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往茶几下面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家長一定要重視

疫情在家,雪碧每天除了瘋玩就是瘋玩了,因為是幼兒園,所以我也沒太要求雪碧必須幹什麼,只要每天都固定練習舞蹈一個小時,其他時間愛幹什麼愛幹什麼,因為我覺得,

對於她來說,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這個疫情假期可能就是最後輕鬆的時間了,不如讓她好好的享受一下吧。

孩子喜歡往茶几下面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家長一定要重視


雪碧每天都幾乎會把家裡翻個底朝天,而最近我發現,雪碧突然喜歡往茶几底下鑽,還會用沙發靠墊把茶几和沙發之間的縫隙給堵上,在茶几下面形成一個封閉的小空間,然後她把自己喜歡的布偶、畫筆、枕頭、墊子統統放到茶几下面,並且擺放的井然有序,儼然裡面就是一個小家的模樣

有時候還會把家裡的小帳篷拿出來,支在二樓的客廳裡,拉上窗簾,拿著露營燈鑽進帳篷裡,在裡面自言自語自說自話地表演起來。在她的故事裡還有爸爸媽媽的角色,會邀請我和老公一起進入她的小帳篷,跟她一起扮家家玩。

無獨有偶,昨天睡前,我跟閨蜜聊天,說起了雪碧最近愛玩的東西,閨蜜說我兒子跟小雪碧一樣,最近突然喜歡鑽洞,沒事就拿被支起來當帳篷,在裡面一呆就是一個小時,不喊他都不出來,在裡面就像過日子似的,啥啥都有,有一次還叫他爸跟他在裡面玩上影子游戲了。

閨蜜還說,她家鄰居的孩子也是這樣,把家裡所有的傘都撐起了,然後搭出一個小空間孩子就蹲在裡面比比劃劃地自己玩,還非常的開心,大人看見孩子這樣倒是也挺樂呵的,可一個地方霍霍總比滿屋子霍霍要強,孩子自己能玩也比粘著大人讓帶著玩要強。

孩子喜歡往茶几下面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家長一定要重視


不過,為什麼孩子們的樂趣都這麼相同呢?其實這和“空間敏感期”有很大關係,說明孩子這個時期正處在“空間敏感期”


孩子喜歡在家裡搭帳篷,正是建立空間感的最佳時期

什麼是空間敏感期呢?一般是指孩子在0到6歲之間,會有一個特定的時期,對空間表現出有很大的興趣,孩子會喜歡把玩具、石頭等東西壘起來、喜歡扔東西、還喜歡鑽洞,這是孩子探索空間的方式,感知自己和物體以及空間之間的不同關係變化。

孩子喜歡往茶几下面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家長一定要重視


在蒙特俊麗的理念中,“空間敏感期”是從“敏感期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育理念。因為在生物學中,人體對於空間,是沒有專屬的感知器官和感官,都是通過視覺、觸覺蒐集相關的信息傳遞到腦前庭,再由大腦運算後向身體四肢發出對應的指令,從而對空間做出判斷和推理。也就是說,空間感其實是一種生理需求。

當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之後,都有會下面的這些表現

孩子會喜歡扔東西、鑽山洞、對有小孔的東西感興趣、喜歡被爸爸舉高高、爬上爬下、和家長躲貓貓、還喜歡把東西壘起來。

孩子在做這些行為的時候,就是在學習和感知空間,孩子在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身體,探索著空間,讓自己對空間形成概念。

孩子喜歡在不同的空間中來回交替尋找其中的樂趣,感受不同的空間能夠容納哪些不同的物品,哪些空間能夠容納自己,不同的空間,給孩子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孩子會非常開心的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並且樂此不疲。

