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屠夫:第三十六党卫军第“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

党卫军作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重要的武装力量活跃于二战战场的各个角落,他们以帅气的军服、与众不同的建制成为二战诸多军迷追捧的对象。虽然与德国正式的武装力量国防军相比,党卫军只能算作是纳粹党的“私党”武装,但在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上台之后,这一点就不再是限制党卫军扩充发展的阻碍因素。

在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的不懈努力之下,作为纳粹党的“私党武装”的党卫军从希特勒的“御林军”逐渐演变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与国防军并驾齐驱的中坚力量。整个二战期间武装党卫军的总兵力接近60万人,共筹建45个师,实际建设完成的有38个师。


华沙屠夫:第三十六党卫军第“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

党卫军“德吕万格”师师徽

1940年3月,纳粹从德国的刑事监狱里挑选出一批善于伪装与侦查的囚犯组建了一直特别部队,因为这支特别部队的首领是后来臭名昭著的刽子手德吕万格(也译作,迭勒汪格),因此该部队被称为“德吕万格”特别行动队。

1940年11月,吸收了众多囚犯的该这支部队的人数达到900多人左右,这支部队即是第三十六党卫军“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的前身部队。

1941年,该部队被派往波兰维护占领区的治安,但是这群曾经的违法者并不能正常的担任“执法者”的角色,在波兰期间由该部队引发的诸如于抢劫、强奸、枪杀等恶性事件多不胜数,这也导致该部队受到占领区的诸多投诉与厌恶。

华沙屠夫:第三十六党卫军第“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

无奈之下党卫军上层将该部队送往白俄罗斯与同样臭名昭著的卡明斯基旅协同对抗游击队,但是进入苏联境内的“德吕万格”特别行动队并未有所收敛,其与卡明斯基旅成为一丘之貉沆瀣一气,不但之前的恶行依旧如故而且又多加了一条虐待俘虏的罪行。

1943年2月,“德吕万格”特别行动队获得党卫军上层允许将该部队扩编为团,并从监狱中获得“新兵”顺利完成补充升级,升级之后该部队番号为,党卫军“德吕万格”掷弹兵团。

1943年8月,在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中,该团被编入第8集团军防备突袭的苏联红军,在苏联第7近卫集团军强大的攻击力量下,德军第8集团军无力抵挡此时哈尔科夫的外围防线也被苏军突破,继续坚守哈尔科夫已无太大意义,因此第8集团军被迫放弃战略要地哈尔科。

华沙屠夫:第三十六党卫军第“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

“德吕万格”掷弹兵团在此战受到严重损失,全团已无完整建制,顺利突围撤退至波兰的该团人员不足300人(一说142人,但未被证实)。

1944年,该部队在波兰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兵员恢复至33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依然是德国监狱里的囚犯。

1944年8月,华沙起义爆发,该团奉命配合其他德军对起义实施残酷绞杀,在战斗中该团应对装备较弱的华沙起义军时战斗顽强,对华沙起义军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被称之为“华沙屠夫”,这也许是恶人善于欺软怕硬的“通病”。

华沙屠夫:第三十六党卫军第“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

但是该团在战斗中也减员严重,甚至一度丧失作战能力。纳粹因为该团作战英勇特意授予了团长德吕万格一枚代表党卫军无上荣耀的“骑士铁十字勋章”作为战斗奖励,该团也被获准升级为旅级建制。

1945年,该团从德国监狱吸收大量犯罪人员补充到军队中去,胜利升级为旅级建制。但是因为此时战局急转直下,该旅再次升级为师级建制,即第三十六党卫军“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此时的兵员数量勉强达到一个旅的规模)。

2月,党卫军“德吕万格”师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战役中再次遭遇重创,排山倒海的苏联重装甲兵团碾碎了该师的阵地也碾碎了该师的脆弱的战斗意志。在从匈牙利疯狂的逃亡过程中该师战斗减员与非战斗减员严重,当部队到达相对安全的东普鲁士时,该师并未收拢足够的人员装备。

华沙屠夫:第三十六党卫军第“德吕万格”武装掷弹兵师

1945年4月党卫军将该师剩余人员编入其他部队作战,该师被党卫军除名。

1945年6月该师“精神领袖”德吕万格被波兰抓捕入狱,6月8日被处决,该师正式寿终正寝。

因为该部队大多数人员都是监狱的服刑人员,特别是战争后期该部队的兵员中甚至有杀人越货的刑事犯罪人员包括死刑犯,因此该师被称为“惩戒”师或者“惩戒部队”。

但是不得不说在二战各国中,真正将“惩戒”部队用到极致的只有苏联,下文有机会为大家带来苏联炮灰的代名词,惩戒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