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十)!

《道德經》版本有103種之多。古書在上千年的傳抄、刻印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因此,在不斷地出現校訂本,迄今為止,校訂本共三千多種。其中,晉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浙江書局重刊華亭張氏原本(簡稱“王弼本”);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帛書甲、乙本(簡稱“帛書本”);湖北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組竹簡本(簡稱“竹簡本”),是三個最重要的版本。讀老子至少要三版同讀才能兼聽則明。

《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十)!

筆者繼續分享三個版本第10章(以王弼本順序為主,為更好的理解原文之意,以後都用繁體字表達原文)。

王弼本《道德經》 10章【原文】:載營(簡體為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簡體為專)氣致柔,能嬰兒(簡體為嬰兒)乎?滌除玄鑒(簡體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智zhì)乎?天門闔(簡體開闔),能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生之畜(蓄xù)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帛書版《老子》53章【原文】:戴營袙抱一,能毋離乎。槫氣至柔,能嬰兒乎。修除玄藍,能毋疵乎。愛民栝邦,毋以知乎。天門闔, 能雌乎。明白四達, 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也,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

楚簡版《老子》甲簡【原文】:無

《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十)!

帛書版

戴營袙載營魄:這個影響非常大,完全影響這一章的具體意思,並衍生出道教修煉解法。袙:束髮頭巾;營:纏裹。“以朱絲營社”——《公羊傳·莊公二十五年》;營袙:纏頭巾。戴營袙,用纏頭巾裹緊腦袋,就是戴帽子,可理解為束髮正冠,頭部整齊之最利於凝神靜氣、心無旁騖、心神合一之全神貫注的抱一最佳思考狀態。王本改寫袙為魄,戴為載,無神論就難以理解了,載營魄被勉強解釋為人能處常居之宅,而修道體系就解釋為,人能抱元守一,則營魄自然。

②槫:音“團”,意指飽滿。(竹簡本《孫子》中的“槫”,多作“專”解)。

③監與藍,藍,乙本作“監”。這字也因意思相差大,整個句子解釋也多種多樣。

④天門啟闔:這一句解釋很多,1、天機之門。指心。 ●《莊子•天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成玄英疏:「其心之不能如是者,天機之門擁而弗開。天門,心也。」2 指鼻、口或天庭。《黃庭內景經•隱藏章》:「上合天門入明堂。」

務成子注:「天門在兩眉間,即天庭是也。」。3指皇宮之門。

《道德經》都讀錯了,至少要三版同讀(十)!

這一章解釋起來很有意思,各家之言都有自己的見解。

筆者既不是無神論者也不是有神論者,不是有神論是因為筆者沒見過鬼神,對修道一事知道一些,但從未見過得道之人,修道求長生,自古有之,但長生者未見,沒見不可下定論。不是無神論者,是因為人的壽命太過短暫,與宇宙的時間相比,還不如一瞬,所見所聞實在有限,沒見不代表沒有,只是受到認知所限。

筆者這樣理解這一章

帛書版無神解:束髮正冠專心思考,能不走神兒嗎? 呼吸輕柔,能象嬰兒一樣嗎? 打磨加工玉石,能一點瑕疵沒有嗎? 愛民治國,能不靠智慧嗎?心靈的門戶,能像母性一樣包容萬物麼?通達四方,能不靠知識而獲得嗎?生養撫育了萬物卻並不據為已有,作萬物之長但並不居於主宰地位,這就是最高深的“德”。

王弼本無神解: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慾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心靈的門戶,能像母性一樣包容萬物麼?明白四達,能用無為之心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佔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王弼本有神解:修行證道的一是是抱元守一,保持清淨心,遠離妄想、分別、執著等心意識思維。二是專氣致柔如嬰兒。專氣致柔,是凝神專一,制其心不使妄動,使心境至如嬰兒般一片柔順祥和的境界。三是灑滌,除去心靈深處塵埃,明澈如鏡、深邃靈妙。四是愛民治國,乃道之緒餘也,能做到無為而治麼。五是天門(天庭,額頭天門)的開闔,能夠做到心如止水,寂然不動嗎。六是念頭通達,能做到無世俗間的各種知見嗎。真人雖生念頭和畜養心裡意識,但不分別,不執著,對於這些念頭和思維他順其自然而生,順其自然而滅。心同天地,物我兩忘,從不主宰世人甚至萬物,讓世間萬物自然發展,永遠保持著清淨無為之心。這是不可思議之至德。

最後,筆者對這一章雖然有多種解釋,但更傾向帛書版無神解,因王弼本無神解無法很好解釋“載營魄,除玄鑒”。王弼本有神解:無法將“愛民治國”解釋為修煉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