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裕来打元嘉,北伐是否成功?

神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固”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当时自己对南宋伐金,收复故土的支持,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因而引用南朝宋文帝北伐,想要兴兵北伐,再建狼居胥山之功,由于草率从事,只落得了仓皇北顾的下场,后来南宋和南朝宋的北伐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首先,要对刘裕进行分析,刘裕是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因家贫从军东晋北府军,凭借战功成为东晋王朝掌权者,其本人对内平定孙恩,桓玄等人叛乱,对外灭南燕,后秦等,有南朝第一帝的美誉。

其次是宋文帝本人缺少其父统兵治国之才,一味提防内部威胁无法镇住刘裕留下的辅政大臣,其本人又生性多疑,先后擅杀大臣,名将,如檀道济,徐羡之等

总结 刘裕本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其本人雄才大略,而宋文帝滥用亲信,北伐期间到彦之无能之辈,导致北伐失利,所以说宋武帝北伐成功可能性很大。


景粼玖序


南朝宋元嘉七年,宋文帝刘义隆经过多年的准备,以到彦之为主帅,对北魏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之战。开始由于北魏的战略部署,到彦之军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收复洛阳等四镇,并一路西进直抵潼关。宋军将士皆大欢喜,没几天,北魏做好了部署后开始反击,到颜之一路败退,不仅四镇得而复失,还丢掉了其他城池及许多府藏、武库,损失极为惨重。

宋文帝对于失败很不甘心,元嘉二十七年,他又命令刘义恭领衔,率领萧斌、柳元景等人二次北伐。此次北伐与第一次一样,开始进展较为顺利,但后期北魏开始反击,王玄谟等将领作战失利,导致全盘崩溃。北魏在太武帝带领下一路烧杀,甚至一度与宋文帝刘义隆隔长江而望,扬言要渡过长江,活捉刘义隆。最后虽然由于北魏长途奔袭没有实力灭亡南宋,但是南宋也受到沉重打击,第二次北伐再次画上悲伤的句号。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评论元嘉北伐说:"元嘉之北伐也,文帝诛权奸,修内治,息民六年而用之,不可谓无其具;拓跋氏伐赫连,伐蠕蠕,击高车,兵疲于西北,备弛于东南,不可谓无其时;然而得地不守,瓦解猬缩,兵歼甲弃,并淮右之地而失之,何也?将非其人也。到彦之、萧思话大溃于青、徐,邵弘渊、李显忠大溃于符离,皆将非其人。

很显然,两次北伐的失利主要就是败在了用人不当,当时朝堂上并不是没有能臣干将,但是刘义隆没能很好的进行筛选,当然如果刘裕手下第一能将王镇恶还在,那么北伐估计就真的会成功了。

王镇恶是苻坚宰相王猛的孙子,流落到南方后投靠了刘裕,他有夺荆州、取长安之功,又助刘裕平定叛乱,灭亡后秦,在刘裕部将中是功勋最为卓著的,也可以说是整个南朝宋国最有军事才能的将领。公元418年王镇恶在随刘裕次子刘义真留守长安时,被中兵参军沈田子谋杀,长安也因此失守,刘裕在这次失败中损失了大批一流战将,实际上为后来北伐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Dr小半剪辑


再给刘裕十几年,收复河北也许不是问题,却不一定能灭北魏。

当时的北魏基本盘差不多是秦汉的“边疆”,离 中原太远,刘裕鞭长莫及。

北魏刚刚脱离游牧,定居没多少年,哪怕刘裕真的率领大军打过来,也能整族迁徙走,势力不会有太大损失。

当年慕容宝、慕容垂伐魏,拓跋珪就是令老弱远远迁徙走,只留下骑兵。

这是外因。

再说内因。南朝不仅有异族的外患,还有门阀的内忧。地方权臣层出不穷,这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而完善制度需要一次次试验,这是需要时间的。

试验失败就是改朝换代,宋齐梁陈就是这么轮着上台的。

南北朝各有利弊,还是制度的问题(北朝的融合问题,南朝的高门寒族的问题),所以谁也奈何不了谁,双方各有胜负。

一个人再强,对历史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除非你能造出类似原子弹那种东西。)。


卧牛说历史


这种题目太多了,一件事情哪能这么简单的比。

就顺着题主问题来,还不知道用刘裕换军事统帅还是换他儿子。

纯比统帅的个人能力,用刘裕替换到彦之他们,别的都不变的话,大概能赢吧。

如果换他儿子,还是派到彦之那些人,别的都不变的话,大概难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