实短见也;三曰“习字帖”。有人将字帖以偏旁分类,类者集中,貌似方便学子,却实乃“毁人”。先人法书千变万化,分类后每种仅取其一。《九成宫》之“饮”字有三,各具风采。岂能以其一而代三乎?四曰今人之书。询习右军而变欧体,乃“取法乎上”。今人之书仅可于创作之时作参考,而以今人之书为学书范本,实“取法乎下”,如食他人嚼过之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