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朝阳:28岁成剑桥博士、中科大教授,被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他曾获得2019年度“仁科芳雄亚洲奖”,仁科芳雄是日本原子物理学的开拓者,

培养出了以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等多名物理学家,创立的学派先后有9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不到4个月的时间,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公布,又授予他2020年度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该奖章设立80年来,他成为首次获该奖的本土研究工作者。

他就是80后,出生在浙江东阳的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陆朝阳。

国外大奖频频聚焦在陆朝阳的身上,他到底掌握了什么重要科研成果,让国外大奖频频青睐?

陆朝阳:28岁成剑桥博士、中科大教授,被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陆朝阳教授在基于单光子的量子信息方面做出了多项重要突破,为亚洲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确立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仁科芳雄亚洲奖” 评选委员会的评语总结,可见陆朝阳的科研水平。

陆朝阳28岁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正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量子先导专项子课题等。

他在2007年,2012年,2016年,2018年四次刷新并至今保持着光子纠缠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和高维度量子隐形传态 ;首创量子点脉冲共振荧光技术 ,制备了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单光子源 ,成功研制世界上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 。2019年底,又在光学量子计算四大关键指标上大幅刷新世界纪录,站在了科技的前沿,让世界刮目相看。而这正是他获得频频获得大奖的原因。

陆朝阳:28岁成剑桥博士、中科大教授,被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当然,在这之前,他已经获得了诸多大奖,比如:2016年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同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欧洲物理学会授予“菲涅尔奖”等等。

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他们可能不太明白,有着这么多成就的物理学家为什么会回到中国?

在2011年初,陆朝阳就已经展现出不凡的才华。他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同时,还入选了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Fellow(入选比例约1%),是剑桥优秀的博士毕业生。的确,他有条件留在国外,甚至得到更好的科研条件,但是他获得了前沿科学知识,回到了养育自己的祖国,因为他是中国人。

在陆朝阳来看,量子信息有着潜在重大应用,中国也在该领域的日益重视,他博士毕业以后,便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为推进国内相对薄弱的固态量子调控技术的研究,把这个领域做大做强,将该项前沿技术真正为国家所用。

陆朝阳:28岁成剑桥博士、中科大教授,被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

回国以后,陆朝阳一直记得回国的初心,他保持和潘建伟团队的密切合作,带领几名年轻的学生,组建了固态量子光源新实验室,向世界劲旅发起挑战。回国后,陆朝阳带领团队通过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突破。陆朝阳回忆起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还要从高中时潘建伟博士的一场科普报告开始,而就是这场报告,让他立下宏志。2000年,陆朝阳如愿以偿考入中科大,成为了潘建伟实验室的一员,开始了他的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科研生涯。

然而,陆朝阳还很年轻,他在科研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无疑他在年龄上有着绝对优势,希望他未来能够取得更多成就,让世界再次目光聚集在东方的古老国度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