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行走的“人臉識別系統”,他是奔跑在禁毒線上的“狩獵者”

面對犯罪嫌疑人,他果斷出擊、英勇無畏;面對大要案攻堅,他沉著冷靜、劍掃陰霾。十七年來,他胸懷無毒宏願,始終戰鬥在緝毒工作的第一線,與戰友們齊心協力,拔掉了一顆顆社會 “毒瘤”,為緝毒事業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就是常州市公安局鐘樓分局西新橋派出所所長何飛。他2002年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屢破大案,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1次、個人嘉獎4次。

他是行走的“人臉識別系統”

毒品犯罪交易往往很隱秘,破案的關鍵在於抓住轉瞬即逝的瞬間。在普通人群中迅速甄別吸、販毒人員,是何飛的絕活。多年來,他用自己鍛煉出的“火眼金睛”鎖定吸、販毒人員百餘人,被同事們稱為“行走的人臉識別系統”。

他是行走的“人脸识别系统”,他是奔跑在禁毒线上的“狩猎者”

同事們稱他是行走的“人臉識別系統”

2017年2月初,鐘樓公安分局獲得情報,稱湖南籍男子鄧某在體內吞服了大量毒品,將於2月7日中午到常州市五星歐尚超市與當地毒販接頭。時任禁毒大隊大隊長的何飛會同派出所抽調幹警開展偵查,並指示參戰幹警進一步摸清該嫌疑人的活動軌跡,收集相關證據,適時抓捕。當日,何飛前往歐尚超市先期伏擊,他緊盯住過往人流,搜索嫌疑目標。突然,他看到公交站臺停留著名挎包男子,沒有乘坐到站的任何一輛公交車,只是警惕地留意著站臺周邊的行人。結合前期研判,何飛確認該男子即為鄧某,很快另一名不停接打手機、四處張望的可疑男子也落入了他的視線。由於歐尚超市附近人員密集,不具備抓捕條件,何飛和參戰幹警們耐心等待,等該兩人碰頭走進超市南側的顏家村後,幹警們抓住時機,成功擒獲鄧某和接頭的榮某,並在鄧某隨身攜帶的包中當場繳獲23顆,計156克毒品海洛因。經審查,鄧某交代從貴州採取體內藏毒的方式運輸毒品到常州的犯罪事實,在審查過程中鄧某又從體內排出42顆海洛因。

他是耐心的“狩獵者”

再狡猾的獵物也逃不過獵人的槍口,再隱蔽的毒品交易也逃不過緝毒警的偵查手段。何飛認為要做好禁毒工作,不僅需要有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更需要極大的耐性和恆心去經營、佈局,讓“獵物”逃無可逃。

他是行走的“人脸识别系统”,他是奔跑在禁毒线上的“狩猎者”

何飛(右一)在審訊嫌疑人

2018年3月,何飛在偵辦案件過程中,掌握到何某販賣毒品的線索,經進一步工作,發現其與販毒前科人員劉某等人頻繁聯繫,何飛敏銳地覺察到這背後可能隱匿著一張販毒網。在前期偵查過程中,何飛與參戰民警不急於求成,做好長期作戰的心裡準備。通過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以劉某為首的販賣運輸毒品犯罪團伙浮出水面,更讓專案組興奮的是劉某將再次前往四川至9月初回到常州銷售毒品。為實現精準抓捕,專案組不放過任何細微線索,研判車輛、水電費單據、外賣送達地址等數據進行人員定位,並通過調閱監控、蹲點守候等方式印證研判信息,進而確定了劉某、何某等人的落腳。9月6日晚,收網行動全面啟動,何飛帶領組員打前站,成功抓捕了主犯劉某,並在其住處查獲冰毒6公斤、冰油11升及大量製毒工具。在隨後48小時內何飛和組員連續作戰,相繼抓獲涉案人員15名、涉毒人員31名,毒品繳獲量和人員抓獲數刷新了常州地區個案的新高。主犯到案後,四川抓捕小組聞訊而動,劉某的同夥及上線相繼被抓,至此,2018—463號公安部目標案件圓滿告破。

他是嚴格的“所長師傅”

在何飛的心中,緝毒戰線有極大的危險性,且大部分嫌疑人反偵察意識強,禁毒工作就是“一和零”的關係,認真審慎、全力以赴就能辦理一起案件,馬虎大意、思慮不周就可能功虧一簣。

他是行走的“人脸识别系统”,他是奔跑在禁毒线上的“狩猎者”

何飛抓捕販毒分子

何飛在偵辦案件時,抓捕中每一次時機的選擇、取證時每一處死角的搜查、訊問時每一個細節的深挖,都反覆琢磨,不容許一點瑕疵。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偵查民警。2019年4月,有著豐富禁毒經驗的他來到西新橋派出所後,採取了定期業務學習、工作進度上牆、問題通報掛網等系列舉措,力求實現禁毒成效的新突破。在技能培訓時,他利用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民警進行言傳身教,將自己總結提煉了抓捕販毒嫌疑人“五追蹤工作法”傾囊相授;在法律、法規不斷更新的情況下,他不等不靠,第一時間組織民警學習研究,探討對敵鬥爭的新方式方法;在案件辦理時,他必定親自過問,也要求民警在辦公室盯案白板上時時“記賬”,及時查缺補漏;出現執法問題時,他都認真分析原因,對於民警馬虎大意造成的問題,嚴肅批評、不留情面。在他的帶領下,派出所今年移訴涉毒刑事人員23人,查獲吸毒人員91人,成績突出。

他是家庭的“脫崗兵”

家,是鐵漢背後的柔情。每每聊起家庭,聊起孩子,何飛的眼睛總是溼熱的。“一撲在案子,就常常沒日沒夜、早出晚歸,陪伴孩子時間少了,他偶爾會賭氣說喜歡媽媽不喜歡爸爸。”

百城禁毒會戰那年,何飛的妻子生病住院,家庭的壓力驟然沉重,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這時候正需要他發揮父親的作用。可何飛正在偵辦一起重大的販毒案件,他只在醫院短暫停留,便將妻兒拜託給父母照顧。頂著妻子的抱怨,避開孩子淚汪汪的眼睛,他帶著愧疚回到了工作崗位上。這樣的愧疚還有很多,缺席兒子家長會是常態,家庭出遊很少看見他的身影,說出的承諾往往變成空頭支票……他知道這樣的情況,今後的歲月也將持續不變,但欣慰的是,隨著兒子長大懂事,對他工作多了份理解和支持,常常微信提醒他注意安全、早點回家。但在好爸爸、好丈夫和好警察之間,何飛依舊選擇了後者:做了晚歸的好警察。他總說:“禁毒工作是一場沒有盡頭的較量,能讓社會少一點毒品,少一個家庭被侵害,我的工作就有價值。”通訊員 陳文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