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一月记——《捉妖》=《精灵宝可梦》+《区块链加密猫》

捉妖一月记——《捉妖》=《精灵宝可梦》+《区块链加密猫》


从4月11日正式公测到今天,《一起来捉妖》上线刚刚好一个月,而这一个月,“捉妖”的路走的异乎寻常的顺畅。

作为有着“腾讯首款AR+LBS”头衔的游戏,从概念之初就带着耀眼的光环,不仅有着区块链的热点,也有着腾讯社交buff的加持。作为天之骄子,它似乎也不负众望,在游戏行业卷起了一股捉妖的风……

《捉妖》首次被曝光,是在去年的4月23日的UP2018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当时,正处区块链概念的热潮中,嗅觉灵敏的腾讯也看到了这个时机,所以对外的一致称呼是“腾讯第一款区块链游戏”。只是到了今年公测宣传时,区块链名头被锁进了小黑屋,仅仅在腾讯区块链平台的案例展示中还能找到残存的影子。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手游之一。

虽然被诟病抄袭国外的《精灵宝可梦》,但是凭借AR+LBS的游戏模式,给了国内无法接触《Pokemon GO》这一类游戏的玩家一种全新的游戏体验,吸引了很多尝新的用户。

而其中的如挂件般存在的区块链技术,依旧被众多币(链)圈人传颂,而其也是《捉妖》初始流量来源的第一块洼地,目前在小编个人游戏里微信好友中,币(链)圈人就占据了90%以上。

通过这款游戏,腾讯也开始探索全新的社交以及引流新模式,从线上到线下,从AR到区块链,从ctrl+c到ctrl+v处处都体现了捉妖的野心。

一、隐身的精灵,新生的妖

《捉妖》在被腾讯提出的两年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上线了一款同类型的游戏《PMGO》,这款由任天堂和谷歌Niant合作打磨出来的游戏,一出场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狂潮。

上线首月就以二十天斩获1亿美元营收,三十天获1.3亿次下载,创造了上线首月创收最多的记录,并在打破了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2016年的夏天,腾讯和《PMGO》之间还有一段故事。在任天堂宣布《PMGO》不开放国区之后,悲伤的网友开始畅想腾讯或者网易能够得到这款游戏的代理权。而在2016年7月,腾讯移动游戏新品发布会上播放的影片中出现了“精灵球”和“小火龙”,这引起了一片猜测和推论。

捉妖一月记——《捉妖》=《精灵宝可梦》+《区块链加密猫》

六个月后,大家没有等到腾讯代理的《PMGO》,却收到了游戏工委发布关于《PMGO》的公告。公告中指出,广电总局认为,此类型游戏在运营中存在较大社会风险,例如:对地理信息安全的威胁、对社会交通安全和消费者人身安全的威胁等等,因此暂不受理审批此类型游戏。

最后,燃遍世界的火,也没能到达中国。但是面对这样吸金能力爆表的游戏,不仅仅是腾讯,其他厂商都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之后出现了《城市精灵》、《捉妖手机》、《次元猎人》以及蓝港互动的《捉妖记GO》,但是在送审时,广电总局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而这些游戏也没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此前,由于监管部门对 AR+LBS 玩法的审查非常严格,不仅导致《Pokémon GO》国服代理遥遥无期,还造成国内拿到版号的 AR 手游数量不足 10 款,而且,这些过审产品除黑桃互动的《捉妖手机》外,其余要么仅仅是已上线游戏的 AR 版本,要么产品知名度极低。2016 年底,支付宝上线了 AR 手游《萌宠大爆炸》,但由于渠道单一,且支付宝意在以此切入社交领域,导致这款产品很快偃旗息鼓。种种因素,使得国内 AR 手游市场一片惨淡。

直到2017年的9月,腾讯的《御灵:缘定都市》开启了首测,才又开始出现这一类游戏。同时这个游戏也被认为《一起来捉妖》的前身。在2018年2月取得版号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现在的《一起来捉妖》。

即使比《PMGO》晚了三年,但是诞生于春夏之际《捉妖》,隐约也有着《PMGO》当年夏天的风采。上线五小时,成功登顶Appstore免费榜,成为国内最快登顶的手游,长时间霸占IOS游戏下载量和畅销榜的头部地位。

除了捉妖出色的市场表现,游戏中的设计也彰显了腾讯更大的野心。

二、社交+线上线下

腾讯在其擅长的社交功能上进行了突破。

利用 AR+ 社交双重叠加增强游戏代入感:《Pokemon Go》类似单机体验,主要侧重于收集,相互交流大多通过线下交换等活动实现;而《一起来捉妖》则在融入A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同城组队、实景打擂台、看到附近的好友,加入同城圈子等一系列社交玩法,深化社交系统。在传统聊天室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时探索功能。

让御灵师(游戏主角)能线上结缘,线下对战活动,更加方便的交流妖灵培养选择,使得其兼具社交属性和娱乐性。

更直接的就是在游戏中直接打通了和微信的联系,游戏中的玩家可以入群,直接跳转微信。而这也成为了类似陌陌,探探的属性,不同的是,你不用问“加个微信”这样的问题……

捉妖一月记——《捉妖》=《精灵宝可梦》+《区块链加密猫》


三、挂件区块链

在腾讯提出要做个游戏的时候,正值区块链火爆火爆。在追逐热点上,腾讯从未缺席。

捉妖一月记——《捉妖》=《精灵宝可梦》+《区块链加密猫》

但在一年之后游戏上线的时候,区块链三个字没有出现在官网的任何角落,在宣传中也只字未提区块链,唯一找到联系的是腾讯区块链网站的案例展示平台上。

游戏中的确有区块链系统,《一起来捉妖》对区块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游戏内的“专属猫”系统。这个系统更多的还是一个挂件,因为即使拿掉这个,完全不会影响到游戏的可玩性,

猫系统中,“初代猫”有64万只,玩家与玩家之间将初代猫进行繁衍,最多可诞生1105亿只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专属猫,每一只猫拥有独一无二的DNA,终身拥有,永不消失。游戏中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每一笔流水都可以在媒体节点上以开放的方式被监督。

而这个游戏的模式则是来自2017年11月,在区块链圈内火的一塌糊涂的加密猫,一个一只虚拟猫被炒上上百万的区块链游戏。

《一起来捉妖》是一个大杂烩,即使满是ctrl+c的痕迹,但是依旧不妨碍他成为一款现象级的游戏,仅仅上线的首月,流水就达到了4亿。

庞大的腾讯根基可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