孩子喜歡往茶几下面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家長一定要重視


孩子在探索空間的同時,還能夠收穫什麼是方位感,就像雪碧一樣,貓在茶几的下面能夠理解前後,左右和中間的關係,當孩子長大之後,就可以學會觀察身邊的環境。

空間敏感期的孩子也是智能發育的最關鍵的時期,家長要抓住孩子的這個敏感時期,幫助孩子建立提高對空間感感知的能力。

孩子喜歡搭帳篷也是從中感受安全感

自從雪碧開始喜歡往茶几下面鑽之後,只要我一說她,她就會往下面鑽,她說害怕,這是孩子的求生本能,也是通過這個動作來尋找內心中的安全感,因為茶几下面的空間比較小,彷彿就像媽媽的子宮一樣能夠包裹住她。

孩子屬於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在孩子的眼中看見的事物以及角度都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大人蹲下身,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四周的物品,就會覺得每樣東西都會變大,甚至會帶來一種恐懼的感覺。空間也是一樣的,太大的空間就會讓人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感覺的自己的渺小,會失去安全感。

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雖然處在黑暗之中,空間也很小,但是正是這樣的空間給孩子帶來了無限的安全感。孩子出生後,會依賴媽媽的擁抱,因為能感受媽媽的溫度,也能聽見媽媽熟悉的心跳,同時還有被包裹的感覺,會讓孩子回憶起在子宮中的感覺,從而帶來安全感。

孩子睡覺的時候,喜歡背靠著東西,如果媽媽在身邊會不自覺的往媽媽身邊靠攏,這也是在尋找安全感的一種舉動。

孩子鑽進搭好的帳篷裡,空間變小了,光線變暗了,最大程度的模擬了子宮的環境,所以孩子會從中找到安全感,孩子會找到自在的感覺,這種熟悉的感覺也會讓孩子感覺到非常的舒適。


孩子喜歡往茶几下面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家長一定要重視




家長可以通過遊戲來發展孩子的空間感以及安全感

孩子搭帳篷,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家長可以知道孩子進入了空間敏感期,可以很好的利用這個時期,讓孩子的安全感和親子關係更加的密切。下面有幾個比較好的小遊戲,能夠幫助家長達到目的。

一、在家想方設法為孩子打造一個帳篷

可以利用家裡的床單、被罩、靠墊、枕頭等物品,給孩子搭起一個小帳篷,一家人都鑽進去,和孩子一起感受在小空間裡的樂趣。

在雪碧小的時候,爸爸用紙箱給雪碧搭了一個小房子,還在外面貼上了漂亮的封面紙,雪碧就很喜歡,經常鑽進去玩,還會在裡面吃東西,也經常和我們倆模擬有人敲門的遊戲。為了讓雪碧玩的更開心,我特意在網上買了一個小露營燈,讓雪碧放在小房子裡,而雪碧也是把那裡當成了自己的秘密基地,什麼“寶貝”都往裡藏,就像小倉鼠一樣。

現在雪碧長大了,那個小房子也沒有拆,現在被娃娃們佔領了,雪碧就開始鑽茶几,趴在茶几下面看書,有的時候還會在那睡覺。

二、躲貓貓

躲貓貓是孩子最愛玩的遊戲了,不僅刺激還能讓孩子感受到小空間和大空間不停的變換。家裡的窗簾後、櫃子裡、門後、桌子下面、茶几下面都是躲貓貓的好地方。孩子會專門找空間小有遮擋,並且能隱蔽的地方,然後藏進去。

雖然孩子每次藏起來都很笨拙,家長几乎一眼就能看見,但是在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可以假裝找不到,這樣可以先滿足下孩子的成就感,並且讓孩子能夠多感受下小空間的感覺,假裝找不到或者是假裝很費勁才找到孩子之後,孩子都會顯得異常的興奮並且驕傲。甚至有的時候,如果看大人太長時間沒有找到自己,孩子還會自己蹦出來,像家長證明自己,“你看我多厲害,你都找不到我。”

孩子喜歡往茶几下面鑽,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需求,家長一定要重視




結語

孩子搭帳篷躲貓貓,看似非常幼稚的行為,其實顯露出孩子的發展進程,如果家長合理的利用了孩子的這個時期,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安全感和空間感,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還是有很多助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