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学者大队,忍受士兵羞辱只为见证古文明

引言

有一事也很独特:这么一大批知识分子,任他们放手去干,而所在的这个国家,当前艺术、科学颇为落后,却有着一段高度文明的过去,「巨大怪异又雄浑」。

此行组成精采已极,亦如百科无所不包。除去足可以配备一整个城镇的大量补给、辎重,船上还装载着各式供机械、科学之用的各种仪器;全套印刷设备两组,希腊文、阿拉伯文,以及其他文字字形一应俱全,外加书写、绘画材料;500种参考用品用书。

奇特的军人

1798年5月,土伦港口船桅云集如林:十五艘战舰、一打三帆快船,还有双桅船、各式单桅船,凡300艘各型大小船舰,到科西嘉岛又另有三艘护航舰会合,运送3万8,000名兵员与一万名非军事人员。陆军军官阵容比平常为多,将军更甚。

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学者大队,忍受士兵羞辱只为见证古文明

学者之中,铨叙为「将军」职等者包括学术界权威如多洛米厄(地质学家,日后多洛米山脉即从其名)、傅里叶(物理学暨数学家)、康特(化学家)、圣希莱尔(动物学家)、奇纳(天文学家)、拉莱伊与德斯金内(医生)、兰可特(外科大夫)、皮耶(工程师)、赫杜蝶(花卉画家)、维永朵(音乐家)。共有两对兄弟,一对父子;出航时无人懂得埃及古物,回程时有了许多专家。

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学者大队,忍受士兵羞辱只为见证古文明

旅途的辛苦多不胜数,无法全面详载。对学者大队而言,此行意味着必须硬着头皮吃苦将就,军士也憎厌他们,轻蔑之情全不保留,还好将军们不曾如此。

一行舰队躲开了纳尔逊,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马耳他,在那里拿破仑大显其统治、改革才能;他废除奴隶制度,翻修行政、财政、教育系统。但是在埃及登陆却是另一回事——如今大家都知道此行的目的地了,纳尔逊冒险挺进,驶入法方舰队停泊的避风港,击沉了几艘法船,造成军士损失,学者部队则安然无恙。

从此刻起,这支学人队伍也一再暴露于升高的战斗之下,以及当地人的反抗之中。最糟糕的磨难,则可能是许多长途跋涉、各种不同方向的穿越沙漠之旅,又累、又渴、又中暑、又沙盲,还得忍受军队的愚弄嘲笑,这都是为求科学成果与惊人发现的代价。

对史家来说,实非小可之事更包括以下:这些人方从他们的实验室、画室、教室新鲜出炉,一夕之间就把自己改头换面变成火线上的作战者,又建造工事、治理攻占的乡镇、挖掘废墟、利用不熟悉的材料打造器械。

这些读书人的勇气之高,只有他们的足智多谋可以匹配;化学家暨画家康特,发明一种新帮浦、做出无铅铅笔、改良水磨的传动装置,还发现一种复制彩画的方法——这可是在石版印刷发明的十年以前。所有这一切,都系因应埃及当地困境而生。

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学者大队,忍受士兵羞辱只为见证古文明

植物学家奈可图,研究埃及农业及当地农工的习惯;数学家蒙日算出摩西井泉(地下泉,据闻永不干涸,相传为摩西遇其妻处)的奇特水力原理。陆军工程师皮耶为拿破仑指定做总部的官邸造了一座楼梯及露台。傅里叶在微分方程与主持审讯(临时设立,却属必要)之间,来回穿梭忙碌。马赛尔是阿拉伯专家,变成报刊负责人,每十天定期发刊一次,不时包括学者的报告,更经常的内容则是给部队看的新闻。

外科大夫拉莱伊对当地混合人口记下人种学的笔记——埃及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希腊人、犹太人和贝都因人;木乃伊发现了,他又研究香料药物防腐的方法。当伤寒开始猖獗,队中的众天文学家又摇身一变,成为气象学者,帮医生观测天气、风向。科学征服了一切。

远征队伍的官方任务有三:

(一)研究一切有关埃及的事物。

(二)传扬启蒙开化的理念与生活习惯。

(三)提供政府可能需要的任何信息。

任务一与任务三圆满丰富地完成,任务二则差强人意。当地人对这些机器、技术,可一点也不觉了不起;但是竟有这么多外国人为了可笑理由,研习阿拉伯语文、在沙漠里跑来跑去,才令他们感到万分惊奇。20万人口的首都开罗,总算同意屈就,每天把主要街道清扫两次,并把垃圾清走。可是女人不戴面纱,则令当地人大为震惊;看见自己被人用铅笔素描画下,吃惊的程度稍轻,不过竟然还涂上颜色,这可真吓死人了,岂不成了巫术作法的工具。

在西方人这一边,对眼前的景象风光、生活形式和当地人民,倒颇觉开心有趣。几个月过去,他们就已经把当地人视同法国人了;这种心态一向是各地法国殖民者的特色(与英式作风完全不同)。

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学者大队,忍受士兵羞辱只为见证古文明

在埃及,他们容忍当地所有做法,只除不讲卫生一项;他们纳当地女子为情妇(有位将军还娶了当地女子为妻,并改信伊斯兰教),他们研究本地风俗习惯,完全不带降尊纡贵心理。音乐家维永朵一开始很拒斥各个民族的不同音乐,久之却进而欣赏享受,甚至能分辨其中优劣,兴起应有的情愫反应。调查疾病之际,医生德斯金内吩咐助手仔细留意民间医药——「迷信也许能教我们一些有用的东西。」除去这最后一项智慧之言,这支学人大军的表现及态度,实可称「启蒙精神付诸行动」。

