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思維: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灰度思維:普通人追求安全感,高手擁抱不確定性

01

什麼是灰度思維?

灰度思維,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維模式。真實的世界不是稜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圓潤的,混沌的,無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隨時可以變成白,白隨時可以變成黑,這就是灰度。

西方人更注重過程的公平,而中國人則講究結果的公平,灰度哲學就是可以忽略過程,直奔結果。比如要允許別人犯錯誤,對別人要求不能太苛求,對眼皮底下發生的很多事情可以視而不見,只要結果是符合人心所向,就可以適度放開。

灰度的本質,就是時刻懷著開放的心態動態的去認知事物,永遠做好接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勇於面對不確定因素,均衡——失衡——再均衡,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善於平衡局面,是最高境界的管理藝術。

任正非是最懂灰度哲學的企業家,他曾經說過:“任何黑的、白的觀點都是容易鼓動人心的,而我們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們需要的是灰色的觀點,在黑白之間尋求平衡。

他還說:“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度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02

任正非:領導者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任正非也是經歷過痛苦的掙扎和無數次的碰壁,才明白了這個道理。

他說:“想起蹉跎了的歲月,才覺得,怎麼會這麼幼稚可笑,一點都不明白開放、妥協、灰度呢?”

到了四十多歲時,任正非“不是不惑,而是前程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他還是一頭扎進了這個不確定的洪流之中。

創業三十多年來,儘管華為屢創奇蹟,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通信企業和第二大手機企業,但任正非從來不覺得可以高枕無憂,他內心裡總是充滿憂患。

在華為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專門寫了《華為的冬天》,警告大家要準備過凜冬。

在雲淡風輕的時候,他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從操作系統、芯片等各方面,都為最壞的情況做出準備。

任正非說:“我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但仍要大膽擁抱未來。面對潮起潮落,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縮,我們不僅要淡定,也要矢志不移地繼續推動組織朝向長期價值貢獻的方向去改革。”

對灰度的深刻認識,讓任正非在管理公司時,採用了“灰度哲學”。

在一次名為“管理的灰度”的講話中,任正非提出:“(領導人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任正非認為: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段時間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

03

馬化騰:騰訊方法的核心,就是灰度法則

無獨有偶,馬化騰也專門做過一個《灰度法則的七個維度》的演講。

他說:“在騰訊內部的產品開發和運營過程中,有一個詞一直被反覆提及,那就是‘灰度’。”

從生態的角度觀察思考,我把14年來騰訊的內在轉變和經驗得失總結為創造生物型組織的“灰度法則”。

這個法則具體包括7個維度,分別是:需求度、速度、靈活度、冗餘度、開放協作度、創新度、進化度。

從生態的角度觀察思考,我把14年來騰訊的內在轉變和經驗得失總結為創造生物型組織的“灰度法則”。

這個法則具體包括7個維度,分別是:需求度、速度、靈活度、冗餘度、開放協作度、創新度、進化度。

實際上,騰訊的產品開發,一直都遵循著灰度原則。

04

張一鳴:灰度是個概率分佈,你要做的是尋求最優解

張一鳴很善於應付不確定性,他是典型的技術宅男出身,特別冷靜和理性,甚至被同學朋友稱為“機器人”。

他喜歡規律化和程序化的東西,不能忍受不確定性。

他喜歡程序員這份工作,就是因為確定性:你輸入代碼,電腦幫你輸出結果。只要沒有bug,結果是完全可控可期的。

在《財經》記者小晚的採訪中,張一鳴曾說:“我不喜歡不確定性,這與我程序員出身有關係,因為程序都是確定的,但事實上CEO是焦慮的最終承擔者。”

所以,從程序員轉型當CEO之後,張一鳴曾經非常痛苦。因為CEO每天都要在不確定性中做決策。

後來張一鳴認識到:“它反正是個概率分佈,你就做最佳決策就行了。”

正是這一認識,讓張一鳴完成了從程序員到CEO的蛻變。

05

如何用灰度思維,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

許多人因為太過追求安全感,只願意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永遠不願意往未知的地方邁出一步。

他們會短暫得到對自己命運的控制,看起來似乎得到了安全感。但是我們把時間拉長,會發現這種安全感脆弱得不堪一擊。

不管是金錢、事業,還是感情,更大的回報,往往位於更不確定的深灰之中。

當你選擇了風險很低的收入流,你就喪失了變得富裕的機會。當你選擇了穩定的工作,你就喪失了事業輝煌的機會。當你為了抓住感情上的安全感而過高要求,對方反而會離你而去。

要變得更成功,我們不是什麼事情都做,而是求各種可能性之下的最優解。這個最優解,是一個概率分佈,不是一個確定的數字

普通人會去追求一個百分之百的結果,而高手則追求概率上的優勢。普通人在失敗時痛不欲生,高手則調整策略,繼續尋求下一個概率優勢。

但是,這一本能更適合於居住在森林或稀樹草原的裸猿,或者農業時代的農民。而今天我們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開著汽車,用著智能手機,上著互聯網,過著高度商業化的生活。

今天的競爭,與森林和草原已經截然不同。應付不確定性成為新的需要。對確定性的追求,成為了我們需要克服的一種人類天性。

那麼,我們如何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

第一、承認世界的不確定性。“蝴蝶效應”告訴我們,世界會因一些微小因素的變動,而發生很大的變化。“薛定諤的貓”告訴我們,事物發展不是確定的,而是量子態的疊加。

因此,我們生活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不確定的。這對於強迫症來說,真是一個不幸的消息。但客觀事實就是如此,我們誰也無法改變,只能夠去接受它。請記住,沒有非黑即白,灰色才是世界的常態。

第二、接受世界的不完美。如果世界是不確定的,那麼我們自己也不必是十全十美的,因為,你不知道怎樣的你,更適合未來的世界。

任正非和馬化騰,都是允許下屬犯錯,允許產品失敗,才會有企業的不斷進步。對於家庭和個人也是。我們要容忍自己、父母、配偶、孩子的缺點。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容忍不確定性,意味著我們沒必要去刻意討好人。

通常來講,我們不願意和人起衝突,是因為不知道衝突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歸根到底是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在背後作祟。

第三、打造安全邊界。由於世界有太多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建造安全邊界。微信開發時,就是幾個團隊內部競爭,最後張小龍成功了。

在日常生活中,打造安全邊界,意味著我們要多存點錢,多學點知識,多交些朋友,多鍛鍊身體。同時,也要允許適度浪費,給自己、家人和員工更多自由。

你的安全邊界越寬廣,在面對不確定性時就越從容,應對突發狀況越輕鬆。

第四、提升決斷力。環境是灰色的,但決定是黑白的。天氣預報會說今天降水概率50%,你不可能拿著50%的傘出門。你要麼拿傘,要麼不拿。人生和企業的決定,都是如此。我們每天都在要動盪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大量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