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樹牢安全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安全生產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把安全生產擺到重要位置,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絕不能只重發展不顧安全,更不能將其視作無關痛癢的事,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一指示要求,既是一以貫之的宣告引領,又是振聾發聵的當頭棒喝。

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就是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係,大力實施安全發展戰略,為經濟社會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安全發展之路,安全生產工作才會被擺上重要位置,人民群眾才能安居樂業,經濟社會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樹立發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個觀念。這個觀念一定要非常明確、非常強烈、非常堅定。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指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近年來,安全發展理念在全社會不斷弘揚和強化,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行動向導和實踐指南。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與安全發展共識同心圓的持續擴大密不可分。但我們必須看到,在少數地方,樹牢安全發展理念方面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向度偏差。講發展、論項目,口吐蓮花、滔滔不絕,說到安全生產則支支吾吾、心不在焉。

更有甚者,把安全生產當成發展的絆腳石、攔路虎、緊箍咒,在不具備能力與條件的情況下,依然奉行“揀到籃子裡都是菜”,為一些高風險、高汙染產能大開綠燈。

二是熱度偏差。有的領導幹部想起來抓一下,想不起來就擱置一邊;有空的時候抓一下,忙碌的時候就不聞不問;上面有要求時抓一下,上面沒發話就裝聾作啞;出了事故以後狠狠抓一下,風平浪靜之後又馬放南山。緊一陣松一陣,硬一陣軟一陣,忙一陣閒一陣,像打擺子一樣。

三是力度偏差。有的領導幹部看不到安全生產的長期性、艱鉅性、複雜性和系統性,頂層設計時大而化之,研究問題時不深不透,化解矛盾時畏首畏尾,政策支持時小裡小氣,導致該啃的“硬骨頭”不啃、該爬的“十八盤”不爬、該攻的“婁山關”“臘子口”不攻。

四是深度偏差。有的領導幹部對群眾的安全需求知之甚少,對所在地區的安全底數了解不深,對企業的困惑苦惱漠不關心,滿足於文件上作個批示、會上發表個講話、蜻蜓點水地檢查檢查,把“說了”當成“做了”,把“做了”當成“做到位”。

凡此種種,都是對安全發展理念的背離,都有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影子。事實證明,發展理念錯了,既解決不了發展問題,還會製造出更大的問題。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遲早要付出血與生命的代價。

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對領導幹部個人而言,要砥礪仁愛之心,以百姓之心為己心,以他人之心為己心,推己及人,敬畏生命,關注安全;要抵得住誘惑,“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不能冒險蠻幹,追求不講條件、不計代價的扭曲發展。對各級黨委和政府而言,要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加強督察考核;要健全風險防範化解機制,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要堅持依法監管,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要落實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持之以恆強基固本、系統治理。內外兼修,雙管齊下,安全發展理念方可樹牢夯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