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都要陪孩子

孩子的一生都鐫刻著父母的烙印,也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未來的成就。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也是慢慢走遠的過程,等他們有一天長大了,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幸福健康,所以,珍惜和孩子一起的時間,我們真的陪伴不了太久。

缺失的陪伴是沒有辦法用金錢來買回來的,幼年時期的失落也不是富足的物質生活能補足的。父母的陪伴更包括了精神上的援助。孩子上三年級,放學回家都不和你聊聊學校發生的故事了,這樣的離散是不是來的太早了?難道父母和孩子之間除了錢就不能有更多的交流了嗎?

等到孩子報考大學了,你去給出這個那個的報考建議,你又瞭解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嗎,他到底對哪些感興趣?這些父母已經都不瞭解了。

無非就是想要代替孩子做決定,可是,精神世界並未有交集,給了意見也看不出睿智和高明,又如何能讓叛逆的孩子信服呢?這種陪伴,來的太晚了。

所以啊,每一個和孩子相伴的日子都值得好好珍惜,希望和孩子相知的歲月可以長一點,陪孩子長大,是爸爸媽媽一生最美的神話。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象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能轉變它的流向。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為什麼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為,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在後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如果母親愛打扮,其女兒也必然是愛打扮的。若母親是多舌的,女兒也不例外。同樣父親好喝酒,兒子也會喝酒;父親說髒話、粗話,則孩子也是如此。這已成為家庭教育的定律。

作為家長,不要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而應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做好榜樣,讓他們在實踐中感知那些道理,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理解,並運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朱熹曾說: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

人們總在說:道理聽了千千萬,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何?光聽道理沒用,光講道理也沒用。什麼才有用?行動。只有實實在在去做,才會開花結果。

希望孩子體格健壯,自己就不該好吃懶動;希望孩子知書達理,自己就不該野蠻粗鄙;希望孩子優秀,自己就應該努力。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是一座橋樑,是孩子學習的圖書館。孩子會感覺到愛,感覺到溫暖與安全,體會到父親的威嚴和母親的慈愛。也是未來孩子結婚生子的參照和標準,他將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相愛相親。不要僅僅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支持,就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折換成了人民幣。事業失敗了,可以從頭再來,而孩子的童年卻只有一個。

所以,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當我們老去的時候,一個不成器的孩子,可以讓你晚景慘淡;但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卻足以讓你生活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