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龚澎,天生丽质,才貌双全,丈夫是外交官


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龚澎,天生丽质,才貌双全,丈夫是外交官

龚澎出访东德

龚澎——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杰出的外交家。龚澎是周恩来总理的秘书和第二任英语译员,是外交部建部44年来任期最长的司长。而在诸如《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驻华记者眼中,龚澎是“寰球新闻界最出类拔萃的妇女”,是才女,更是奇女。

据说,在燕大读书时,龚澎即有“校花”美誉。她是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1943年与乔冠华结婚,被毛泽东赞誉为“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龚澎,天生丽质,才貌双全,丈夫是外交官

乔冠华与龚澎合影。

“潮湿的地下室里的一朵长茎花”

龚澎的父亲龚镇洲(原名龚振鹏),早年加入同盟会,系辛亥革命时期安徽著名的革命党人,曾出任过陆军第三十五旅(时有“铁血军”之称)旅长,有“铁血大将军”的美誉。母亲徐文也颇有文墨,并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

龚澎的幼年生活是跟随父母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但父亲在奔走革命之际,不忘对女儿进行道德感化和思想熏陶,这使她们始终能够在温馨的家庭中得以健康地成长。待她们稍明事理,龚镇洲又经常以亲身经历给两姐妹讲述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这又使她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朴素的爱国思想、疾恶如仇的正义感和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

1933年,19岁的龚澎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后,很快被推选为燕大自治会执委会委员兼财务部长。

当年曾当过宋美龄私人顾问,后来竟成为积极支持中共的社会活动家的加拿大国际友人文幼章,晚年在自己的传记里,曾以较长的篇幅描述了龚澎,称赞她是“潮湿的地下室里的一朵长茎花”。

王炳南的德籍夫人安娜利泽博士,在其长篇回忆录《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中是这样回忆重庆时期的龚澎的——

……聪明的龚澎,天生丽质,犹如画中描绘的美人。在外国记者中,龚澎因其气质不凡,学识深邃而又颇通情理而深受欢迎……

事实上,龚澎不仅容貌天生丽质,才华也异常出众。她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既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又能写一手极好的文章,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字的驾驭功夫都很娴熟。

临湖轩初露头角

1935年“一二·九”学生示威游行后,燕大学生准备继续举行“一二·一六”大游行。为扩大影响,制造舆论,著名记者斯诺建议在游行之前,让当时在燕大读书的龚普生、龚澎姐妹于12月12日在临湖轩举行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

除斯诺以外,前来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还有合众社、《芝加哥每日新闻》、《华北明星报》(天津)、《亚细亚杂志》、《密勒氏评论报》(上海)和《大学》杂志记者。

尽管和龚澎后来在中国外交部、日内瓦主持的外国记者招待会相比,这次发布会的规模可谓不足道哉。但是,这是龚澎有生以来“第一次”走上新闻发言人的讲台。

没有人想到若干年后,这个小女子会成为新中国外交部杰出的女司长。


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龚澎,天生丽质,才貌双全,丈夫是外交官

龚澎出访非洲

重庆新闻发布员

1938年龚澎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期间,因英语流利,兼懂日语,深得毛泽东主席赏识,曾一度担任毛泽东的英语翻译。1940年8月,龚澎奉党中央之命前往重庆,历任《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秘书等职。她最主要、最有成就的工作就是“周恩来与外国记者招待所的联络员和新闻发布员”。

当时,欧美记者云集重庆。她结交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这位举止大方、谈吐爽落、端庄秀美的《新华日报》女记者,在外国驻渝记者群中颇有口碑。局面打开了,龚澎将中共各个时期的抗日主张和重要方针政策内容,翻译成英文打印若干份,分送到驻重庆的外国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手中,让他们了解中共、了解延安,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很多记者很清楚龚澎作为共产党人自然是为共产党讲话的,龚澎自己也不讳言这一点。但是龚澎的话得到了时间的验证,因而受到外国记者的欢迎。对一些受蒙蔽蛊惑的外国记者,龚澎极为冷静,不卑不亢,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耐心说服。龚澎所作的一切,很自然地赢得了记者们的敬重、钦佩。

“才子”与“佳人”的缘分

1942年底,重庆《新华日报》整风改版运动结束后,考虑到乔冠华的优势和潜力,周恩来决定,让乔冠华逐步参加党在重庆的外事活动。

由于工作关系,龚澎和乔冠华不但几乎天天见面,而且经常并肩战斗在一起。

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使龚澎对乔冠华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她十分欣赏这位身材颀长而瘦削、个性豪放而鲜明、才华出众而渊博的潇洒才子。

乔冠华由衷地感到了一种欣喜,他深深地惊艳龚澎的天生丽质!在乔冠华的眼里,聪颖迷人又富有才华的龚澎,简直是块精雕细琢的碧玉!

