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沧海桑田,寻找山水重庆的“前世今生”

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华蓥山、武陵山、大巴山连绵起伏,长江、嘉陵江、乌江蜿蜒奔流,诗画三峡风光俊秀,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走近科学,让我们一起了解

山水重庆的“前世今生”

从地质演化的时代变迁中

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重庆主要位于扬子陆块,北临秦岭大别造山带,其基底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25亿年前的太古代,经过8.5-8亿年前的晋宁运动,形成了统一的陆块基底。

在7.8亿年前的南华纪,渝东南被大陆冰川覆盖,渝东北为冰水河湖环境。


从6.35亿年前震旦纪开始,经寒武纪、奥陶纪到4.2亿年前的志留纪,区内主要为海洋环境,这是本区的第一次大规模海侵,志留纪中期,随着加里东构造运动,地壳抬升,大部分地区上升为古陆,成为剥蚀区。


从2.99亿年前早二叠世开始,海水再次大规模进泛,大部分地区均被海水淹没,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侵。

到大约2.05亿年前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盆地内形成内陆湖,重庆地区结束了海相沉积历史,开始进入陆相盆地沉积阶段。


2.01亿年前的侏罗纪到6600万前年的白垩纪,这段长达1.4亿年的时间里,重庆地区成为内陆盆地环境。燕山运动使初生的四川盆地进入多向挤压变形和改造阶段,这一时期爬行动物恐龙称霸一时。


重庆地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东方侏罗纪公园,这里面有知名的合川马门溪龙、巨型永川龙、江北重庆龙等,近期云阳普安发现世界级恐龙化石群。

穿越沧海桑田,寻找山水重庆的“前世今生”

上游永川龙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供图

6600万年前新生代以后,喜马拉雅运动是本区新生代最重要的构造运动,重庆中西部形成一系列北北东向延展的隔挡式背斜山脉,东南部形成一系列北东向及北东东向延伸的隔槽式山脉,中部平行岭谷北段与大巴山逆冲带在渝东北发生联合作用,形成向西开口的喇叭状弧形构造,主城形成华蓥山帚状构造,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大山脉呈现。

大约在200万年前,东西古长江贯通,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滚滚东流入海,重庆现代地貌发育完成。

220万年前,古人类开始在重庆地区繁衍生息,登上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