拿破仑是这整项活动最高诠释者。他建议、组织、批评、激发灵感;他是法国内各研究组织,立刻在埃及成立研究单位,切记他本人也正是其科学部门一员。

蒙日任院长,拿破仑为副院长,三个月后更亲自接任院长之位。成员在一起讨论,报告在地研究的资料与成果,论文一经认可,便穿越纳尔逊的警戒线,连同众人的家属一起送回国去。邸中闲来无事,拿破仑也将思想理念做成休闲活动,把小批来客分成正反两方,辩论事先备下的各种议题:哲学、政务、宗教或伦理等等。

这支智囊团体可谓此类首创,规模也属最大

20个月内的成就何其丰硕,区区几页甚至一本书都难以尽述。最后出版的《埃及记述》,足足20卷超级巨册——约54吋高28吋宽的超大尺寸,是为容纳埃及纪念建筑物的图片——尤其是其中一图,画出了最微密的细节;埃及全地则制成40幅地图。出版工作在回到法国之后开始,耗时耗力,长达四分之一世纪,作者虽可享有版税,但是此时依当代标准多数都已达耄耋,更有不少已然去世。不过远征期间伤亡屈指可数,最重大的伤亡要数克莱贝尔将军被刺,发生在他继拿破仑接任主帅职务之后。

若为这167人铭刻一个共同墓志铭,也许可以如下:「他们采集了可及范围之内所有的动植物相、发现了新品种、填补了已知类别之间的空隙。」

圣希莱尔孜孜不倦搜寻,采集鱼类、哺乳类的标本,对他本人以及他之后的拉马克的演化观念俱有决定性的地位。化学、地质、地理和数学方面也有若干重大进展,埃及当地环境提供的新事例居功厥伟,兹举一例:贝特罗研究埃及现成的碳酸钠、碳酸镁,证明了所谓化学亲和力的观念不正确,并提出更好的假设代之。

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学者大队,忍受士兵羞辱只为见证古文明

埃及古文明也向他们敞开,供他们调查研究;一开始,受希腊罗马观点喂养教育长大的探险家们,觉得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野蛮玩意儿,但是帝王谷、石棺、木乃伊(玉手上还握着张纸草制纸)浮彫、古庙天花板上的黄道十二宫图等等,终令他们赞佩得五体投地。他们进行测量、绘制建筑图样、根据残迹推断历史、宗教。德农笔不停歇,以画勤做纪录,绘下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活着的或已故的,此外更描制了一板又一板的象形文字。

在罗塞塔,士兵清理地面准备构筑防御工事,意外发现了那块黑色的大花岗岩石板,学人大队的欢欣更达到高峰:板上共有三种文字,象形文、俗体(埃及人日用草书)和希腊文,破解埃及文字遂有望焉,20年后,在两位未参与此行的人士各自努力下共同完成,一名商博良,一名杨格。

《记述》卷中收录的石板图片为原件尺寸,原件如今则安居大英博物馆内,说明文字写道:「由不列颠军队所掳获(1801年)」,按字面虽然无误,但若加上「掳自从埃及撤出的法军」,就更合乎事实经过了。

除此之外,埃及社会、政制、律法、宗教、经济、技术,若情况许可,也都用统计方法勘查测量;这类调查有一个副产品,就是在开罗等地提供社会服务以及各类生活便利设施,尤其是19家医院,还有紧急救护输送,利用当地常用的交通工具骆驼执行。

为己之用,学人们又设立澡堂、戏院、跳舞厅和阅览室,所有的设施无疑都向埃及精英阶级开放(只限男性)。拿破仑坚持当地名流都是他的友人,全体黎民皆为他的百姓——他岂不正是阿拉最虔诚的敬拜者吗?

地形方面的测量调查,同时也进行、完成,目的是为实现一个旧有的主意,或者该说,为重现一个旧有的状况,亦即在苏彝士开凿运河,打通红海、地中海之间的交通。

他们做了所有地形测量,该有的沟渠、水闸等位置也都分别指定,诸事就绪可以动手了,但是却无钱开工,整个大计画遂进入休眠状态,直到进入下个世代,一位驻开罗的法国领事重新使之苏醒,运河(经重新计划)终于1869年完工启用。

然而当年的壮举,早在运河最后完工的70年前,便集中了各方面的努力,实属史前无例。学人大队像疯子般拼命干活,非为赶上截止期限,而是生活中没有其他目标,同时也想好好利用这个难得机会。

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学者大队,忍受士兵羞辱只为见证古文明

还有一事也很独特:这么一大批知识分子,任他们放手去干,而所在的这个国家,当前艺术、科学颇为落后,却有着一段高度文明的过去,「巨大怪异又雄浑」。更不寻常的是,这样一支平民队伍,竟可以在毫无准备之下突然投入战争,苦差还不只充军打仗一事:在埃及、在叙利亚,拿破仑另行发动战役,损失惨重,法国军队还犯下大规模的滔天恶行,温柔的文人被迫服从,见之不觉胆寒——直到电影、电视将这类血腥送入起居室前,还没有见过这类事例。


参考文献:

《埃及记述》

《法国大历史》

《从黎明到衰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