就这样,乔冠华和龚澎由相识而相知,爱慕之情亦油然而生……

乔冠华是冯亦代旅居香港期间相识相知的老朋友,龚澎是冯夫人郑安娜在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读书时同住一室的老同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夫人与龚澎在重庆街头不期而遇。后来,乔冠华和龚澎便成了冯家的常客。

一次,待乔冠华和龚澎双双离开了冯家之后,郑安娜对丈夫议论开了:

“一个是才子,一个是才女。依我看,老乔和龚澎可是天生的一对。“有门!有门!”经夫人这么一点拨,冯亦代连连点头称是。

冯亦代和郑安娜夫妇开始分头征求乔冠华和龚澎的意见。诚如冯氏夫妇所料,乔冠华和龚澎两人心中确有此意,只是“谁也不愿先启齿”。于是乎,热心的“红娘”替他们二人挑破了那一层薄薄的窗户纸。

1943年11月,这对投身革命的“才子”“佳人”,终于由相识、相知而相爱,缔结了良缘。

当时的革命婚礼很简单,大家在一起吃些糖果花生米热闹一下,董必武同志还为他俩赋诗一首,写在一块红绸上。

因为乔冠华和龚澎的圆满结合,周恩来曾不止一次地夸赞冯亦代和郑安娜夫妇,说他们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毛泽东于重庆谈判期间第一次见到才华横溢、倜傥风流的乔冠华后,也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称他们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乔冠华和龚澎这对革命的“才子”“佳人”,终于真正地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日后27年的夫妻恩爱生活……


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龚澎,天生丽质,才貌双全,丈夫是外交官

1945年,毛泽东(中)、斯诺(左)、龚澎(右)在重庆。

新中国的女新闻发言人

新中国外交部建部后,龚澎出任情报司(后为新闻司)司长。龚澎是外交部建部初期十余名正司级官员中的唯一女性。周恩来指示,现在“我们是代表国家,一切都要正规化,堂堂正正地打正规战”。

作为外交部的第一个女司长,她在情报司一直干到1963年升任部长助理为止,整整14年,这在外交部是空前绝后的。从此以后,龚澎一直与新闻发布为伴,这对她来说真是驾轻就熟。

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期间,龚澎和黄华一起成为中国代表团的发言人。龚澎与黄华正式作为中国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举行了多场招待会。1960年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时,周恩来亲自提名,龚澎担任中国代表团首席发言人。

20年中,龚澎多次以新闻司长、部长助理身份随周恩来、陈毅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欧。

让外国记者团去西藏采访

1959年3月,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解放军驻藏部队奉命平定了叛乱。一时间国际上掀起反华浪潮,说中国政府“破坏”人权。龚澎建议应外国记者的要求,派出一个记者团去西藏采访,让记者们自己进行实地考察。

乔松都在书中记录了这段历史,“母亲深知国际媒体的重要性,新闻工作的核心是客观、准确、及时、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史实。这是她的一贯思想。”

乔松都还举了一个例子,1964年,龚澎接见当时的法国驻华代办,强调重要的是客观报道,“如记者名望大,但对我们有敌意,那我们就要另行考虑了。”法国代办表示,关于“敌意”这个字,往往有不同看法。龚澎说:“事物总是有客观标准的,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或把白的说成黑的。至于喜欢白的,或是黑的,则是另一回事了。”

和许多杰出的人物一样,龚澎这颗外交领域的耀眼的星在文革中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文革之始,龚澎和乔冠华就遭到了批判。但是,龚澎表现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一个决不丧失自我尊严和人格的人应该坚持的真理和道义。一天,造反派冲进家里,翻箱倒柜,他们遭到无情地粗暴伤害,门上被刷上了“打倒三反分子龚澎!” “打倒走资派乔冠华!”龚澎让孩子们找来毛泽东的一段话:“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贴在大门上。即便如此,她仍然坚持:“不要让外宾和我们一起作早请示晚汇报,不要强加于人。”

龚澎的健康急转直下。周恩来在龚澎病重期间,命令医护人员大力抢救,并亲自到病房探望。1970年9月20日,龚澎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她的亲朋挚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