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秦朝,是一个化时代的转折点,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它的律法之严密,治国之严谨,疆域之辽阔,

在历史上画上了凝墨重彩的一笔,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它仅仅统治了15年的时间,就二世而亡了,秦朝之后,汉承秦制,刘邦汉高祖刘邦所建立西汉,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以及天下,可同样,它也不是完全都继承的,诸如秦朝“广狱而酷罚” 的刑罚思想,它不仅没有继承,反而一股脑的改变。

它用同为诸子百家之一的儒家思想代替了法家,成为了国家的指导思想,从而因指导思想,以及统治者的决定,两汉时期的监狱政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形式的改变,诸如秦朝时期,法律严苛,轻罪重判,导致监狱人满为患,人们不服国家的统治,从而引发了起义,而两汉时期,宽缓刑狱的狱政思想,则使得公民对国家充满了感激。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同样,汉朝这种狱政思想的形成,也使得狱政思想的内涵,从根本上改变,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狱政思想,也成为了之后的历代王朝所制定的监狱法规的蓝图,为后世管理制度的制定起了重大的作用,推动了制度的发展。

一·宽缓刑狱思想的萌芽

思想,文字,它的传播以及存在,都要以人为载体,同样,它也随着人的意识而改变,前朝时期,“广狱而酷罚” 的刑罚思想形成,是因为长期纷乱不堪的帝国经过了统一,那必然需要严明的法纪来一维护,再加上韩非子思想的指导,故而引发出了这种刑法思想,和秦朝相比,汉朝则不同,汉朝创立者刘邦是从底层民众一步一步的当上皇帝,从而它知道众生疾苦,也知道身为百姓的苦衷。

它不喜欢秦朝严苛的峻法,仔细考察人性的特点,以及国家的现状,制定出了一种不一样的,狱政制度与思想,同样,将狱政制度的指导思想,由秦朝时期的法家,换成了儒家,实行了儒家泛爱众而亲仁的态度,用宽恕的思想来治理关押囚犯的的牢房,看重思想改造的特征。

从而加强监狱管理,进行监狱统治,就这样,具有汉朝特色的狱政思想就此形成了,同样,后世的国家相比秦朝“广狱而酷罚” 的这一思想,更加喜欢汉朝的“宽缓刑狱”的狱政思想。

1、更化

秦朝只通知了短短的15年,就被项羽所率领的起义军推翻,而后项羽再次实行分封制,将刘封在了川蜀之地,刘邦在川蜀地区,暗自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终于天下有变,刘邦从陈仓出关,剿灭灭三秦,开始了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斗争,而后,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彻底平定了天下,然而,在西汉刚刚建国时,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过得都十分不好,因为秦国的暴政,加上连年战乱,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十分低下。

而国库十不存一,土地荒芜,物价飞涨,皇帝、丞相出行,甚至连马车都没有,只得乘坐牛车,即便是贵为天子的刘邦,也只能吃一些粗粮,生活十分艰苦,鉴于此,西汉的统治者们决心要反思前朝的罪过以及弊端,将这些暴政废除,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从而,汉朝的统治者废除了秦国的严刑峻法,从而顺应了民意的发展。

使得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并且顺应民意,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使得西汉的国力,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几十年过后,文景之治出现,汉代的狱政思想以及狱政制度也随之确立。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2、黄老思想风靡

汉朝初期统治者,顺应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任琦社会自由发展展,那什么是黄老呢?顾名思义,黄老自然就是老子了,同样以无为而治为基础的黄老思想倡导的便是清静无为,轻徭薄赋,百姓安定,任凭自由发展,而不去过多的干涉,不得不说,这一思想十分适宜汉初时期那个百废待兴的社会,从而在汉朝的统治集团内,汉高祖汉惠帝,两代皇帝都是以黄老思想为主要思想而奉行的。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二·“宽缓刑狱”狱政思想形成发展及价值

汉朝初期到汉朝中期,一连七位明君的出现,使得汉朝内外,四海升平,而“宽缓刑狱”的狱政思想,也就是依托着汉朝初期到中期,陆贾、贾谊以及董仲舒的治国立法思想而成立的,汉武帝时期,依靠着文景之治的盛世,成功击溃了匈奴,攘外成功,接下来便是安内了,这个时候,国家共有三位大才,它们的思想也是独树一帜,令统治者所场赏识。

它们分别是陆贾的 “礼法结合” 的思想、 贾谊的 “先礼义后刑罚” 的思想, 与 董仲舒的 “德主刑辅” 的治国及立法思想,这三种思想都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及欢迎,汉武帝实在不知道选哪种,于是便完全采纳,将这三种思想合二为一,形成了一种新的治国方案,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中的一种-------“德主刑辅”。

相比于秦朝时期,治理国家是以律法为主,汉朝改变了这种主张与说法,将国家的管理改为以

德育、教化为主,以刑罚为辅,倡导儒家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使得狱政上的指导思想变为了儒家的教化思想,赋予了仁义的特点。

1、陆贾“无为而治、文武并用、礼法结合”

那么,陆贾倡导的“无为而治、文武并用、礼法结合”是什么意思呢?六甲结合了当初的情况,提出了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经尽,在国家的治理上,遵循着无为而治,顺其其自然的原则,以民为本,不要去干涉,也不去增加繁重的劳役以及赋税,也不去过多干涉民间的生活。

农民就让它去种田,官员就让它好好的管理好自己土地上的政事,不要去过多的要求其它,不能做出因为国家的工人稀少,就让农民放下手中劳作的工具,而转为去当工人的念头,这就违背了无为的观点,并且文武并重,绝对不偏向于文官或者是武官,两种类型的官职是相同,遵守西周时期传下的礼仪,也不能放弃秦朝时期所拥护的法治,故而形成

