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前言】

我想最近一段日子裡,大家很多人都待在自己的家裡防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在古時候醫療水平落後的情況下,是如何進行防疫的呢?

筆者通過翻閱資料,設定情景,以明朝的“永樂六年瘟疫”入手,從一個明朝普通官員的視角,為大家展示古代防疫的過程,以供大家瞭解。(以下為正文內容)

【背景】

我叫方一牛,是明朝某省下轄某府的一名戶房官員,我生於洪武年間,現在是永樂年間,已近不惑之年。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開端】

二月:

月初,我們府衙裡收到了來自轄區各縣的急報:



甲縣急報:“瘟疫四起,染瘟者倒臥無人照料……父母皆亡,子女出逃者。民眾食則無糧,眠則無所。


乙縣急報:“上天降疫,傳染甚盛。日染每不下數十人……有全家疫半者,四處狼藉。屍體眾多,無人收殮。”



知府大人召集我等一眾官員商議,聽聞急報後,我和同僚們都感到震驚。通過一番長久的商議之後,知府大人發佈了以下告令:

其一:命我等官員安撫城內及周邊百姓,以防百姓流竄導致疫情擴大。

其二:嚴格把守城門不可讓疫情蔓延到城中。從疫區所來之人,無論官民,一概不得入城。

其三:根據具體情況,往城外運送一定糧草衣食,賑濟災民。

二月中旬,此時府轄各縣,疫情不斷蔓延。城裡的百姓沒有不談疫變色。唯恐瘟疫蔓延到城裡。

我在城上觀看到城邊的難民已有數千人。這些難民身上所剩乾糧無幾,能夠聽到到處都是抱怨聲,他們想要進入城裡乞討。數千的難民,都圍在城的周圍,看的我很揪心,卻無能為力。只能派軍士賑濟一些被杯水車薪的乾糧。

就這樣到了二月下旬,突然溫度驟降,寒風凜冽。城外難民老弱病殘的凍死眾多。難民為了禦寒,將城外乾草樹木盡數點燃用來取暖。由於斷糧且寒冷,百姓們哀聲遍地。且難民太多,此時戶房裡的所存糧草已所剩無幾,我感到焦頭爛額,有些不知所措。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蔓延】

三月:

月初,在城裡我看到了些春天的氣息。陽春三月本應是鶯歌燕舞、生機勃勃的季節。然而城裡的百姓卻沒有以往春天的愜意,因為疫情已經迫在眉睫了,大家都感到惶恐不安。

三月中旬,知府大人再命我等一眾官員巡視城內安撫民心,這天我在城裡視察時,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城裡也沒有能夠逃脫瘟疫的魔爪。疫情已經在城中逐漸蔓延開來了。(注:源頭應該是曾出城賑災的那些士兵,他們曾經與外面災民有過一段時間接觸,將外面的疫情帶了進來。其實如把這些士兵隔離一段時間再入城,那麼城裡就沒事了。但明朝沒有那麼專業的醫療機構,且缺乏應對傳染病的知識,因此釀成了大禍)

經過一番調查,我瞭解到疫情最初是在城裡的軍營裡爆發,感染了一些士兵。其中十成有兩成都被感染了。好在士兵們的身體素質還行,死亡率並不是很高。

不過由於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城裡,大家你來我往的,然後疫情也就在城裡不斷擴大,進入到百姓中去。身體強壯的百姓倒還可以,那些老弱病殘的人感染了瘟疫,就只能等死。

沒想到嚴防之下,疫情還是發展到這種地步,我感到手足無措,我忙裡忙外,數日都不得歸家。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爆發】

四月:

月初,我收到了我的一個好友因感染疫病去世的消息,悲痛之餘,我前去弔唁他,順便看看當前疫情發展狀況。我不敢靠太近,遠遠看到他的床被枕頭等遺物,上面斑斑血跡已經結成了黑色的痂,估計已經去世有段時間了,我也不敢呆太久便默默離開了,回去以後,沒有什麼心情吃飯,也沒有心情睡覺。

到四月中旬時,城裡已大範圍蔓延了,死了很多人,屍體隨處可見。之前疫情在城外氾濫時,城裡的郎中大都外出去施救,沒想到現在城裡也淪陷了。這些外出郎中為了醫治病人,導致了他們也感染了不少,導致城裡的醫療資源越來越匱乏。

軍營裡的兵卒們由於每日同寢同食,幾日下來,感染來越多。城內城外上上下下,都漸漸亂作一團。

看到情況已經不可控了,我趕忙前往府衙彙報,現在的府衙已經沒有什麼生機了。外邊站著一些衣衫不整的兵卒滿臉疲憊、雙眼發紅。一些兵卒都東倒西歪的靠在牆上睡著了,看樣子已經累的不行了。

見到知府大人後,我給知府大人彙報了情況:



“如今轄區各縣疫情肆虐。感染眾多,瘟疫控制不住。卑職親眼見到有的家中感染近半,各縣死亡數千。人們害怕被感染,人心惶惶。更嚴重的是,現在城內也感染了很多難民,他們在街道上痛哭哀嚎。我們城內存糧、藥材、郎中等嚴重匱乏。卑職等深感力不從心,請求大人上奏請朝廷速速援助。”



知府大人聽了我的彙報後,向朝廷上奏請求援助。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應對】

五月:

月初,朝廷接到奏報,為我們派來了抗疫的官員,增援了一些郎中和藥材,知府在和朝廷派來的官員商議之後,發出了以下告令。

其一:在城中廣貼告示,安撫人心,以表示官府對防疫抗疫的決心。

其二:對感染者沒錢買藥的,發放一定的免費湯藥,以緩解疫情。

其三:發出告示尋找能抗疫的良方,尋找郎中。

其四:派出士兵去收殮處理暴露街頭的屍體。

到月中的時候,我看到的確開始小有成效了,但並沒有完全控制住疫情。這次的疫情治癒起來較為困難。藥材大都一些清熱解毒的藥方,雖有一定療效,由於藥材不多,面對這麼多的染疫者,顯得於事無補。

