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居民收入榜單出爐:7地人均破萬,你達到全國平均線了嗎?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31省份2020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顯示:京滬等7省市人均收入破萬,9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阿拉上海寧以人均19621元收入位居全國"榜首"。

京滬等7地人均收入破萬元,9省市超全國平均線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義增長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9%。

一季度居民收入榜單出爐:7地人均破萬,你達到全國平均線了嗎?


其中,上海市(19621元)、北京市(17874元)、浙江省(15575元)、江蘇省(13588元)、天津市(12081元)、廣東省(10956元)、福建省(10357元)、山東省(8880元)以及遼寧省(8706元)等9省市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而其中人均收入過萬的省市共有7個,均處於東部地區,別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福建和廣東;其餘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千元到1萬元之間。分別是:

8千元階梯的:山東、遼寧、重慶3省份;7千元階梯的內蒙古、湖南、安徽、海南、湖北、吉林6地;6千元水平線的四川、江西等8省份,5千元水平線的青海、寧夏等5省份;以及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4912元的新疆和居全國末位的西藏(3818元)。

疫情衝擊收入下降,就業人數持續增加

據瞭解,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居民可用於自由支配的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淨收入、財產性淨收入和轉移性淨收入。

據統計局公佈信息,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896元,增長1.2%,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2%;人均經營淨收入1376元,下降7.3%,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1%;人均財產淨收入741元,增長2.7%,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7%;人均轉移淨收入1548元,增長6.8%,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1%。

很明顯,受新冠疫情影響,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受到明顯衝擊,出現了多年以來沒有的下降。國家也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並有效保障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社會救濟和補助收入增長10.5%,農村居民人均政策性生活補貼收入增長13.1%,帶動了農村居民轉移收入的穩定增長。

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經濟不景氣,另一方面就業人數還在增大,據艾媒數據顯示,2019年就業人數達77471萬人,2020年就業人數預計達到950萬人以上,這意味著市場就業競爭壓力變大。

一季度居民收入榜單出爐:7地人均破萬,你達到全國平均線了嗎?

同時,還有一大批應屆畢業生即將湧進勞動力市場,爭奪著有限的就業崗位。艾媒數據顯示,2019年應屆畢業生834萬人,2020年預計人數將達到874萬人。一時間,職場"老人"和"新鮮人"紛紛開始搶奪不多的就業崗位。

有趣的是,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下,應急畢業生並沒有降低自己的期望薪酬,據58同城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畢業生對於薪酬待遇的期望普遍在8000元以上,排名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南京,平均期望薪資為12992元/月、12070元/月、9771元/月。

一季度居民收入榜單出爐:7地人均破萬,你達到全國平均線了嗎?

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想要不被淘汰,想要突破自己的薪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給自己"充電",加強自己的職業能力。而對於上班族來說,花大量時間全職學習是比較困難的,大多數人會採取在線學習的方式,在時間和地點上更加自由,並且可以反覆回看,隨時在線提問,更加適合大部分的職場人士。

尤其是疫情之下,線下教學活動被迫叫停,也有更多職業培訓機構開啟了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例如教育SAAS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搭建的職場精品課、水木名師等微信公眾號知識店鋪,以直播、視/音頻、圖文、社群、問答、打卡等方式授課互動,充分發揮碎片化時間的價值,給很多想要提升自己職場技能的人帶來了幫助。

很多人看到全國居民人均收入排行榜時總是會開玩笑地"酸"一下:又給我們省拖後腿了!但玩笑過後,想要改變現狀,最重要的還是行動起來,抓緊提升自己的實力呢!

一季度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你的收入“及格”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