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记忆只有3天?许可馨给留学生抹黑,“德育教育”不可缺

学生的教育,到底什么最重要?

一直以来,留学生在很多人心中都是个高大上的词汇。多少家庭以此为傲,多少人羡慕、称赞。然而疫情之下,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个别留学生的恶劣做法将整个留学生群体都被抹黑了不少,特别是最近,“许可馨事件”再次将留学生群体推向了风口浪尖。

许可馨是谁?如果你还不知道,请自行搜索。这个出国留学、忘记祖宗,辱骂自己国家和人民,甚至藐视其他留学生同胞的“弱女子”,以一己之力迅速蹿“红”,甚至热度居高不下,彻底地“火”了。

不过这个“火”是引火烧身的“火”,玩火自焚的“火”。从她的不当言论发布以来,网上骂声一片,不仅仅波及到了留学生群体,甚至连她的母校中国药科大学、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也纷纷发表声明,苏州市纪委监委也通过官方媒体账号针对许可馨事件进行了回应。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3天?许可馨给留学生抹黑,“德育教育”不可缺

一番不当言论,激起了千重浪,让人可恨、可气,甚至可笑。据目前公布的信息,许可馨是中国药科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曾在201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药科大学赛区初赛三等奖,2018年6月,被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公示拟推荐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实习生项目,本科毕业后,自费出国留学。

这样的履历,如果没有这一次的事件,或许不会让大家认识她,但认识她的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竟然发表如此不当且无知的言论,实在是不得不让人反思,什么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优秀的,教育的重心又该放在哪里?

不可否认,我国很多各领域的顶尖人才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回到了国内,在各自的领域默默付出,为国家和人民做着贡献,让人由衷地敬佩。但如许可馨一般,愚蠢无知、崇洋媚外、甚至思想极端、价值观扭曲的留学生也不是个案。

2017年,杨舒平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在夏季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让无数中国网友反感,并引发了热议。

这个从小在空气质量极佳的城市昆明长大的杨舒平,在演讲中声称自己在国内每次出门都要戴口罩,不然可能会生病,而当呼吸到美国的第一口空气后,感到清新甜美,显得格外的奢侈,这让她感受到了自由。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3天?许可馨给留学生抹黑,“德育教育”不可缺

我不知道昆明和美国究竟哪里的空气指数更好,毕竟没有实际的数据作比对,但我真的想问一问,如果在昆明都要怕生病而戴口罩,那这个杨舒平是怎么 活这么大的,这种“外国的月亮更圆”的跪舔,让昆明发布都不得不在官微上隔空喊话,表示不背这个锅,而昆明当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是100%。

事实上,杨舒平的“跪舔”并没有给她带来优厚的工作待遇,相反四处碰壁。外国人也不全是傻子,一个靠侮辱自己国家来取悦他人的人,又怎么能够让人看得起?一个谄媚的、谎话连篇的人,又怎么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

马里兰大学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大学,能够作为中国毕业生的代表,想必这个杨舒平的成绩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然而这并不能代表其真正的优秀,和许可馨一样,她们只是中国留学生庞大群体中的个例,但这样的个例又有多少?

在教育始终以成绩、学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时候,这种教育也就充满了功利。我们总说“品学兼优”,这是品德和成绩的双重肯定,可实际上,品德是无法量化的,

很多情况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管品德是否高尚,都会被称为品学兼优;而人品再高尚,其他方面再优秀,如果学习成绩不是那么好,就很难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对于教育本身来说,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3天?许可馨给留学生抹黑,“德育教育”不可缺

德育教育虽然一直在提倡,可事实上又有多少人在意?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学校教育的侧重,社会教育的熏陶,当人们

习惯用钱来解决问题,习惯用成绩来判断学生好坏,习惯炫耀财富和人脉,又有多少人能坚守初心?德育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所有家长、老师和全社会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核心。

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字始终排在首位,有德无才或许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有才无德却可能成为更大的祸害。

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留学生这个词很高大上,也很羡慕和崇拜这个群体,因为我知道,他们会带着一腔热忱和激情,用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做出贡献,借用漫威电影里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而对于许可馨、杨舒平之流……对不起,我只是一只“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