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教育系統和教育體系都需要徹底的改革

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鏡,什麼妖魔鬼怪都無處遁形,醜陋姿態百出,在這時刻,愛國和國防真真切切的擺在我們面前,國人團結一心抵抗病毒,但其中也很多么蛾子,體現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教育出問題了,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這話可不是瞎說。

從個人角度來看,第一,義務教育成了底線,而不是義務,沒錢的孩子國家補助上學,有錢的家庭就可以跳過義務教育,出國啊,私塾啊,美其名曰,更好的教育資源,比義務教育更好。所以國家或者國人都理解有誤差,我國服兵役制度是小部分人,並沒有普及,個人角度看,義務教育必須要求全部中國國籍人必須完成,這個最容易也是最好理解也最好實現。義務教育的課程也要有所改變,國防課程也必須加入,無法全部服兵役,起碼要全部接受愛國教育和國防教育,而我們現有的課程裡只有簡短無趣的愛國主義教育講座,這樣無效的教育,只能是表面功夫。接受義務教育,接受完整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讓孩子學會愛國護國,這才是最廉價的國防,也避免幼小的孩子出國留學,造成文化理念的缺失,對祖國的陌生和不認同,也可以避免疫情中出現的那些回國巨嬰和留學生辱國行為。真要出國留學,高中大學再出去也不耽誤教育的完整性和銜接問題。

第二,文化自信。這點真的要從現在實際來看,早期我們需要學習外國,所以全國學英語,可以理解,但國家發展到現在水平,人民的認識度已經很高了,沒必要強調外語的重要性,反而應該加強文化自信,從小學英語,讓孩子感覺外國人真厲害,崇拜外國人,這樣的教育,讓我們現在的理念出了問題,一說國外,就是高大上,一遇到老外,就要給個面子,跪舔對方,卻不能文化自信。這樣的教育是可憐的,培養跪族的下一代。最佳方法就是外語做為興趣特長選修,做為對外開放的一種,學生自己覺得哪個國家感興趣,他就可以學哪個國家語言,去了解那個國家,這樣既解決外語的重要性,也體現的文化自信,我們學外語的目的是交流,我們把文化輸出,孩子們會感覺很自豪,我學外語是為了自己更好了解我感興趣國家,和他們交流,更能越好外語。學俄語,法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德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日語,從根部拔掉崇拜外國的劣根性,讓孩子更自信。

第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從課程結構改起,不能唯分數論,國防課程常規化教學,增加國防課程也增加孩子們瞭解國防科技和愛國主義。把外語種類擴大,變成興趣特長選修,增加孩子世界觀,增強文化自信。減少文化課的固有模式,可以開放教學,專業的課程進入專業的場地去參觀學習,增加自主學習能力。增加有用課程,去除固有模式,增大課程範圍,讓孩子更樂意去學習,去了解這個世界,起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