且派出去的數百名士兵為了收殮屍體。長期與屍體打交道也開始感染瘟疫。過了幾天有一些士兵就一病不起,還有一些士兵在收殮屍體的途中,便站不起來了,可以使用的兵力嚴重缺乏。

到了五月下旬,我再在城裡視察時,城裡已變得死氣沉沉了。曾經繁華的街道,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偶爾有幾個行人,也是匆匆路過,身影十分慘淡。街頭上只有幾隻野狗在亂竄。小巷子裡又慢慢堆了很多沒有人管的屍體,各家各戶都門窗緊閉,不知道哪家有活人,哪家沒有,一片淒涼景象。我深深感到了這次瘟疫的嚴重性。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加強】

六月:

鑑於防疫困難重重,我們眾官員深深感到了力不從心。現在疫情越來越嚴重,物資越來越匱乏。在我們向知府大人深刻彙報了情況後。知府再次上奏朝廷,朝廷這次加大了力度,不僅從朝廷,也調集了周邊地區資源,派來眾多的郎中以及大量的藥材以及眾多兵卒援助。經過眾多郎中和我們眾官員深刻的討論之後,這一次,大大加強了防控疫情的力度:

其一:一旦發現有染疫者便將他隔絕起來,不得與外人接觸,親朋好友也不可以見面。(注:如此做也就斷了傳染源,等散佈在城裡染疫者越來越少,時間長了疫情也就慢慢控制住了。)

其二:派人在城外搭建近千頂軍帳,組成隔絕大營。將染疫者都送往軍帳裡。兵部隨後也調撥了上千頂軍帳送來,數千名士兵駐紮在城外,對軍帳裡感染瘟疫的病人嚴加看管,不許四處亂跑。

(注:隔離是我們古代防疫控疫的最佳途徑和也是常用途徑。)

其三:數千名士兵的組成龐大收屍隊伍。每到一條街便挨家挨戶處理屍體,並排查感染瘟疫的人。如發現有感染瘟疫的人,即刻送往城外的隔絕大營。 但凡有鄰居親朋等知情不報者則論罪處理。

就這樣,半個月後城裡的屍體大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後來再有死亡的,則接著派兵將處理屍體。

由於我們派士兵大量的收殮屍體,城外來不及掩埋的屍體越來越多,足有數千具屍體形成了駭人聽聞的小山堆。起初還能夠掩埋屍體,到後來由於掩埋起來太耗費人力,也沒有太多的地方掩埋,且掩埋途中存在感染風險,於是將一些屍體用火焚燒掉。

城裡的人看到城外有火光和兵營,有人傳言染疫者盡數被拉到城外殺掉了,鬧得人心惶惶。還有一些民眾拒不配合,由於古人講究葉落歸根,死也不願離開家,引起了一些官民衝突。不過好在並沒有什麼大的騷動。

其實在我看來,雖然這些屍體被付之一炬,沒有落葉歸根埋葬土中,但這也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結束】

七月:

採取著這樣的措施控制著疫情,月餘後,我們取到了明顯成效。已經得了瘟疫的人,雖然仍在大批的死亡,城內的新增感染人數卻逐漸開始減少了。

  七月下旬,新增疫民數百人。

  八月,不到百人。

  九月,十餘人。

十月,零人。

至此,一場持續了半年多近一年的瘟疫,基本告一段落了。

  此時我看到城內百姓們在慶祝戰勝瘟神同時,也在因疫情逝去的親人朋友而痛哭流涕,這或許就是悲喜交加吧。

城門解除了禁令,在外的士兵也大都回到了城裡。不過城外的隔離大營依然是禁區,不準人們隨便進入。直到過了很久,才解除了禁區。

疫情結束後,我和同僚大致統計了下城內死亡人數。結果竟近半數,真是駭人聽聞。經歷了這場災難的我,如同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我看著四周的場景,有種恍若隔世感覺。城內城外一片萬物蕭條,百廢待興之景,好不淒涼。

我長吁了一口氣,回到了家中,和我的妻兒團聚在一起。本以為這輩子很可能再也見不到了,沒想到能夠我和妻兒都能夠平安。我們都很激動,抱頭痛哭,淚如泉湧。之後,我也顧不上吃飯洗浴,便一頭栽在床上睡著了。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結語】

這篇文章,是我設想站在“永樂六年瘟疫”一名普通官員的角度,通過第一人稱的方式,為大家描述了一場古代抗疫的經過,以便於大家瞭解有關古代抗疫的事情,並以史為鑑。文章靈感來源於:



“1408年,明永樂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撫州、福建建寧、邵武,自去年至十月,疫死者七萬八千四百餘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永樂六年瘟疫”——從一個明朝官員視角,看古人是如何防疫的

【補充】

分區隔離:

《後漢書》記載:“中郎將皇甫規率軍西征姜人,軍中爆發疫病,死者無數,皇甫規下令將感染的官兵安置到菴廬隔離治療。”

派醫配藥:

《宋史》記載:“每遇疫情,朝廷派良醫赴疫區檢視。根據病症,配藥賜於疫民。”

焚埋屍體:

《宋史·五行志》記載:“南宋嘉定元年,江淮一帶瘟疫肆掠,哀鴻遍野。官府出資,凡安葬二百具屍首者獎勵度牒一道。”

主要參考:

《明史•五行志》

《明史紀事本末》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