无为而治,文武并用,礼法结合的思想。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2、贾谊“先礼仪后刑罚”

而陆贾之后便是贾谊,贾谊同陆贾的观点相似,贾宜倡导礼法结合,先礼仪后刑法,在陆贾无为而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同样倡导着以教育为主,刑罚为辅

的思想,不以刑罚作为主要的统治,对于犯人倡导多元化管理,净化其心灵的说法同样,贾谊在 «过秦论» 中提出:“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二世“重之以无道,繁刑严诛,吏治深刻,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将人民百姓放在首要的位置,不得因为自己的私欲而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无论是人民又或是是犯人,都要以教化为主。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3、狱政思想的内涵发生了根本转变

秦朝信仰法家思想,而汉朝则信仰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应用到了狱政思想上,就变成了严刑峻法,而儒家思想运用到了狱政思想上则成为了宽缓刑狱,这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关,秦朝自商鞅变法之后,加之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以及壮大,秦代周朝已经成了定局,故而孔子付出一生,也没能恢复礼仪,而秦朝的强大,令其它国家望而生畏,故而,秦国的统一已经是无可逆转。

那地利呢?地利,则是齐国占据着川蜀地区,拥有天下粮仓的美誉,再加上远交近攻的战略,秦国灭了位置后,已经成为了最为强大的国家,占据这天下大部分的地区、地形,此为地利,那人和呢?人和则是秦国任贤举才,并且以统治者的身份信赖法家,在古代社会,往往一个人的决定就能就是历史的决定。

而汉朝同样,以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汉朝的天时,在于天下统一,地利在于承继秦国之后,再次开辟出了西域的丝绸道路,奠定了当代中国的版图,人和,则是在于统治者,对于秦朝,下场的反思,同样,在人和方面,秦始皇全面继承了法家严刑峻法的主张,并且与商鞅的,观点全面结合,广设监狱,以暴制暴。

汉朝建立后,以儒家思想为主,将德、智、礼的思想渗透到狱政的思想之中,将儒家与法家相结合,更好地治理了犯罪,从而使得外儒而内法,外仁义内苛刻,德与刑兼施,礼与法并用,自此“宽缓刑狱”的狱政思想彻底形成,它的内涵也悄无声息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4、“宽缓刑狱” 狱政思想成为各封建王朝确立治狱思想的蓝图

就是凭借着汉朝时期,宽缓刑狱的思想,为封建社会晚期的那五个王朝提供了一个狱政思想的蓝图,从而,对于监狱方面的建设混入了自己的想法、特色,加之多方考察,从而避免了对于犯人的暴政,危急统治,唐太宗时期,所提出的宽人治狱的狱政思想,影响更为广泛,将法律与礼相结合,并且以仁政治国,宽恕于其它人,为人者,则人敬之,君王以身作则,去感化百姓,礼仪教育,从而使得官吏守法,盗贼减少,以仁治天下。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三·汉朝宽缓刑狱的狱政思想形成的原因

汉朝时期,宽缓刑狱的狱政思想的形成与儒家的发展,以及确立不关系,凭借着儒家思想的指导,两汉的监狱制度趋于仁慈化,督促了官吏与君王注意冤案,还人清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治精明,社会进步,而儒家也因此奠定了,百家之首的地位。

1、天人合一到天人感应

儒家思想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君权神授的思想深入人心,抬高了君主的合法性以及地位,可同样,这种封建思想也荼毒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因为君权神授,从而天子作为神仙在人间的代理,那么普通人则必须要听从于天子的命令,即便是死,也不得违抗。

故而才会有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迷信思想,这是对人权极大的玷污,而相反,若是反抗天子的命令,那么则是与天作对,这就是师出无名,不得人心,从而,在王朝更替时,起兵造反的都会有一个极为恰当的想法,用于自身的合法性。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2、三纲五常

哪何为忠孝仁义的说教呢?自然就是三纲五常了,那什么是三纲,什么又是五常呢?根据儒家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从而三纲便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自然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常了,在三纲五常最初提出之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追捧,以及信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纲五常都是封建社会衡量一个人道德好坏的标志。

然而,身为现代人的我们都知道,三纲五常是对人性、人权的极大抹灭,可任何言论都有着时代性,在封建社会的汉朝,以及接下来的王朝,三纲五常,就像如今的法律,不容人玷污,同样,对于这些信奉之乎者也的儒生而言,三纲五常更是诸如孔子口中的礼仪,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源泉。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3、德主刑辅

接下来便是董仲舒所主张的德主刑辅论了,汉朝的统治者,反思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认为是法律太过于严苛,求人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化,以及礼仪,对于帝王而言,自己的统治最为重要,同样法律无情,人却是有情的,无情的法律去掌管有情的人,那么无疑是自取灭亡,从而,董仲舒在继承前人德主刑辅的思想基础上,以阴阳学说与之相融合,至此,君权神授,便与德主刑辅有了相关联的联系,此后,儒家的仁义,也代替了法家的刑罚,成为了世间衡量善恶的标准。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4、相适应的监狱法规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以儒家思想确立为狱政的指导思想,也并不能说没有一点法律,法律是国家必不可少的东西。

一改“广狱酷罚”为“宽缓刑狱”,汉朝狱政思想如何形成发展?

那么确定了宽缓刑狱的思想的汉朝统治者,则要重新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来约束犯人以及百姓,这也就是外儒内法,以教为主,以刑为辅的汉代狱政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