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自身“既得利益”是人的本性,買過房的人不希望房價下跌是真

大家好,我是勇談。房產市場一直有這樣的一種聲音“有房的人都期待房價上漲,起碼不期待下跌”,事實情況也真的如此。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尤其對於那些本身已經享受到房價上漲帶來的利益的人群。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維護自身“既得利益”是人的本性,這也是為何購房者一旦發現房價下跌就維權的原因

  • 不能說100%,起碼多數購房者是不期望房價下跌的

說起這個問題,不由得想起過去的2019年經常發生的一個維權事件“新開盤房價比之前的低,不少業主開始維權”。相信關注房產消息的朋友都或多或少看到這樣的事情,為何會如此?如果從市場角度來看房價有漲有跌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包括房企在內降價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大,這其中在阻力很大一部分就是“買虧者”帶來的。過去不希望房價下降的利益團體有銀行、地方和房企,如今又加入了不少購房者。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不希望房價下跌不代表期待房價上漲”。

維護自身“既得利益”是人的本性,買過房的人不希望房價下跌是真

購房者

  • 房價上漲的持續動力還是存在的,只不過二手房的這種動力越來越弱

房價持續上漲的直接動力就是“城鎮化”,尤其是隨著還有大量的人口向一二線城市湧入,這些城市房價出現持續上漲幾乎是100%;但是對於一些城市的二手房來說,二手房房價持續上漲的動力越來越弱,原因無非就是二手房的房價確實太高,二手房相對供過於求已經很嚴重了。這樣的情況或許會繼續持續。

買過房子的人未必都期待房價上漲,但是起碼不期望房價下跌是真的

  • 期望房價上漲和不期望下跌是兩個概念,大家要懂得

問過不少已經買過房的朋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堅持“不希望房價下跌”,哪怕房價維持不變他們都可以接受。

當然對於一些剛需朋友來說或許更能承受“抗跌幅度”,只要不發生房價下跌到銀行催貸的程度,真正的剛需是不會輕易斷貸或者出售房產的。但總的來說,剛需朋友也是不希望自己房產價值“縮水”的。這就是我一直在說的“期望房價上不等同於不期望房價下跌”的原因。

維護自身“既得利益”是人的本性,買過房的人不希望房價下跌是真

房價上漲還是趨勢

  • 人都是短視的,歐美超前消費文化衝擊下,年輕人的觀念改變也很明顯,期待人們考慮未來30-50年子孫輩買不起房有點多慮

就以提前消費為例,我們父母輩還是推崇“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有多少花多少甚至少花”的觀念,但是往後的80/90後基本都已經是透支消費的親身經歷著,甚至往後的00後槓桿消費、透支消費已經成為常態。有份報告指出,90後人均負債15萬以上其實一點都不誇張。說句實話,如果不是此次疫情導致很多人面對到期的賬單、貸款沒有餘力償還的話,絕大多數人不會有未來要省錢的想法。所以,期待習慣於思考當下或者活在當下的人去考慮30-50年以後的事情是不現實的。

面對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維持房價基本穩定才是最佳“藥房”,微漲是多數利益群體能夠接受的結果

  •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是國家提出的房產調控目標,為何會是“穩”而不是“止”?大家需要明白

明眼人都知道期待房價出現規模下跌是不現實的,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期待房價不漲都是“奢望”。高達85萬億總資產的房地產經不起太多風浪,房地產垮了基本我國經濟也就玩完了。經濟學界經常說“穩房地產就是穩經濟”是很有道理的(雖然有點不中聽)。房地產在我國的地位就跟股市在美國的地位一樣,要想維持經濟穩定就必須這樣去做(沒有其他辦法)。

維護自身“既得利益”是人的本性,買過房的人不希望房價下跌是真

房價走勢

  • 新房微漲、二手房橫盤或微跌的局面已經形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

需要告訴大家的一點是“無論房產怎麼調控,很多網友期待的“人人都買得起房”是不現實的”。“合適的人去合適的城市”才是最佳的方式,一二線城市不可能容納全國所有的人口,當然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入住城市,在城市買得起房。類似於“新加坡”的公民福利房在我國實現不了,起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實現不了(新加坡畢竟算是人均發達國家了),這是由我國處於發展中國家這個階段決定的。

綜上,並不是所有買過房子的人都期待房價上漲,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買過房的人肯定不希望房價下跌”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人都是利己主義者,維護“既得利益”是動物的本性。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喜歡房產問題的朋友可以訂購勇談的專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