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迷雾,解开金陵迷局

穿越历史迷雾,解开金陵迷局

——读柳三笑《金吾卫·风起金陵》

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一场战争。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旋攻入皇城,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燕王朱棣称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成为史上最大、最诡异的失踪悬案。而与之相关的历史车轮却依然滚滚向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未来只是不断地上演着历史。“一切似乎告以终结,一切又刚刚开始”,揭示了历史的轮回。父行子效,朱棣武装夺权,他的皇子皇孙们又会怎么做呢?柳三笑新著《金吾卫》以永乐朝为背景,围绕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的皇权之争拉开了历史的大幕。

穿越历史迷雾,解开金陵迷局

金吾卫,皇城卫戍部队的一部分。《旧唐书》卷44《职官志三》载:左右金吾卫(职)“以执御非违”,“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皆属焉。”在柳三笑的《金吾卫·风起金陵》中,金吾卫是一支比锦衣卫、孝陵卫更独特、更神秘的皇家禁军,不但掌管京城水火异灾处置、奸猾讨贼擒拿,还肩负着特殊的皇家使命。所以,金吾卫是大明十二禁军皆“世袭”的唯一例外——“唯有金吾卫皇上开了金口,不看出身,只看能力择优录取……”,这一“例外”,既是史实,更是柳三笑设的“局”。有了这个“局”,擅长设局的白齐才能以金钱为诱,邀请市井混混秦明同其一道参加金吾卫的选拔考试。

穿越历史迷雾,解开金陵迷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被牵涉其中的个人乃至事件正在逐渐地被人们所忘却,人们所看到的可能是更大的、更深的、更抽象的历史。而文学却像把手术刀,以合理的构思、严谨的逻辑把历史的外壳层层地剥开。例如,《红楼梦》所反映的就是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所以,文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历史更能呈现真相。或者说,是文学给历史插上一双翅膀。“文”“史”的结合,既“求真务实”又“力求其美”,使得历史“有血有肉”,有画面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说过:“伟大的艺术家是时代的眼睛。通过这眼睛,时代看见一切,看见时代的历史。”《金吾卫·风起金陵》的史料背景“人所共知”。用小说的形式揭开这段历史迷雾,使得历史更有趣,更有“厚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历史的材料和观点或者视野。

在文学与历史的结合中重述历史。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诺贝尔文学奖莫迪亚诺如此,他笔下的人物基本上都在巴黎街头游荡的幽魂,从一条街串到另一条街,从一个街区穿越到另一个街区。文学与历史就像是一对相扶相携的老朋友,两者的每一次结合都似乎注定会迸发出激动人心的火花。设局与拆局,阴谋与杀局,匪夷所思的纸鹤盗宝、鼠兵穿墙、神火天降、湖中奇阵、傀儡御兽,以及皇室的政权更迭争斗,武林门派的腥风血雨,在柳三笑的《金吾卫·风起金陵》中,既有大明王朝的顶级设局人和解谜高手在博弈,也有神秘的禁军金吾卫、锦衣卫和孝陵卫在正面交锋,更有江湖各大门派在激烈厮杀。他们奋力守护金陵城的平安,却又卷入一场场诡异的阴谋之中。

穿越历史迷雾,解开金陵迷局

用小说写历史,既不像现代主义小说那样曲高和寡,也不像一般通俗小说那样难登大雅之堂,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作者柳三笑,著名新锐历史悬疑作家,擅长把魔术戏法、武侠奇幻、传统文化、历史典故融入诡奇的情节中,著有《炼药师》《山海宴》等多部作品,堪称“新锐历史文学大家”。在《金吾卫·风起金陵》中,他“将(小说《金吾卫·风起金陵》)文本自身及其生产和接受的过程再度语境化,置入它们赖以存在的社会的、历史的、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整个情境之中”(琳达•哈切恩语),以还原“历史的真相”。“有些事”,史书上没有记载,这就需要用历史小说等载体(或形式)去“拨开迷雾”。只有笼罩在历史上的“迷雾”散去,历史才客观真实,历史人物才有有血有肉,才能鲜活起来。

穿越历史迷雾,解开金陵迷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