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不畏惧孤独,灵魂才能妥善安放

01


最近读了贾平凹的《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本书共有五个章节组成,讲述了作者经历或者感受到的故事。感触良多。

读《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不畏惧孤独,灵魂才能妥善安放



第一章,作者就写了关于自己母亲的故事,他说:母亲的伟大不仅在于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母亲姓周,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后来知道了母亲叫周小娥,大人物之所以是大人物,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里的人叫过,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项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上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与苦闷也不与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得知我孤身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了泪,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都可以受的,少年时期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都是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


读《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不畏惧孤独,灵魂才能妥善安放

贾平凹



《孟子》上面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里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其实母亲并不是要儿女获得多大的成功,而是希望子女能够平安喜乐就好。


02


在生活上,贾平凹是这样写的:出游踏无名山水,省却门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脚在哪,路往哪,云在山头,登上山头,云却更远了,遂吸新鲜空气,意尽而归,归来自有文章作,不与他人同。
作者是这样看待读书的:读闲杂书,不必规律,坐也可,站也可,偶向墙根,水蚀斑驳,瞥一点而逮形象,即与书中人合、物合,愈听愈肖,或听窗外黄鹂,莺莺恰恰,能辨鸟语。



这段说明作者看美景,读书都是为了内心的愉悦,而不是随爱逐流,这句话与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异曲同工之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贾平凹寄情于山水,在山水间自得其乐,实在悠哉。


作者在谈人生时说:“人生多不幸,幸运的是活着。芸芸众生,好像就是跟着别人走,你不走就不行,但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关键是怎么走好面前的路


03

其实一直陪着你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独木舟



贾平凹说:“好多人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收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做一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青年作家刘同在高中时期有一段没有存在感和孤独的日子,除了没有友情,和父亲的交流也少之又少,对父亲而言,刘同是一个整天看电视,电视没有了还会继续看的孩子,而刘同却做完作业,希望父亲能和他谈谈,后来,刘同发现自己成绩不好,所以老师、同学、父亲才不理他,意识到这点后,刘同发奋努力,人生的困惑也能够解决了。


读《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不畏惧孤独,灵魂才能妥善安放

刘同



刘同写了一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本书用了讲了不同类型的孤独,它告诉我们,孤独不是失败,他是自己与自己相处对话的最好时光,就像刘同在书里说的: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历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读《生命是孤独的旅程》:不畏惧孤独,灵魂才能妥善安放


贾平凹文章里面说的:“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十年间,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也不知道怎样去活,也不去理会,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要时常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岁月中从容前行。


作者在最后一章里面写道:“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趣,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的;人可以无爱,不能无好,有趣之人肯定有神至而灵,是性情中人。”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上面说的:“用功但不功利;热情但不谄媚;善良但坚守观念。选择努力投入的事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选择密切在一起的人,是自己真正爱的。对人好,可是不讨好。做这样的人,才能在喧嚣中随时安静,在安静中随时沸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