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省份15号后可查成绩!今年国家线会涨吗?

这个省份15号后可查成绩!今年国家线会涨吗?

2月12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

我省定于2月15日由各招生单位公布报考各招生单位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的考试成绩。

这个省份15号后可查成绩!今年国家线会涨吗?

两天后报考甘肃高校的小伙伴们可以查成绩了,这对于延迟到20号及20号以后才能查成绩的小伙伴又是一个“打击”,每天等成绩煎熬到不能行。


截止到今天,辽宁省大多数高校初试成绩已经公布


要等20号才能查到成绩的同学们内心开始忐忑,国家线会不会涨,说的题难,为什么别人考的都那么好?是不是只有自己认为很难?分数线到底是涨还是降?看不到成绩的同学们心里特别没底,害怕自己过不了线。


每年公布成绩的时候差不多都这样,一般愿意第一时间晒分的都是考得比较好的,所以高分显得多,实际不一定。而且大家看到的400+当中有很多都是不考数学的专业,要知道,不考数学的专业分数线要比考数学的高很多,你看到的那么多350+,对于文学、经济学等学科专业来说,也仅仅是刚过国家线,所以没有必要为看到的高分而焦虑忐忑。


国家线很少有大幅波动的,但是竞争激烈的学校的校线那就不一定了,在招生计划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今年报考人数相比去年增加51万,国家线会怎样变化呢?


根据聚亨大天马数据中心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单科线政治和英语同一条线,从辽宁考生的成绩来看,今年的小科单科线应该与去年基本持平,甚至降1~2分。考数学的专业,总分下降的可能性大。另外,全国报考北京高校的考生较多,北京阅卷严格众所周知,辽宁阅卷相对北京会“松”,传说中的阅卷“水区”,主观题相对北京考生成绩会高一些。英语比去年难,除了热门专业,其他专业小科(满分=100分)分数线基本与去年持平,像历年的热门专业管理类、金融经济类、法律、医学的小科线有上涨的可能。


“提前知道成绩,对于那些高分飘过排名靠前的同学,基本就安心准备复试了,这个是个利好。对于那些肯定上不了线的同学基本就死心了,基本无影响。但是对一类学生可能有些影响,就是“擦线党”,也是最折磨的,凡是都有利弊,“弊”就是折磨,“利”就是可以提前准备调剂,动用关系,为调剂早做准备,总的来讲,我觉得影响不大。”


对于已经查到成绩的同学来说,就像很多同学说的那样,分数没出来之前很焦急,等看到分数了,还是睡不着,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那些学校查分自带排名的还好,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情况,是复试还是调剂很清楚。而对于另一部分分数不高不低的同学来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学长为大家整理了大家最关注的的一些问题,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1、查过分数之后,怎么判断自己是否上线?是准备复试还是调剂?

之前跟大家说过,分数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参考目标院校历年分数线,看该专业近几年分数线变化情况,涨降幅度如何。然后对比判断自己的分数是稳进复试,还是擦边危险,或者无缘复试。


会有同学问,到底多少分才算稳?一般情况下,

单科超出3分以上就问题不大,总分,乐观一点,超出10分,保守一点,高出20分算稳。不过,你要结合目标院校今年招生人数、报考热度,来预估留出“安全分”。所以说,如果你报考的专业热门,报考人数多,统招名额少,那么你的“安全范围”就要适当调高一点,做好风险把控。


2.成绩查询系统不显示排名怎么办?

没显示的只能根据往年进入复试的分数情况估算了,也可以打电话给院系招生办问问,也可能问出排名。最靠谱的就是托熟人,问问有没有认识的学长学姐、朋友同学、老师,是可以查到排名的。


3、查到排名之后,如何判断是否进入复试?

这就要根据复试差额比。举个例子,A学校某专业今年招收10个学生,复试通知中写明复试差额比1:1.5,复试名单会按照成绩单从上往下,要求15个人进入复试,最终择优录取10人。现在复试分数线没有公布,你可以到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查看往年的复试差额比,从而判断自己是否进入复试。


实际上,有些学校虽然公布招生计划,但是最终有可能扩招,所以说复试、调剂这个过程,不确定性很大,你只有尽全力去准备,而不能抱着侥幸心理。


4、查过分数之后,稳进复试该怎么做?

经过第一步判断之后,如果属于稳进复试的,可以联系一下在读师兄师姐,通过微博、知乎、论坛、qq搜索关键字或者加群,也可以找到官网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和相关运营小编聊聊,也可以获取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打入内部”,获取更多的复试经验,包括复试的重点方向等等。

5、如果觉得自己擦线,接下来怎么办?

保险起见还是做好两手准备,不放弃第一志愿,同时为自己找好后路。在调剂系统开启之前,只能是各方搜集调剂信息,看到有符合条件的,就按照招生单位要求递交申请。

6、查到分数之后,有必要和导师联系吗?

能和导师搭上线是极好的(要根据自己所报考学校选导师的机制,有的是录取之后才开始选导师,有的是在报名的时候就已经选好了),当然也不指望从导师哪里获取什么实质的内容,有的态度比较好的,会跟你说侧重复习哪些内容,该如何准备,甚至对你的比较满意的会说一些“只要你好好准备复试笔试,过了没问题”之类的话。


提醒大家:不管是发邮件还是面见导师,你要给导师呈现的是你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你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你考上研究生之后你所要做的事情,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态度,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你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尽可能的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自己的求学能力,强调自己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不要担心没有做过拿得出手的项目或论文,展示自己能学习、爱学习该专业的精神,适当的“包装”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但是要记住,你要对自己要说的话、简历上的内容熟知,你说的话和简历上的内容导师都是有可能提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