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暴力語言對孩子的深遠傷害。我們要如何做呢?

吼叫:混亂的喊叫或爭論,毆打或抗議的吵鬧聲。

吼叫、暴力語言對孩子的深遠傷害。我們要如何做呢?

暴力語言: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語言,致使他人精神和心理遭受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

吼叫、暴力語言對孩子的深遠傷害。我們要如何做呢?

著名的兩盆花的實驗相信所有人都有所耳聞吧。

吼叫、暴力語言對孩子的深遠傷害。我們要如何做呢?

你是否也遭受過吼叫和被吼叫?受到過語言暴力或同樣對待過他人呢?

如果對象變成孩子,會是什麼樣呢?

“就你事多,你就不能快點”

“玩,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就不能爭氣點?”

“你笨死了,我怎麼樣才能教會你呢?”

“你怎麼怎麼不聽話,為了你我放棄了那麼多,你就是這樣報答我的嗎?”

“你知道我有多累嗎?這一切都是因為你”

怎樣樣,哪個聽者不難受?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自責、嘲諷、否定、說教、評判、任意打壓,無處不在。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暴力語言和吼叫的世界!

但是,不要自責。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有的時候,必須要吼一嗓子才行。理解。

吼叫、暴力語言對孩子的深遠傷害。我們要如何做呢?

一、吼叫和暴力語言的根源來自哪裡?

1、遺傳因素

父母吼叫了我們,我們吼叫孩子。基因是有記憶功能的。

2、壓力因素

養房子、車子、孩子、老人,工作,生活等壓力太大,喘不過氣來。

3、遷怒於人

缺乏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照顧孩子的疲憊和繁重。

4、身體狀況

孩子的活動量是驚人的,在這一點上,成人遠遠不及。尤其提現在父輩帶孩子身上,父輩的精力和健康跟不上孩子的節奏。

當然,還有很多外部和內部的原因以及個體的差異。

二、當孩子小時候遭受頻繁的吼叫和語言暴力,青春期會怎樣呢?

據調查顯示,青春期孩子會出現兩種亞健康人格。

1、成癮型人格:抽菸、喝酒、打遊戲停不下來,不良嗜好等。這種人格是因為和父親的關係不好,父親沒有在孩子需要關愛的時候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

2、叛逆型人格:摔門、離家出走、招惹別人等。這種人格是因為和母親的關係不好,母親太容易焦慮,太容易暴躁,用簡單粗暴方式處理事情,孩子的訴求得不到應答,久而久之,就會在青春期叛逆。

也許你會說,可是我還是長大了!

沒錯你是長大了,可是你長的好嗎?我到現在清楚的明白我身上的缺陷以及內心的惶恐。

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這種影響會伴隨孩子一生!(這不是危言聳聽)

三、危害如此巨大,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孩子說:媽媽陪我玩時,放下手機,陪伴他;

2、回到家見到剛放學的孩子時,充滿笑容“我們的小學生回來了”;

3、孩子分享他的經歷時,耐心傾聽不要忽略;

4、父母關係融洽,不在孩子面前爭吵,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我要檢討自己);

孩子就是一束光,會照亮這個世界的!

吼叫、暴力語言對孩子的深遠傷害。我們要如何做呢?

他(她)還小,我們給他時間慢慢長大!

當他偶爾有點跟不上時,不要催他,你可以說“不著急,媽媽等你”;

當你怎麼教他都不會時,先冷靜下來,可以這樣做“媽媽小時候也遇到了和你一樣的問題,後來……”

……

我們一起有耐心,有恆心,有信心等待孩子光芒萬丈吧!

吼叫、暴力語言對孩子的深遠傷害。我們要如何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