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创年入15亿 看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的“新生”

曾经神秘的故宫如今俨然成为一名“年龄最大”的“网红”,当故宫口红、故宫折扇,甚至故宫小摆件都成为“断货王”时,故宫正式实现了文化渗透于生活的蜕变。

故宫文创年入15亿  看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的“新生”

201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为故宫收集了很多设计灵感,自此,故宫便在文创的路上越走越远,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出“年轻化”的故宫形象。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以豆瓣9.4的高分获得超高的口碑,故宫一火再火,开始有网友称故宫为“网红”。

纵观故宫近些年的“走红”经历便不难发现,故宫文创正是整个“互联网+”时代的缩影。正如很多网友调侃的说法一样,如今连故宫都开始想着利用年轻化的形象做营销,其他的传统实体商业还有什么理由固步自封呢?甚至,以故宫文创的发展为案例,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传统商业可以借鉴的内容!

故宫文创年入15亿  看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的“新生”

1、年轻化

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强调,新生代消费人群崛起了,消费的主力军变成80与90后了。消费人群的变化逼着传统商业进入转型时期。2016年,故宫先后与阿里巴巴、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达成合作。阿里巴巴为故宫搭建了文创产品销售平台,自此,故宫全面走向“线上”,其文创产品销售额屡创新高;与腾讯方面,故宫则尝试基于QQ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推出故宫定制版游戏。自此,故宫的“年轻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对于很多年轻消费者来说,曾经,传统文化是仅供远观的内容,而如今,他们可以更多地将这种传统文化甚至是一种中国情怀带进生活,故宫文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理由与渠道。

故宫文创年入15亿  看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的“新生”

2、跨界

阿里巴巴、腾讯、农夫山泉、稻香村、Google、时尚芭莎、黎贝卡、必胜客……近几年,故宫跨界合作的跨度之大简直令人咂舌。即便网友总调侃这样的故宫“莫名萌萌哒”、“软贱萌”等等,但并不能抵挡,那些加入了故宫设计元素的商品,莫名多了些“高级感”!

之于故宫来说,跨界是一场相互引流的互利互惠。通过跨界合作,故宫的传统元素加载合作品牌基因的设计,让更多消费者见证到了传承的魅力。

故宫文创年入15亿  看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的“新生”

3、IP营销

故宫已然成为一个文创IP,特别是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之后,故宫的文化IP更加深入人心。如今的故宫,售卖的不仅仅是创意无限的文创产品,更多的则是附着于这个强大IP之上的品牌附加值。这也是近两年各行业品牌争相与故宫合作的一大原因,故宫背后的IP价值是它们最为看重的合作原因之一。

如今,IP营销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品牌营销之中,很多品牌通过打造同名影视剧、设计品牌吉祥物、推出动漫形象等等,逐渐形成自己的IP价值。比如,拥有同名动画片的三只松鼠,通过IP文化的渗透,三只松鼠的品牌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故宫文创年入15亿  看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的“新生”

4、传承与创新的碰撞

相较于前几年一味求新奇、现代,近两年,国人的传承观念已经觉醒。以家居装修为例,曾经日式、韩系、欧美等风格是主打中的主打,而如今,新中式也获得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加入中国元素又不失现代时尚的新中式风格的盛行,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传统元素的崛起。

“为故宫文创做设计的核心考虑,是怎样将百年历史的故宫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对接,让普通消费者感受到传统文化气息。”保利文创设计总监曾如是说。那么,作为传统商家,创新不是一味的求变,而是在变化的基础上有所传承。

让品牌与产品更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通过跨界合作增加品牌的曝光率,为品牌发展寻找更多可能性……通过故宫文创,我们看到了,无论是传统文化的传扬,抑或是现代时尚的渲染,都不是高高挂起的自说自话,而是一场“接地气”的“亲民”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