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世界上能完全独立研制并出售的供应商只有美俄德日法等几个国家,简直屈指可数。近年来,我国的航空界和空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陆续推出了C919大飞机、蛟龙600水上飞机、歼-15舰载机、歼-20战斗机等等,为国家赢得了世界喝彩,但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这一块,却一直是中国航空界和空军的一块“心病”,和邻国俄罗斯、日本的航空发动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不要提和美国比了,中国航空发动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也许有人说了,中国不是有太行发动机(涡扇10)、峨嵋发动机(涡扇15)、黄山发动机(涡扇19)了吗,中国不是发现了铼金属了吗?不是克服很多技术瓶颈了吗,为啥还是不行?拿大量列装的太行发动机来说吧,虽然它的使用寿命比俄罗斯AL-31发动机,但只有美国同档次的发动机寿命的四分之一,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瓶颈集中在两点:材料和工艺,最大难关就是叶片的制作工艺,过去中国已经克服了航母钢铁、拦阻索等问题,可航空发动机叶片就是迟迟攻克不下来,叶片的好坏决定着发动机的寿命,它的加工精度极为高,需要靠自己独立摸索,别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中国所有机械制造业最致命的缺点。

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其实,中国应该在40年前就能解决此问题了,为啥拖到现在还是没克服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中国航空发动机“含恨”失叶片呢?

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前苏联反目,西方向中国伸来橄榄枝,中国和西方关系升温,才有了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重大事件。1975年,英国罗罗公司被批准把斯贝MK-202发动机售给中国,并且一次性购买了生产线,中国为此花了6.5亿美元,大家好好想啊,1975年的中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6.5亿美元是多么大的数目啊,中国购买它是为了解决国内航空发动机的空白,制造更多的战斗机,苏联大哥不愿教,那我找西方买,请西方当老师,传授发动机技术。

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英国是出了名的狡猾奸诈,中国天真认为签了合同,英国就把什么技术一股脑教给中国,英国抓住合同的漏洞,就是不提供设计经验,不派发动机专家接受技术咨询,也就是说,英国只卖给中国发动机产品和技术,就是不卖“脑袋”,中国派去工程师在英国培训期间,遇上一个难题,斯贝发动机上一级压气机叶片制造太复杂,中国工程师看不懂,想要生产工艺图纸,英国以它是第三方专有权,不再合同范围,必须另交钱才能学,于是中英争议就从这个零件爆发了。

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最终结果,英国还是没有把叶片的生产资料给中国,在合同纠纷期间,中国在英国的帮助下生产了4台斯贝发动机,安装在歼轰-7“飞豹”上,中国又花了28年才把斯贝发动机国产化,这就是涡扇-9,可惜已经是2003年了,而此时的涡扇-9却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设计,早就被时代淘汰了。叶片还是最大的拦路虎。

中国花6.5亿美元引进发动机,为啥40年未能掌握技术?此国在作梗

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起步晚,发展慢,无法做到弯道超车,但中国一步一扎实慢慢探索学习进步,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中国迟早克服发动机心病,毕竟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罗马不是一天建造的,加油吧中国科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